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1960139 A(43)申请公布日 2020.11.20
(21)申请号 202011070032.0(22)申请日 2020.09.30
(71)申请人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
路6号院1号楼B座11层(72)发明人 张宏斌 郭树旺 白建明 叶阜
张起伟 黄振国 李波 周铁梁 李玉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50
代理人 马吉兰(51)Int.Cl.
B65G 67/48(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
()发明名称
靠车板及翻车机(57)摘要
本发明涉及翻车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靠车板及翻车机。靠车板包括:固定板(10);活动板(20),可活动地设置在固定板(10)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上,活动板(20)具有伸出状态及收回状态,活动板(20)处于伸出状态时,活动板(20)和固定板(10)与可解列车体(60)配合,活动板(20)处于收回状态时,固定板(10)与不可解列车体(80)配合;驱动机构(30),设置在固定板(10)上并与活动板(20)驱动连接,以驱动活动板(20)在伸出状态和收回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靠车板的长度可以根据翻卸可解列车体和不可解列车体的不同而进行调整,满足翻卸所有车型的要求,进而满足铁路部门对靠车板的检测要求。
CN 111960139 ACN 111960139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靠车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0);活动板(2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0)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上,所述活动板(20)具有伸出状态及收回状态,所述活动板(20)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活动板(20)和所述固定板(10)与可解列车体(60)配合,所述活动板(20)处于收回状态时,所述固定板(10)与不可解列车体(80)配合;
驱动机构(30),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0)上并与所述活动板(2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板(20)在所述伸出状态和所述收回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0)的一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0)通过转轴(40)与所述固定板(10)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0)与所述转轴(4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靠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包括:电机(31),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0)上;传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和所述转轴(40)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靠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32)和与所述主动齿轮(32)啮合的从动齿轮(33),所述主动齿轮(32)固定在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齿轮(33)固定在所述转轴(40)上,和/或,所述电机(31)通过安装支架(34)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靠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0)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臂(11),所述活动板(20)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臂(21),所述第一连接臂(11)上设有与所述转轴(40)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臂(21)上设有与所述转轴(40)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车板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具有将所述活动板(20)定位在所述伸出状态的定位状态及使所述活动板(20)可活动的解锁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靠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孔,设置在所述活动板(20)上;直线往复件(5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0)上并适于伸入所述第一定位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靠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0)上,所述直线往复件(50)适于依次伸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中,和/或,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油缸,所述油缸的活塞杆形成所述直线往复件(50)。
10.一种翻车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靠车板(1),所述调节靠车板(1)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车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翻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车机还包括固定靠车板(2),所述固定靠车板(2)适于与可解列车体(60)或不可解列车体(80)配合,所述翻车机为三车翻车机,所述调节靠车板(1)设有两个,所述固定靠车板(2)位于两个所述调节靠车板(1)之间。
2
CN 111960139 A
说 明 书靠车板及翻车机
