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原因
1.病人有呼吸道炎性病变或伤扣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吸痰不及时或不彻底,内套管未及时清洗等。
2.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若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阻塞气管内套管。
3.使用的气管套管质地过于柔软,导管套囊充气过多致压力过高,压迫气管导管,使导管内径变小,产生呼吸道梗阻。
4.吸痰动作粗暴或插入不洁内套管。
(二)临床表现
病人均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吸痰管插入受阻,检查气管内套管均见有痰痂阻塞
(三)预防与处理
1.对于呼吸道炎性病变或伤口感染的病人,发现病人咳嗽、气管中有痰鸣音时,及时吸痰;如果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注入生理盐水稀释后再吸引;同时选择有效敏感的抗生素;内套管定时清洗和消毒。
2.加强气道湿化气管导管口用两层纱布覆盖;以每分钟0.2-0.4ml的速度滴入湿化
液;对痰液黏稠病人还可配用雾化器
3.定时翻身、叩背,正确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观察痰液 的量、色、气味和黏稠度。
4.定时测量气囊内的压力
5.若发现痰阻塞气管内套管,可行吸引或钳除痰痂,如无效,则更换内套管。
二、气管套管脱出或旋转
(一)发生原因
1、 气管套管可因导管系带固定太松,病人烦躁不合作,剧烈咳嗽或术后皮下气肿逐渐加重。
2、 内套管型号选择不当。
3、 支撑呼吸机管道的支架调节不当等原因致脱出或旋转。
(二)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其相应的症状。
(三)预防及处理
1. 气管切开术后2-3天的病人应加强巡视,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
2、 选择长度、弯度、型号适当的内套管。气管套管脱出需更换气 管套管;气管套管旋转至窒息,只需将病人平卧,将气管套管复位即可恢复气道通畅。
3、 气管切开术后应抬高床头30-45度,头部位置不宜过高或过低,给病人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
4、 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随时依体位调节呼吸机管道支架,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5、不合作或烦躁者应约束双上肢,并给与适量镇静剂。
三、 气管套管滑脱阻塞气道
(一)发生原因
多为使用金属气管套管进行呼吸支持者。多因气囊固定不紧密,滑脱并移至气管套管内口处,充气后阻塞气道。
(二)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取出内套管后呼吸困难仍未能改善;气管套管口无气体进出,而气囊放气后缺氧症状有所缓解。
(三)预防及处理
1.使用前必须先检查气囊是否漏气,并将气囊固定牢固,防止滑脱,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2.发生后,必须将气囊放气,增大吸氧浓度或吸气潮气量。
3.配合医生立即更换气管套管。
四、 感染
(一)发生原因
1、操作时无菌技术执行不严格或消毒不彻底。切口感染主要原因:①切口消毒不严格;②没有及时更换敷料;③吸痰时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2、环境空气消毒不合格,增加感染机会。
(二)临床表现
切口感染时表现为局部红、肿、有分泌物、创面愈合不良。肺部感染时常有发热、咳嗽、咯脓痰,严重可致呼吸衰竭。
(三)预防及处理
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每日2次更换切口敷料,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气管切开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湿化气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变换卧
位,翻身叩背,促进分泌物引流。
3.加强机械通气时的口咽护理。
4.加强环境监测,保持空气流通。
5.发生感染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五、气管食管瘘
(一)发生原因
1.气管套管放置时间过长、管径过粗或套管气囊压迫,气管内膜受力不均匀,受力大的地方易导致该粘膜缺血、坏死、溃破,而致瘘管形成。
2.吸痰或取放内套管时动作粗暴。
(二)临床表现
气管内分泌物明显增多并呈唾液性状提示瘘管的形成。①经口营养的患者可能出现吞咽时呛咳,并在吸痰时出现液体或食物;②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可以在吸痰时经瘘口吸出胃内容物,并伴相应症状。瘘口最典型位于食管前壁气管造口后方。
(三)预防及处理
1.选择适当的套管;2.避免气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3.如发生气管套管移位u,应及时
纠正;4.出现气管食管瘘时应暂禁食;5.必要时行手术缝合。
· 六、呼吸道出血
(一)发生原因
1.切口感染;2.套管选择不合适或扭转,使气管壁收到损伤;3.吸痰操作不正确,损伤气道黏膜。
(二)预防及处理
1.术前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
2.正确吸痰
3.长期机械通气者,应用高容量、低压型气囊导管,气囊充气以不漏气为宜,应4-6小时放气一次,每次3-5分钟,以减少气囊对气道黏膜的压迫,防止缺血坏死。
4.预防和积极治疗切口感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