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两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重点习题及答案

两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重点习题及答案

来源:吉趣旅游网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2009、11整理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些作业形式问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 【 C 】P85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式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V=sh)。这种学习属于 【A 】P87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3、学生在学习“哺乳动物”这一概念之后,很方便就掌握了“鲸”这个概念。这是 【 B 】

P86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4、儿童在知道“苹果”、“梨子”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概念,这种学习是 【 B 】

A. 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5、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丁180。”,这种知识属于 【 C 】 A.策略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6、个体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 【 D 】P85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7、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现场参观访问等属于 【D 】P A.迁移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

8、观察和显示各种图片、图表、规模、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属于【 D 】P90 A.迁移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模像直观

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 A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 lO、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 A 】P85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

1l、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规律是 【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平均下降 D.无规则变化 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匀速下降 D.不平衡 13、根据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倒U型! D.加速器

14、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是【反例】 (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住要属性和关键特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 信息的例子是) 【 B 】P94

A.正例 B.反例 C.直观材料 D.高级概念)

15、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 D 】 A.判断 13.推理 C.概念 D.比较

16、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这是 【 D 】P95 A.原型 B.定势 C.直观 D.变式

17、.在直观教学时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 C 】P95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突出概念的本质 D.丰富想象思维

18、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是【 A 】P93 A.感性概括 B.理性概括 C.辩证概括 D.形式概括 19、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部分,因而就认定主语就是句子开头部分的那个词,属于 【 B】P93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整体属性概括 d.本质属性概括 20、通过学习,小学生概括出“鸟类是的前肢为翼、无齿柏‘喙”,属于: 【C 】P94 A.感性概括 B.整体概括 c.理性概括 D.过去属性概括

21、教材编写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有间隔和停顿。这是利用感知规律的 【 D】P92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22、对相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米越容易这是【 差异律 】

23、学校规定学生做作业必须用蓝笔,教师批改作业必须用红笔。这是运用了感知的那一 条规律 【 B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24、记忆效果最好的学习熟练程度是 【 D 】P103 A.100% B.120% C.80%D.150%

25、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最好的学习程度是 【 C 】P103 A.100% B.120% C.150% D.200%

26、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只是保持的策略,我们称之 为【 A 】P102

A.记忆术 13.无意义识记 C.有意义识记 D.记忆编码

27、学生运用自已已有的知识理解新知识,并使其住自已认知结构的适当地方找位置。这 是只是学习过程的 【 A 】P87

A.同化 b.保持 C.应用 D.巩固

28、后面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是 【 B】P100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29、“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概念,使低级概念 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这种思想是和以下的哪一种理论有关 【 B 】P101 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干扰说

30、我们往往把可怕的、痛苦的、有损自我形象的信息忘掉,这主要符合记忆遗忘理论 中的【 B 】P101

A.痕迹哀退说 B.动机说 C.干扰说 D.现代认知理论

31、根据记忆干扰说,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我们所学习的材料往往是 【 A 】P100 A.两头记得好,中间差 B.各部分记得都很差 ‘ C.两头记得差,中间好 D.各部分记得都很好

32、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 【 A 】 A.信息相互干扰 B.无适当提取线索

C.痕迹消退 D.压抑

33、小时候的许多事印象都很模糊了,不久前发生的事印相很清晰,这主要符合记忆遗 传中的 【 D 】P100

A.现代认知理论 B.干扰说 C.动机说 d.痕迹衰退说 34、信息能长时问保留下来,容量没有限度的记忆是 【 C 】P98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35、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C 】P87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36、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分的那个词。这种知识概括是。【 C 】P93

A.理性概括 B.具体概括 C.感性概括 D.方位概括

37、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叫做【 A 】。P100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内部抑制 D.外部抑制 38、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A 】。P84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39、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C 】。P101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40、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 A 】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41、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D 】P98 A.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42、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 】。P97

A.0.25~2秒 B.0.2~0.5秒 C.2秒到l分钟 D.5秒到2分钟 43、存储时间大概在0.5秒以内的记忆为。【 B 】P97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工作记忆 45、存储时间至少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为。【 A 】P98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工作记忆 46、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的。【 C 】

A.语义 B.概念体系 C.视像和声像 D.图式 4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 )的关系。 【 D 】 A.学习程度 B.记忆方法 C.记忆材料 D.时间 4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A】P90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49、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B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50、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B】P85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51、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D 】P86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52、一般来说,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对这篇文章的记忆效果。【 C 】P100

A.中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B.开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C.头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D.结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来源:考试大-教师资 二、填空题

1、知识就是指个体_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信息及组织 。P84

2、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程序性知识和 陈述性知识 P85 。 3、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森于1976年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 程序性知识 两类。 4、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命题学习 。

5、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包括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6、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 并列结合学习 。 7、教学直观又三种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言语直观 。 8、在教学过程中又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言语直观 。 9、现代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10、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长时记忆 。 1l、知识的概括分为感性概括和 理性概括 。 12、理性概括提示了事物的 一般因素和本质 因素。

13、短时记忆的容量是相当有限的,人约为 7正负2 组块。 14、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是 7正负2 组块。

15、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我们称之为 过度学习 。P103 16、研究肯发现适当过度学习是一种有效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 度达到 150% 时,记忆效果最佳。

17、一般地说,一篇课文学习了lO遍正好能够把它背下来,那么还要再学 5 遍, 记忆效果最好 .

18、遗忘的原因有不同解释,最常见的有痕迹衰退说、干扰说、 同化说、动机说 等。 19、根据艾宾沽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要 及时复习 。 20、艾宾沽斯遗忘曲线说明了遗忘发展进程是 先快后慢 。

21、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 最早进行遗忘发展进程的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 22、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的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 倒摄抑制 。 23、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叫 前摄抑制 抑制。 24、通过学生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称为 言语直观

25、在向学生提供直观材料时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其本质特征,这是 变式 P95 。

26、运用变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 本质特征 ,以便学生获得准确概念。 27、 程序性知识 P85 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28、概括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 辨别 P94 的信息。

29、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是上位学习,也叫_总括_P87学习。 30、感性知识分为感知和_表象____ 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_命题__两种形式。P84 31、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_并列结合_学习。P87

32、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_心智技能___和_认知策略___ 两个亚类。P85

33、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_获得__、保持和_提取__。

P87

34、在学习在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_过度学习____。

35、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也叫__描述性知识___P85。

36、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包括直接记忆和_工作 记忆两种成分。P98

37、理解新信息的意义,首先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其次要对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这是通过_直观__和_概括___两个环节来实现的。P

38、_概括__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P93 39、奥苏伯尔的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知识结构_简化__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遗忘。P101

40、过度学习达到__150%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41、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_同类比较____和_异类比较____。P96

4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__痕迹衰退说___、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P100 43、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_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问题的讨论___。P96

三、简答题:

P94-96 1、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A.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B.正确运用变式 C.科学的进行比较

D.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2、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同上

3、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4、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P91-93

A.灵活的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B.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

C.运用感知的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D.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E.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6、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P88 A.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B.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C.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7、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P101-104

A.深度加工材料 B.有效运用记忆术 C.进行组块化编码 D.适当过度学习 E.合理进行复习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8、在运用变式时,常常发生什么错误? P95

A.一类常见错误是把一类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做本质特征

B.另一类常见错误时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合理地缩小或苦熬大概念

9、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P92

A.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如实物,模象或言语必须大嫂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B.差异律 (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 C.活动律 (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

D.组合律 (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10、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 同题4

四、论述题

l、结合小学教学实际,怎样促进学生知识保持?P101-104

2、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谈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P-93 3、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P94-97

4、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P101-104来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