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验光技术题库

验光技术题库

来源:吉趣旅游网


1。物体高为2米,位于眼前20米,在视网膜上像的大小约为()

A。 1。0 mm ; B. 1.5 mm ; C。 2。0mm ;D。 2。5 mm

2.散光眼戴试镜片-1.75DC×90后,用±0.25DC交叉柱镜精调轴位,发现第一位(+0。25DC×45/-0。25DC×135)比第二位清楚,该试镜片的轴位应当().

A。不动 B。 顺时针方向旋转C。 逆时针方向旋转 D.两个方向皆可

3.不规则散光眼的配镜者,可通过配戴( )改善视力问题。

A。框架眼镜 B。眼镜 C.渐进多焦点眼镜 D.屈光手术

4.精调散光矫正柱镜镜度的操作中,±0。25DC的交叉柱镜加上比不加上更清晰,该散光眼的柱镜镜度误差约为()。

A. ±0.25DC B。 ±0。50DC C。 +0.12DS/-0。25DC D。 —0。12DS/+0.25DC

5.双眼视力平衡的棱镜或偏光镜分视测试法中,在视力较为清晰的眼前逐次增加()直到双眼视标清晰相同为止。

A。 +0。25DS B.-0.25DS C.-0.25DC D。 +0。25DC

6.散光眼戴试镜片-5。50DC×60后,用±0.25DC交叉柱镜精调轴位,发现第一位(+0。25DC×105/-0.25DC×15)比第二位清楚,该试镜片的轴位应当()。

A. 不动 ; B. 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 C。 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D。两个方向皆可

7.在散光表法检查中,采用TABO表示法,被检眼若看到时针方向为2~2.5处的两根线条颜色较其他线条深,其矫正负柱镜轴位的角度约为()

A. 60度 B. 75度 C。67.5度D.65度

8.精调散光度操作中,在加减柱镜度时,同时加上相应的球镜度,是采用()方法,始终保持最小弥散圈的位置在视网膜上。

A. 等效球面镜度B. 等效柱面镜度 C。 有效球面镜度 D.有效柱面镜度

9. 以鼻端标示法表示的轴向L30,改用太阳穴法表示为()。

A、120° B、60° C、30° D、15°

10. 两眼屈光度差别超过()为屈光参差的诊断依据。

A、1.00D B、2。00D C、-3.00D D、3.00D

11. 屈光参差的临床表现有)、交替视力、单眼视力。

A、复合视力B、混合视力 C、矫正视力 D、双眼视力

12. 从理论上讲,( )。

A、调节与集合同步 B、调节先于集合

C、调节落后于集合 D、调节与集合无关

13。 完全反射光线的物体呈现()。

A、黑色 B、白色 C、绿色 D、黄色

14. 人眼的最小视角是由( )决定的。

A、屈光状态 B、人眼所具有的最小分辨力

C、角膜状况 D、晶体状况

15. ( )是我国目前视力表最常用的视标。

A、“C”字 B、“V”字 C、“E”字 D、不同的图形

16。 ( )是在我国常用的近视力检查距离.

A、20厘米 B、50厘米 C、70厘米 D、33厘米

17. 使用交叉柱镜比较前后两面清晰度是否相同时( ).

A、两面一定要同样清楚 B、两面一定要同样模糊

C、同样模糊与同样清楚均可 D、一面清楚一面模糊即可

18. 远近视力均<1.0时眼的屈光状态大致为( ).

A、远视、复性远散或有眼疾 B、近视、复性远散或有眼疾

C、近视、复性近散或有眼疾 D、近视、近视散光或有眼疾

19. —3。00D的人眼的远点在( )。

A、30米处 B、3米处 C、0.33米处 D、0。033米处

20。 如果要检测结果灵敏,那么应该选择交叉柱镜的度数为( )。

A、±1。0D B、±0。75D C、±0。50D D、±0。25D

21. 如果矫正视力为0.8,那么双眼平衡时应选择( )那一行为视标。

A、0.2 B、0。5 C、0。6 D、1。0

22。 ( )是双眼平衡的目的.

A、平衡双眼的度数 B、平衡双眼的视力

C、等同双眼的刺激 D、缩小双眼的屈光差别

23. ( )是双眼平衡的前提.

