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浅谈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来源:吉趣旅游网
一鼢眉 2.2.4噪声预防将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适宜的分 破碎水银漏出,应戴手套处理水银。测完血压后应正确关闭血 压计,防止水银漏出。将输血袋在规定的时间送回血库。 2.4社会因素的防护建立完善的防护管理体系。ICU护 士服务于多个临床科室,她们的健康状况和管理应受到重视, 有条件的ICU护士应定期轮转,消除疲倦感。 贝。遇到仪器报警,及时准确处理灭音。为患者吸痰及做擦浴 前,都应先调灭音。严格做到“四轻”。 2.2.5空气污染的预防开窗通风是预防院内感染和空 气污染最好的办法。在室外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保持开窗通风。 开启空气净化器,每日定时循环开启。利用吊兰、芦荟等植物净 化空气,改善室内污染的程度。放置涪I生炭等吸收异味,吸附有 害气体。 2.2.6农药等有毒物质的预防洗手工作。 2.3化学因素的防护 2.3.1化疗药物伤害的预防增强防护意识,护士在配制 2.5心理因素的防护提高工作效率。 注意心理调节,增强心理承受能 力。合理安排休息,科室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劳逸结合, 2.6其他 2.6.1使用优质手套2.6.2重视洗手以医务人员健康为出发点,医院尽 量选用不含玉米粉的优质手套。 护理农药中毒的患者,必 须戴手套,戴外科口罩,工作鞋要包住脚,洗胃时穿围裙,做好 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认真执行“七步 洗手法”,每个床旁应提供方便的洗手设施和正确的洗手方法 图谱,消除潜在感染因素。 在医学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高度重视ICU的职业 化疗药物和护理操作中,应戴好手套、口罩、帽子,穿好防护衣, 严格配制方法,明确注意事项。配药场所应有良好通风设备,有 针对危险因素,制订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护理 条件尽可能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并定期监测空气中的浓度,严 危害因素,禁超标。操作时不慎将药物溅到皮肤或眼睛,应及时用生理盐 措施,有效地完成ICU的安全防护工作,从而减少身心损害,保 水彻底冲洗,处理患者化疗后的尿液、粪便、呕吐物必须戴手套。 2.3.2化学消毒剂伤害的预防配制各种消毒液前先戴 证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好口罩、帽子、手套,配制时选择宽敞通风的地方,剂量要准确, 配制动作要熟练。环氧乙烷的危害是可以避免的,实验证明,环 氧乙烷随温度升高,解析作用加快。护士在使用时,要注意生产 批号、消毒日期,如果日期很近,可将物品在高温、通风、干燥的 环境中放置半个月后使用,使环氧乙烷对人体的毒性损害降到 最低程度。 [1]刘欣燕,边旭明,韩京秀,等.早期自然流产孕妇生活环境中的危险 因素[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5):661-664. [2]吴平.谈医疗器械环氧乙烷残留限量的确定原则叨.中国医疗器械 信息,2002,8(2):35. 【3】罗洪.医院的环境污染与防护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 (10):450. 2.3.3水银、戴奥辛污染的预防做好防护,防止体温计 (收稿Et期:2011一o7—22) 浅谈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王娇 (第二五二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导致的静脉瓣膜 引起浅静脉压升高。 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 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患者劳动能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 威胁。该病一直在临床上深受重视,19世纪著名医学家魏尔啸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可以引发致命性的肺栓塞,而且 其后遗症对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有 危险因素的患者采用一系列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 的发病率。目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Vire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①血液滞缓;②静 脉壁的损伤;③高凝状态。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特 别是原发性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 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 威胁生命。 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 药物预防和机械物理方法。 2.1药物预防 2.1.1小剂量肝素肝素具有明确的抗凝作用,在体内及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体检有以下几 个特征:①患肢肿胀: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 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③直腿伸踝试验(Homans征): 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 体外均能防止血栓形成,但肝素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因此目 前主张小剂量疗法,减少出血危险。具体方法是术前2 h,肝素 5 000U皮下注射;术后每隔8h~12h,肝素5 000U皮下注射。 由于人种的不同,我国肝素的用量一般为3 000 U皮下注射。统 计资料显示:小剂量肝素法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的发病率以及肺栓塞的发病率,不增加术中、术后大出血,但 基层医学论坛2012年2月第16卷第6期 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④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 作者简介:王娇,女,大专,护士。 754 ■鼢眉 伤口局部血肿较常见。