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习年段的上升,特别是到了初一,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时常感到语文学习成绩不如小学阶段成绩。因此,有的学生开始害怕语文,原本以为语文是自己强项学科的学生也有些困惑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对这种状况自然并不陌生,普遍认为:初一学生语文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与小学语文相比诸如:要求不同、难度不一、考法不同、标准不一、学习方式和习惯有别等等,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事实上,大约有70%到80%的初一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现行语文教学中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加大语文教学研讨的深度、广度与强度,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但从学生的实际来看,恰恰是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未能提高到所要达到的标准。我想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叶老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只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自然就全面提高了。语文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是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上下功夫了呢?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太注重单纯知识,太注重应试能力了。即忽视了学生语文习惯的
培养。常常感叹:现在的语文不会教了。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培养学生良好的评议学习习惯,就是教好语文了。特别是对初一学生,更应该抓好这一习惯的培养。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随意性非常强的、杂乱无章的语文学习方式,谈何习惯?
习惯需要慢慢积累而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是需要教者:首先,要明确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语文学习习惯;其次,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培养习惯的方法,具体实施步骤等等;然后按部就班地做,须持之以恒,不可轻易放弃计划。假如我们真正为力实施了计划,方方面面都做得较为科学,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了,那么,其语文能力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地很高、很强了。
第一,从听的习惯来看,听姿端正;精力集中,听思结合;坚持听新闻广播
这就需要教者从点滴入手,上课时要关注学生的听课姿势、坐姿的端正,便于学生集中精力。“精力集中”是听懂的前提。上课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一点,对于好动的初一学生尤其重要。“听思结合”是边听边思索,避免东张西望,分散精力。“听新闻”对语文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可以正音,另一方面可以积累知
识。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
第二、从说的方面来看,发音准确,说普通话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朴实感人;善于朗诵、演讲、辩论讨论问题时有坚持观点、修正错误的习惯;善于口头作文 “发音准确”,主要是针对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正音习惯,一次读错了,就要反复改,直至真正读准为止,并加强积累。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首先作为教者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方法地培养学生怎样才能将要表达的观点梳理清楚,并按照一个什么顺序说出来:由浅入深,不是由表及里;是由一般到特殊,还是由特殊到一般;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空间顺序等,空间如何说明白?这就要求教师将一般的规律教给学生,然后有意识的训练。久而久之,习惯养成了,能力也就具备了。“重点突出”是要反复训练,要教给学生学会筛选信息分出轻重主次,择其重点来表达的方法。 “善于朗诵、演讲、辩论”,即重在培养初一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方法。如何发音,如何断句,如何抑扬顿挫如何将感情与朗读内容结合好;如何演讲,怎样激发听众的情绪;辩论中如何将自己的观点立得住,如何驳倒对方的观点等等,都是要培养学生习惯,形成能力。
“讨论问题有坚持观点,修正错误的习惯”。这一习惯
实质上是培养学生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正确的坚持到底,错误的坦诚修正,不以外在的因素所左右,一切以客观事实规律为依据准则。这种习惯难能可贵,由一般的行为习惯上升到思想层面,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方大有裨益。“善于口头作文”这一习惯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更是即兴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善于说的能力。这个方面,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我常采用的方式是: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宽泛,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胆量和思维,逐步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从读的方面来看,坚持预习、复习课文 读书要看注释;读书要有工具书辅助;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作批注;读思结合;精读、略读、速读相结合;多读有益的课外书。这里涉及到读的方方面面,读什么?什么读?读的方式有哪些?读的对象包括什么?从目前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来看,能坚持预习的学生不多,按部就班复习的也寥寥无几,“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作批注”能有几人乎?读得不多,更别谈“思”了;略读、速读者有之,但不敢说“大”有人在。至于精读、略读、速读“相结合”恐难做到。“多读有益的课外书”,读课外书的有多少?至于“有益”另当别论。这样的现状能不令人忧虑吗?原因何在?浮躁,浅薄也!没有好的读书习惯谈何汲取营养,思想认识如何能深刻,肤浅,无知,不请自到。写不出富有深刻思想
内涵的好文章不足怪也。对初一学生而言,首先要养成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方法的指导是必须的,内容的要求是有益的。最基本的是必须读完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和教材上要求读的菱并写读后感,相互交流。 第四、从写的方面看,字要写规范坚持写日记;坚持写读书笔记;作文要先构思,再写提纲、写正文;文章写成后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字规范,首先是让人认识,其次求其工整,美观。可学生中写字龙飞凤舞者,横不平,竖不直,东倒西歪者,大有人在,写出的字让人难以辨认,更不用说工整美观了。原因是从小没养成良好习惯。能坚持写日记的寥若晨星,坚持写读书笔记的有几何?作文按先构思,再写提纲、写正文的程序走的“多乎哉?不多也。”文章写成后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吾谁与归?”标点符号问题求其次了。这个方面,我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周必须写三篇字帖,两篇小字,两篇日记,一篇周记。日记内容不限,周记一般要规定内容,提示修改要点。写好后,要求学生要自读几遍,文中必须要有修改的痕迹。综上所述,这些习惯没有养成,而想让初一的学生喜欢语文,考高分,谈何容易?更别说语文素养有多么高,语文能力有多么强了?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最为关键的是培养习惯。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该如何教学生学习语文,学生自身也应考虑为什么语文成绩不高,教者、
学者达成共识,相互配合,习惯养成了,而语文成绩不好,语文素养没有,语文能力不强,恐吓很少有吧!不信,你也试试!
(作者单位:401120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