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演讲稿有气势的写作方法

让演讲稿有气势的写作方法

来源:吉趣旅游网

  语序传达抑扬交错,轻重缓急,富有韵律美。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述琵琶女的演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者以如椽之笔逼真地描述了琵琶女缓急交错、如泣如诉的真情演奏,既有如溪流般的温情倾诉,也有暴风骤雨式的强力抗争,这是弹奏艺术的境界。同样,一篇成功的讲话稿,也是十分注重内在节奏和韵律的。缓是为了急,轻是为了重,朴素是为了繁华,就是在轻重缓急之间来充分表现讲话稿的内在张力。反之,如果通篇都是如话家常,恰似温开水一般,不急不缓,必然不能激起听众的心海涟漪;同样如果通篇都是金刚怒目式的表达,留给听众的也只能是声嘶力竭和强词夺理。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道理,作为讲话稿更需要绵延起伏、幽谷峻峰,追求内在的节奏和韵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篇:“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非常朴实沉稳的一段话,极其平静地告诉人们马克思离开人世的事实,与一般性表述毫无二致,这是轻和缓,含而不露。然后第二段,恩格斯话锋一转:“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作者以简洁有力的表述说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世界、对人类、对、对学术的重大损失,铿锵有力,令世人对马克思肃然起敬,这就是重与急。该文通篇就是在这样的轻重缓急中表达一种内在的节奏,让听众的情绪随着文字节奏的变化而跌宕起伏,令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平。

  气势是文章的生命,更是一篇讲话稿是否成功的基本表征。如何使讲话稿具有宏阔的气势、流动的气韵和冲霄的气概,从写作者本身来说,除了掌握必要的语言技巧之外,还要求写作者具有高尚的人格、开阔的视野和厚实的学养。日常多读、细读经典文献,仔细体悟,认真揣摩;融入社会,主动实践,望山观海,开阔眼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位、文化品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撰写讲话稿的过程中既言之有物、理性昭然,又才气汪洋、情意盎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