1/6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翻车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靠车板及翻车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运输散料的铁路敞车主要有C62、C63、C、C70、C80、C96等车型,C62、C、C70、C96等车型在每节长度相差不多且都可以解列,可以将其归为一类,所以C62、C、C70、C96等车型为可解列车型;而C63和C80等车型在每节长度相差不多且都不可以解列,可以将其归为一类,所以C63和C80等车型为不可解列车型。[0003]现有技术中,三车翻车机有两种结构:一种结构是只能翻卸可解列车型的敞车皮,另一种结构是只能翻卸不可解列的敞车皮,即旋转车钩的敞车皮。为了能翻卸可解列车皮和不可解列车皮,通过调整地面上的平台和翻车机上的平台,使得三车翻车机可以翻卸可解列车皮和不可解列车皮,三车翻车机上设有三块靠车板,每块靠车板对应一节敞车皮,由于C80车皮短且翻卸时和地面上的车皮不解列,两端靠车板的长度不能超出翻车机上待翻卸的车皮的长度,如果超过,在翻卸时靠车板就会和地面上的车皮发生干涉,所以在设计靠车板时是以C80车皮为基准设计长度的。由于C70车皮的长度长,靠车板的长度不能托住翻卸C70车皮上的所有立柱,使得靠车板在满足C80车皮翻卸时就无法满足C70车皮的翻卸,进而满足不了铁路部门对靠车板的检测要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车板及翻车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翻车机的靠车板的长度满足C80车皮翻卸时就无法满足C70车皮的翻卸的问题。[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靠车板,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可活动地设置在固定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上,活动板具有伸出状态及收回状态,活动板处于伸出状态时,活动板和固定板与可解列车体配合,活动板处于收回状态时,固定板与不可解列车体配合;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板上并与活动板驱动连接,以驱动活动板在伸出状态和收回状态之间进行切换。[0006]可选地,活动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板的一端上。[0007]可选地,活动板通过转轴与固定板连接,驱动机构与转轴连接。[0008]可选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在固定板上;传动机构,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和转轴之间。
[0009]可选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固定在转轴上,和/或,电机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固定板上。[0010]可选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臂,活动板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上设有与转轴连接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臂上设有与转轴连接的第二连接孔。[0011]可选地,靠车板还包括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具有将活动板定位在伸出状态的定位状态及使活动板可活动的解锁状态。
3
CN 111960139 A[0012]
说 明 书
2/6页
可选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孔,设置在活动板上;直线往复件,可移动地设置
在固定板上并适于伸入第一定位孔。[0013]可选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设置在固定板上,直线往复件适于依次伸入第二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中,和/或,定位机构还包括油缸,油缸的活塞杆形成直线往复件。
[00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翻车机,包括:调节靠车板,调节靠车板为上述的靠车板。[0015]可选地,翻车机还包括固定靠车板,固定靠车板适于与可解列车体或不可解列车体配合,翻车机为三车翻车机,调节靠车板设有两个,固定靠车板位于两个调节靠车板之间。
[0016]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翻卸可解列车体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板伸出,使得活动板处于伸出状态,活动板和固定板与可解列车体的所有立柱配合;翻卸不可解列车体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动板收回,使得活动板处于收回状态,只有固定板与不可解列车体的所有立柱配合。上述靠车板的长度可以根据翻卸可解列车体和不可解列车体的不同而进行调整,满足翻卸所有车型的要求,进而满足铁路部门对靠车板的检测要求。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靠车板的主视示意图;[0019]图2示出了图1的靠车板的A向示意图;[0020]图3示出了图1的靠车板的B向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图1的靠车板的活动板处于收回状态的俯视示意图;[0022]图5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翻车机与可解列车体、第二活动平台、第二驱动机构、固定结构配合的简易主视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图5的可解列车体的部分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翻车机与不可解列车体、第二活动平台、第二驱动机构、固定结构配合的简易主视示意图;
[0025]图8示出了图7的可解列车体的部分示意图。[0026]附图标记说明:[0027]1、调节靠车板;2、固定靠车板;10、固定板;11、第一连接臂;12、第二定位板;20、活动板;21、第二连接臂;22、第一定位板;30、驱动机构;31、电机;32、主动齿轮;33、从动齿轮;34、安装支架;40、转轴;50、直线往复件;60、可解列车体;61、第一立柱;71、双车翻车机;72、单车翻车机;73、第一活动平台;74、第一驱动部件;80、不可解列车体;81、第二立柱;91、第二活动平台;92、第二驱动部件;93、固定结构。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4
CN 111960139 A
说 明 书
3/6页
