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8-19T03:22:37.079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11期 作者: 于静 任佳丽 胡新华
[导读] 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此可见,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合理规划和建设。河南广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交通业的快速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而现在我国正处在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时期,由于城市轨道项目建设运营成本巨大,当前多采用土地开发支撑开展融资建设。基于此,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模式绿色化转型进行思考,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模式;绿色化转型 引言
当前,在城市化建设热潮之下,各地区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其中就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该工程建设涉及面积广泛、系统性较强,且建设资金庞大,是一项与城市交通出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此可见,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合理规划和建设。 1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原则 1.1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当中,除了要遵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与城市发展特征相互协调的原则之外,还要遵循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综合性较高的工程建设项目,并且所涉及的建设面积较广、所用建设时间也比较长,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支持。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相关建设部门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全方位的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和营运收入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合理的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进行把控,同时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同时,相关建设部门还要认真总结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仔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利益,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经济结构以及其他交通体系相结合,确保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体系以及城市空间、经济等因素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效益。 1.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特征的协调性
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遵循的就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与城市发展特征相互协调的原则。在这一原则要求之下,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必须顺应城市发展需求,将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情况、环境、气候条件、发展动力等因素统统考虑在内,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同时,由于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情况有所不同,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发展特征,并且各城市内部的建设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认清城市发展的真实情况,总结出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方案,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走向与城市发展目标的指向一致,并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满足人们正常的交通出行需求,从而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过分强调规模指标造成对其他指标的忽视
《意见》中已经强调对客流效益的重视,但是,很多城市为了使得自己城市的城轨交通线路规模增大,一味的强调TOD作用,借着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名义不顾客流效益盲目的进行城市外围的轨道交通建设,这样做的结果是,短时间内整个城市的运营里程是快速增大了,但是客流效益却是极低的,过分强调规模造成了对其他指标的忽视,不能真正的解决人民的出行问题,更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2.2城市土地利用与线网相互“激励扩展”,不利于绿色集约发展
当前新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刚刚起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仍多以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为依据。不少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立足于城市快速拓展思维,人口和土地规模预测往往为了预留充足的土地开发收益和产业空间而选取上限,从而导致了轨道线网规模随之增大。在为了支撑规划轨道交通线网的按期建设资金需求,又需要划定更多的融资出让地块或者进一步提高开发强度,形成相互“激励扩展”的态势,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人口结构转变的现实趋势并不协同,新区和轨道交通建成后也可能面临更长的客流培育期和沉重的运营成本,造成空间过度超前扩展的浪费。
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模式绿色化转型思考 3.1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建设逻辑转向
我国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资源支撑人口最多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这使得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等制约成为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主要瓶颈。“十三五”时期,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已经成为国家空间治理基本的价值导向。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应当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将绿色发展融入规划理念、规划编制和规划运行的全过程中。面对城市、产业与社会发展的转型需求,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经验传承和机制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此建立资源集约型、能源节约型的城市绿色发展体系,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城市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景观。
3.2对物质非物质形态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能够帮助城市快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交通文化体系,宣传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历史,有助于城市独特魅力的展示以及对外良好形象的树立。例如,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墙壁之上设置文化墙、车站墙壁上张贴城市历史文化相关壁画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向人们展示城市的历史故事,宣传城市的发展思路,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座城市,从而促进城市物质、非物质形态的有效形成。
3.3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评价体系,提高轨道交通规划及建设水平
新的一轮建设规划过程中,都有对上一轮的建设规划实施进行总结和评价,但是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定量的评价指标,使其不能对新的建设规划起到实质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因此应重视这个问题,从技术角度进行定量定性的轨道交划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真正的为今后的规划及建设提供经验。从满足人民的需求出发,不断的提升规划及建设水平,真正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轨道交通。 3.4面向绿色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模式总体框架
在线网层面,要全面体现城市绿色发展转型的方向,促进城市空间和轨道线网的精明增长。一是适应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建设管理新举措的要求,以自然资源的集约紧凑利用为前提,抓住高质量经济发展支撑和更高品质的居住就业通勤服务两条主线,做好统筹规划;问题导向和线网引导建设并重,做好空间安排和建设时序匹配,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浪费与投融资风险。二是深化对城市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并结合新技术手段,更精细化预测客流分布特征,做好制式、换乘、接驳等协同安排,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精细化、品质化、高效化的出行体验。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起不是偶然的,是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程度。因此,相关部门要认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胜国,王树盛,曹国华.绿色交通规划理念与技术[J].城市交通,2017 (4):66-67.
[2]南楠.中小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反思[D].郑州:河北农业大学,2009(2):30-31. [3]沈景炎.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认识、实践、再认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5):16-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