用药期间应监测血小板,以防发生肝素 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2.1.4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最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和噻氯 匹定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反应,以减少血栓形成的 肝素是一种混合物,其分子量为 危险陛。但临床使用后发现其抗血栓作用并不显著,因此较少 应用于临床。 2.1.2低分子量肝素4 000 20 000 Da,平均15 000 Da.而低分子量肝素是从肝素中 提取出来的,分子量为4000~6000Da,抗凝作用表现在对抗Xa 和Ⅱ 因子。相对于肝素,其抗Xa因子的作用强于抗Ⅱ。因子 【两者作用比为(2:1)~(4:1),而肝素为1:1】,因此其出血倾 向较肝素小,而半衰期( )较肝素长,皮下注射后生物利用度 较肝素高。目前低分子量肝素在国外已广泛用于临床,并代替 肝素成为预防血栓形成的首选药物。低分子量肝素由于 较 长,1 d仅需皮下注射1-2次。低分子量肝素也能引起血小板减 少症,但较肝素发病率低,由于两者之间有交叉作用,因此对于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不能用低分子量肝素来替 代。使用低分子量肝素一般无需监测凝血功能。低分子量肝素 如过量,同肝素一样,可用鱼精蛋白与之对抗。 2.1-3口服抗凝药主要为香豆素类药,最常用的为华法 令。为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在术前及术后用药,需 注意的是华法令起效时间一般在服药后3 d ̄4 d,用药期间需 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应控制在 2.0—3.0.有学者建议针对不同的手术华法令的用量应不同,对 于髋关节、膝关节成形术,华法令剂量应稍大些,而对于一般的 腹部手术、下肢骨折复位手术,用药量可减小。华法令如过量, 其出血的危险性加大,此时可用维生素K 对抗。 2.1.5其他低分子右旋糖酐的抗凝作用主要包括:①血 液稀释作用;②降低血小板的黏附作用;③提高血栓的易溶性。 术中及术后每天静脉滴注500 mL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 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作用。其副作用主要有出血倾 向、过度扩容及过敏反应等。 2.2机械物理方法 2.2.1间歇性腿部充气压迫法在患者手术或卧床时,用 充气带绑缚患者小腿,间歇充气压迫小腿肌肉,能使下肢静脉 血流速度加快,从而起到预防血栓的作用。此法尤其适合有抗 凝禁忌的患者,但下肢缺血的患者应慎用。 2.2.2阶梯压差性弹力袜穿有阶梯压差的弹力袜,对预 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也有一定的作用,此方法简便、安全,适用于 有轻度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或配合其他预防措施,提高预防 的有效性。与间歇性充气压迫法一样,对下肢缺血的患者应慎 用。 因此,对于已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我们应及时给予 健康指导,避免肺栓塞的形成。同时还应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做到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能积极配 合治疗和护理,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收稿日期:2011-07—09) ■缉验密船 (此3例均为多发压疮,骶部压疮达骨质)。 1.3护理方法①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②床铺每日清整2-3次,保持平整、 干净、无皱褶,护创敷料浸湿随时更换;③每日翻身侧卧2次, 每次30 min,避免压疮受压继续扩大、变深;④每El 2次碘伏擦 长期卧床16例压疮护理 范瑞霞 (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公司医院,山西原平0341 14) 拭创面,然后用红外线灯适当距离照射创面30 min;⑤运用康 复新液纱条敷于创面,每日更换1次;⑥饮食合理搭配,适当加 强营养;⑦加强心理护理,通过听音乐、戏曲、读书、陪患者聊天 等方式分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以调整患者情绪。 2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卧床压疮的护理。方法对16例 通过护理16例 长期卧床压疮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压疮患者除1例无效外,其余压疮全部愈合。结论 长期卧床 压疮形成后恰当的护理可促进压疮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护理,压疮局限于皮肤者全部愈合;达皮下者4例 愈合,1例好转,达骨质者2例好转,1例无效。 3讨论 【关键词】长期卧床压疮护理康复 因颅脑损伤、脑出血或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患者,因长期 卧床形成的压疮是临床护理的难点和重点,现将近年来我院收 治的长期卧床压疮患者16例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长期卧床压疮形成后,护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综合应用 各种方法加强护理,可从各方面促进压疮愈合。保持室内干净 通风,可使患者呼吸到新鲜空气,增加氧供给量;保持床单干净 平整,可避免身体与床铺的剪切力、摩擦力;每天翻身侧卧,避 免对身体易发生压疮部位的压力,有利于压疮的预防与治疗; 1.1一般资料l6例患者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5岁~ 7O岁,平均年龄45岁。导致长期卧床压疮形成原因:脑出血 5例,颅脑损害7例,颈椎损伤4例。 1.2临床表现骶部9例,肩部2例,足跟部2例,多处 局部理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吸收,使创面干燥;运 用康复新液纱条可促进创面组织的生长;合理营养以及心理护 理可增强患者抵抗力。 压疮3例。压疮局限在皮肤者8例,达皮下者5例,达骨质者3例 作者简介:范瑞霞,女,大专,主管护师。 E—mai1:981898409@qq.corn 总之,在压疮的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合理综合 应用护理措施,可以收到较为显著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1--08—05) 基层医学论坛2012年2月第16卷第6期 7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