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00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003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003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靠车板包括:固定板10、活动板20及驱动机构30;活动板20可活动地设置在固定板10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上,活动板20具有伸出状态及收回状态,活动板20处于伸出状态时,活动板20和固定板10与可解列车体60配合,活动板20处于收回状态时,固定板10与不可解列车体80配合;驱动机构30设置在固定板10上并与活动板20驱动连接,以驱动活动板20在伸出状态和收回状态之间进行切换。[0033]应用本实施例的靠车板,翻卸可解列车体60时,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活动板20伸出,使得活动板20处于伸出状态,活动板20和固定板10与可解列车体60的所有立柱配合;翻卸不可解列车体80时,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活动板20收回,使得活动板20处于收回状态,只有固定板10与不可解列车体80的所有立柱配合。上述靠车板的长度可以根据翻卸可解列车体和不可解列车体的不同而进行调整,满足翻卸所有车型的要求,进而满足铁路部门对靠车板的检测要求。
[0034]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板20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板10的一端上,结构简单,也便于活动板20与立柱配合。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活动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板上。[0035]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板20通过转轴40与固定板10连接,驱动机构30与转轴40连接。转轴40使得固定板10和活动板20连接在一起,连接更可靠,提高结构稳定性。当然,活动板也可以采用合页件等结构与固定板连接。[0036]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包括:电机31及传动机构,电机31固定在固定板10上;传动机构连接在电机31的输出轴和转轴40之间。驱动机构的结构简单,驱动方便。电机31是将电动机、减速机和制动器三者融于一体的设备。[0037]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32和与主动齿轮32啮合的从动齿轮33,主动齿轮32固定在电机31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33固定在转轴40上。主动齿轮32的外径尺寸小于从动齿轮33的外径尺寸,传动机构起到减速的作用。主动齿轮32在电机31的驱动下可以驱动从动齿轮33旋转,进而调整活动板20可以绕着转轴40旋转,从而调节活动板的状态。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锥齿轮和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或者,传动机构包括蜗杆和与蜗杆啮合的蜗轮。
5
CN 111960139 A[0038]
说 明 书
4/6页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31通过安装支架34固定在固定板10上,安装支架34的设置可
以方便固定电机。安装支架34固定在固定板10的底部。[0039]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0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臂11,活动板20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臂21,第一连接臂11上设有与转轴40连接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臂21上设有与转轴40连接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臂11和第二连接臂21的设置可以简化固定板和活动板的结构,连接简便。第二连接臂21呈L形。[0040]在本实施例中,靠车板还包括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具有将活动板20定位在伸出状态的定位状态及使活动板20可活动的解锁状态。定位机构对活动板20进行定位,防止活动板20在伸出状态时发生移动的情况。定位机构设有两个,一个定位机构设置在靠车板的顶部,另一个设置在靠车板的底部,定位更可靠。[0041]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孔和直线往复件50,第一定位孔设置在活动板20上;直线往复件50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板10上并适于伸入第一定位孔。驱动机构30驱动活动板20伸出后,直线往复件50伸入第一定位孔中对活动板20进行定位;翻卸完成后,直线往复件50返回至初始位置,驱动机构30可以驱动活动板20收回。定位机构的结构简单,定位简便。
[0042]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设置在固定板10上,直线往复件50适于依次伸入第二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中。驱动机构30驱动活动板20伸出后,直线往复件50依次伸入第二定位孔和第一定位孔中对活动板20进行定位;翻卸完成后,直线往复件50返回至初始位置,驱动机构30可以驱动活动板20收回。[0043]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还包括油缸,油缸的活塞杆形成直线往复件50。当然,采用气缸代替油缸,气缸的活塞杆形成直线往复件。[0044]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板20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板22,固定板10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第二定位板12,第一定位孔形成在第一定位板22上,第二定位孔形成在第二定位板12上,固定板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油缸。
