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tair基本原理

来源:吉趣旅游网

一、简介

Tair是一个高性能、分布式、可扩展、高可靠的Key-Value nosql结构存储系统,专注于高速缓存场景

二、基本概念

1、configID

2、Namespace(area)

是tair中分配给应用的一个内存或者持久化存储区域,可以认为应用的数据存在自己的namespace中。支持不同的数据使用相同的key而内容不冲突。

3、quota配额

对应了每个namespace储存区的大小限制,超过配额后数据将面临最近最少使用(LRU)的淘汰

4、配额计算

配额大小直接影响数据的命中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业务方需要给出一个合适的值,通常计算方法是评估在保证一定命中率情况下所需要的记录条数,这样配额大小即为:记录条数*平均单条记录大小

5、ExpireTime过期时间

expiredTime 是指数据的过期时间,当超过过期时间之后,数据将对应用不可见,这个设置同样影响到应用的命中率和资源利用率。不同的存储引擎有不同的策略清理掉过期的数据。调用接口时,expiredTime单位是秒。可以是相对时间(比如:30s),也可以是绝对时间(时间戳,比如:当天23时,转换成距离1970-1-1 00:00:00的秒数)。
    (1) 小于0,不更改之前的过期时间;
    (2) 如果不传或者传入0,则表示数据永不过期;
    (3) 大于0小于当前时间戳是相对时间过期;
    (4) 大于当前时间戳是绝对时间过期;

6、version

Tair中存储的每个数据都有版本号,版本号在每次更新后都会递增,相应的,在Tair put接口中也有此version参数,这个参数是为了解决并发更新同一个数据而设置的,类似于乐观锁。 很多情况下,更新数据是先get,修改get回来的数据,然后put回系统。如果有多个客户端get到同一份数据,都对其修改并保存,那么先保存的修改就会被后到达的修改覆盖,从而导致数据一致性问题,在大部分情况下应用能够接受,但在少量特殊情况下,这个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