A、双眼雾视+1.00D B、雾视的视力达到0.6~0。8

C、双眼雾视+0.50D D、双眼雾视+0.75D

24。 双眼平衡时左眼棱镜底向下,那么右眼棱镜底( )。

A、向上 B、向下 C、向内 D、向外

25。 双眼平衡时如左眼较清楚,那么应( )。

A、左眼加+0。25D B、右眼加+0。25D

C、左眼加—0.25D D、右眼加—0.25D

26. ( )是双眼不能平衡时采取的措施。

A、让弱势眼保持较好的视力 B、让优势眼保持较好的视力

C、提高优势眼的镜度 D、提高弱势眼的镜度

27。 ( )是确定渐进镜片远用屈光度的原则。

A、远视度数控制在+3.0D以内 B、远视度数控制在+5.0D以内

C、远视能深则深 D、远视能浅则浅

28. ( )测量调节幅度时,最后被检者所添加的负镜度总和就是调节幅度。

A、负镜法 B、正镜法 C、推进法 D、托后法

29. 散光的度数与轴向是用()来精确的。

A、裂隙片 B、散光表 C、视力表 D、交叉柱镜

30. 双眼视力平衡是为了( )。

A、单眼达到最佳视力 B、双眼达到最佳视力

C、等同双眼视力D、达到清晰、舒适用眼,避免视疲劳

31. ( )是确定Add的最后一步。

A、雾视+1。00D B、精确Add C、试戴与评估 D、雾视2。00D

32. ( )是可以通过散光表来大致测试的。

A、准确轴位 B、准确度数 C、性质 D、轴位

33. 斜视时,瞳距测量可采取( )测量。

A、单眼遮盖法 B、双眼遮盖法 C、双眼平视 D、辐辏法

34。 尽早发现尽早( )是12岁以下儿童屈光参差的矫正原则。

A、矫正一半 B、部分矫正 C、矫正1/3 D、全部矫正

35。 儿童一般在6岁前进行屈光参差矫正,尤其是( )。

A、近视性屈光不正 B、远视性屈光不正

C、散光 D、远视性屈光参差

36. 一老者验光结果为OD-2。00D,OS—6。00D,那么他的处方可能为:( )

A、OD—2.00D,OS—4.00D B、OD—2.00D,OS—7。00D

C、OD-2.00D,OS-6.00D D、OD-3。00D,OS—4。00D

37. 年龄( )适应屈光参差的能力越强。

A、越大 B、在10岁左右 C、越小 D、在20岁左右

38. 透镜的棱镜效应公式中F代表( )。

A、棱镜效应△ B、偏心距mm C、偏心距cm D、镜度D

39。 视角的大小与物体( )成反比。

A、距离的远近 B、形状的改变 C、湿度的大小 D、颜色的深浅

40。 调节机理可分为( )。

A、病理性与生理性 B、物理性与生理性

C、病理性与物理性 D、生物性与生理性

41。 平衡调试时如果不能棱镜分离,那么被检者有( )的可能。

A、水平斜视 B、垂直方向斜视 C、外直肌麻痹 D、内直肌麻痹

42. 双眼平衡时如右眼较清楚,那么应( )。

A、左眼加+0.25D B、右眼加+0.25D

C、左眼加—0。25D D、右眼加—0。25D

43。 ( )可用来作老光镜片。

A、近视与远视镜片 B、只有远视镜片

C、只有近视镜片 D、只有散光镜片

44。 柱镜轴位在75°时,则其屈光力在( )。

A、15° B、125° C、90° D、165°

45。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在( )以后才开始出现老视.

A、60岁 B、50岁 C、40岁 D、30岁

46. 渐变镜片基本上可分为( )。

A、视远、近区及渐变区 B、视远区及视近区

C、渐变区及视远视近区 D、渐变区及视远视近区、像差区

47。 ( )是渐变镜软式设计的优点。

A、渐进区宽而长 B、渐进区细而长

C、渐进区细而短 D、渐进区宽而短

48. ( )是镜架顶点距的一般要求。

A、17mm B、16mm C、15mm D、12mm

49。 视标到( D )是推进法测量Amp时测量的距离

A、视网膜 B、角膜 C、晶体 D、眼镜平面

50. 大约2。00D的角膜散光可产生( )网膜像的变形.

A、0.06% B、0。03% C、0.3% D、0.6%

51. 矫正后的近视眼看近时( )。

A、不需要调节 B、需付出与正视眼相应的调节

C、需付出大于正视眼的调节 D、需付出小于正视眼的调节

52。 通过柱面透镜观察目标,若镜片以上、下平移时,目标也随之上下移动,再左右移动镜片时,目标则显示( )。

A、左右动 B、右左动 C、剪刀状 D、不动状

53. 镜片的折射率越( ),镜片就越厚。

A、低 B、高 C、强 D、大

。 使用散光表时矫正视力须达到( )才符合要求.

A、0。5 B、0.7 C、0。2 D、0。1

55。 交叉柱镜是由( )的柱镜片轴位垂直叠加在一起构成的。

A、两个度数不等、符号相反 B、两个度数不等、符号相同

C、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同 D、两个度数相等、符号相反

56。 交叉柱镜上与“+”号成45°的直线上的屈光力( C ).

A、>0D B、<0D C、等于0D D、0。25D

57. ( )不是电脑验光仪屏幕上出现“ERROR\"的常见原因。

A、不规则散光 B、白内障 C、玻璃体液化 D、眨眼

58。 ( )是电脑验光仪出现“AAA”的可能原因。

A、结膜炎B、角膜炎

C、角膜白斑D、瞳孔过小无法测定

59. ( )是电脑验光仪屏幕上出现“OUT”的可能原因。

A、屈光度过大 B、平光 C、青光眼 D、白内障

60. 下列中书写正确的是( ).

A、+2。00DS/90°×+0.50DC B、+2.00DC/+0.50DS×90°

C、+2。00DC/90°×+0.50DS D、+2。00DS/+0.50DC×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