[0045]下面以不可解列车体80中的C80车型和可解列车体60中的C70车型为例进行说明:[0046]翻卸C80车体时,活动板20处于收回状态,此时固定板10上的上下两个油缸的活塞杆处于收回状态;翻卸C70车体时,电机31驱动主动齿轮32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33转动,从动齿轮33转动的同时转轴40也转动,进而驱动活动板20伸出,使得活动板20处于伸出状态,然后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伸出,使得活塞杆插入第二定位板12的第二定位孔和第一定位板22的第一定位孔中,使活动板和固定板两者连为一起,加长了靠车板的长度,从而达到靠车板的长度能托住C70车体上的所有立柱的目的,满足了铁路部门对靠车板的检测要求;车体对活动板的作用力由两个活塞杆承担,也起到对驱动机构的保护作用。[004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翻车机,如图5所示,其包括:调节靠车板1,调节靠车板1为上述的靠车板。翻车机根据不同类型的车型自动调整调节靠车板1的长度,使得翻车机既可翻卸可解列车型又可翻卸不可解列车型。[0048]在本实施例中,翻车机还包括固定靠车板2,固定靠车板2适于与可解列车体60或不可解列车体80配合,翻车机为三车翻车机,调节靠车板1设有两个,固定靠车板2位于两个调节靠车板1之间,简化结构,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0049]在本实施例中,可解列车体60具有多个第一立柱61,不可解列车体80具有多个第
6
CN 111960139 A
说 明 书
5/6页
二立柱81。C70车型和C80车型在长度上存在差异,三节车体在长度上差异接近6000mm,具体为:图6中的13976mm是指每节C70车体的长度,9210mm是每节C70车体的两端的两个第一立柱61之间的距离;图8中的12000mm是指每节C80车体的长度,8200mm是每节C80车体的两端的两个第二立柱81之间的距离。图5和图7中的11000mm为固定靠车板2的长度,2000mm为固定靠车板2和调节靠车板1之间的距离,10000mm为调节靠车板1的固定板10的长度。翻卸可解列车体60时,固定靠车板2托住中间一节可解列车体60的所有第一立柱61,每个调节靠车板1的固定板10和活动板20托住一节可解列车体60的所有第一立柱61;翻卸不可解列车体80时,固定靠车板2托住中间一节不可解列车体80的所有第二立柱81,每个调节靠车板1的固定板10托住一节不可解列车体80的所有第二立柱81。[0050]在本实施例中,三车翻车机可以同时翻卸三节重车体,提高翻卸效率。三车翻车机由一台双车翻车机71和一台单车翻车机72组成,三车翻车机既可以翻卸可解列的车皮,也可以翻卸不可解列的车皮,使得三车翻车机可以翻卸所有敞车,满足车皮的正常翻卸以及满足铁路部门的检测要求,其中,铁路部门对靠车板的检测要求是靠车板必须托住翻卸车体上的所有立柱。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翻车机为双车翻车机或单车翻车机等。[005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三车翻车机包括:固定平台、两个第一活动平台73及第一驱动部件74,在地面上设有两个第二活动平台91及第二驱动部件92,两个第一活动平台73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平台的两端处,第一活动平台73具有第一抬起状态及第一落下状态,第一驱动部件74设置在固定平台上并与第一活动平台73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活动平台73在第一抬起状态和第一落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两个第二活动平台91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翻车机的两端处并具有第二抬起状态及第二落下状态,第二驱动部件92与第二活动平台91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活动平台91在第二抬起状态和第二落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活动平台73处于第一抬起状态时,第二活动平台91处于第二落下状态,固定平台和第一活动平台73与可解列车体60配合;第一活动平台73处于第一落下状态时,第二活动平台91处于第二抬起状态,第二活动平台91与不可解列车体80配合,固定平台与不可解列车体80配合。[0052]翻卸可解列车体60时,通过第一驱动部件74驱动第一活动平台73抬起,使得第一活动平台73处于第一抬起状态,并且通过第二驱动部件92驱动第二活动平台91落下,使得第二活动平台91处于第二落下状态,固定平台和第一活动平台73与待翻卸的可解列车体60配合;翻卸不可解列车体80时,通过第一驱动部件74驱动第一活动平台73落下,使得第一活动平台73处于第一落下状态,并且通过第二驱动部件92驱动第二活动平台91抬起,使得第二活动平台91处于第二抬起状态,固定平台与待翻卸的不可解列车体80配合,第二活动平台91与非翻卸的不可解列车体80配合。通过两个活动平台的转换,达到可以翻卸所有车型的目的。[0053]第一活动平台73处于第一抬起状态时,第一驱动部件74支撑第一活动平台73,第一活动平台73的稳定性更好。第二活动平台91处于第二抬起状态时,第二驱动机构支撑第二活动平台,第二活动平台的稳定性更好。[00]在地面上设有固定结构93,第二活动平台91和第二驱动部件92均铰接在固定结构93上,便于固定第二活动平台91和第二驱动部件92。[005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平台73的旋转轴线平行于固定平台的支撑平面,此时第
7
CN 111960139 A
说 明 书
6/6页
一活动平台73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竖直方向。第一活动平台73的第一端铰接在固定平台,第一活动平台73与第一驱动部件74的连接处远离其第一端设置并靠近其第二端设置,支撑更稳定。
[005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件74为第一油缸,第一油缸具有出力大、体积小、动作平稳等优点。第一油缸的缸筒铰接在固定平台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活动平台73的底部铰接。
[005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部件92为第二油缸,第二油缸具有出力大、体积小、动作平稳等优点。第二油缸的缸筒铰接在固定结构93上,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活动平台91的底部铰接。
[0058]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0059]调节靠车板1包括固定板10和活动板20,固定板10在翻卸不可解列车体时使用,固定板和活动板在翻卸可解列车体时一起使用,调整靠车板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车型自动调整,以满足铁路部门对翻车机的检验要求,减少了人为的调整时间,提高翻卸效率。活动板20通过转轴与固定板10连接,活动板的运动是通过电机31驱动,便于操作,无需人工操作,全部实现自动化。[006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8
CN 111960139 A
说 明 书 附 图
1/6页
图1
图2
9
CN 111960139 A
说 明 书 附 图
2/6页
图3
图4
10
CN 111960139 A
说 明 书 附 图
3/6页
图5
11
CN 111960139 A
说 明 书 附 图
4/6页
图6
12
CN 111960139 A
说 明 书 附 图
5/6页
图7
13
CN 111960139 A
说 明 书 附 图
6/6页
图8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