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幼儿园课程实施观的是( ) A.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B.目标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C.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D.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2.把课程的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与幼儿园或班级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这是( ) A.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 B.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实施 C.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 D.经验取向的课程实施
3.提供游戏资源首先要( ) A.建立游戏规则 B.规划游戏区域
C.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 D.投放游戏材料
4.教师在空间上接近被指导幼儿,用该幼儿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相同或相近的活动,以通过行动示范引导或暗示幼儿,这种介入指导的方式属于( ) A.合作式介入 B.交叉式介入 C.平行式介入 D.垂直式介入
5.教师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活动情境,通过参与幼儿活动,借助角色互动机会,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这种介人指导的方式属于( ) A.合作式介入 B.交叉式介入 C.平行式介入 D.垂直式介入
6.不属于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类型的是( ) A.游戏 B.睡眠 C.入园 D.盥洗
二、判断题
1.幼儿园课程实施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 ) 2.课程实施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 )
3.幼儿的注意以有意注意为主,其兴趣和注意力之间有紧密的关系。 ( ) 4.幼儿园小班活动室环境的创设要体现探索性、挑战性和合作性。 ( ) 5.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可以动静交替,保障教师主导的活动与幼儿自主的活动相结合。 ( )
三、填空题
1.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将课程划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___________。
2.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本质是一个课程的“____________”过程。
3.教师可以采用的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策略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问题情境策略和欣赏策略。
4.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____________。
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有针对性的指导主要有知识指导、技能指导和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 1.幼儿园课程实施 2.经验回顾策略
3.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整体性原则
五、简答题
1.简述教师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实施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2.简述在家园合作中家长可以担当的角色。
六、论述题
试述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注意的事项。
七、案例分析题
案例:班上一位小朋友得肺炎住院了,教师根据这一事件,设计了一个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当教师请小朋友讨论应该带什么礼物去看望他时,突然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们不能去看他,因为我妈妈说医院有病菌,去了会生病的。”“对,我妈妈也说过的!”一些小朋友纷纷附和。另一个小朋友则持反对意见,站起来大声地说:“我奶奶住院时,我就去看过她,回来后,我就没有生病。”一些小朋友也觉得有道理,纷纷补充道:“是呀,我爸爸生病住院时,我还去陪过他呢。”小朋友们已转移了讨论的话题,从“应该准备什么礼物”的讨论转移到了“到底应不应该去看望他”上面来。这时,教师大声地说:“好了!好了!都别吵了!小朋友们应该互相关心,XX住院了,我们应该去看望他。我们继续讨论应该带什么礼物去看他,不要跑题哦,我看谁想到的礼物好?”……
【问题】请从幼儿园课程实施观的角度来分析上述案例。
参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本题考查提供游戏资源的要求。恰当的游戏资源既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的必需条件,又能影响幼儿的游戏品质,间接实现对幼儿的指导。游戏资源的提供首先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4.C 本题考查教师对游戏进行指导的方式。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师在空间上接近被指导幼儿,用该幼儿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相同或相近的活动,以通过行动示范引导或暗示幼儿。
5.B 本题考查教师对游戏进行指导的方式。交叉式介入是指教师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活动情境,通过参与幼儿活动,借助角色互动机会,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6.A 本题考查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入园、餐点、盥洗、如厕、睡眠、整理、过渡和离园等环节的活动。游戏不属于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
二、判断题 1.√ 2.√
3. X 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其兴趣和注意力之间有紧密的关系。 4. X 幼儿园大班活动室环境的创设要体现探索性、挑战性和合作性。 5.√
三、填空题 1.)经验的课程 2.再设计 3.经验回顾策略 4. 亲身体验 5.学习品质指导
四、名词解释题
1.幼儿园课程实施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课程计划为依据而组织幼儿的活动的过程。
2.经验回顾策略是指教师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带领幼儿回顾、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并为新内容的学习做好经验铺垫。
3.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整体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切实发挥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环境创设和家园合作等各类活动的作用,使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课程目标。
五、简答题
1.简述教师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实施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答:
(1)教养并重原则。 (2)关注差异原则。 (3)轻松温馨原则。
(4)相互渗透原则。
(5)以非正式指导为主的原则。
2.简述在家园合作中家长可以担当的角色。 答:
(1)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2)学习环境的共同创设者。 (3)幼儿经验的观察者和分享者 (4)幼儿园教育事务的志愿者。
六、论述题
试述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注意的事项。
答:(1)参与性。参与性是指幼儿、教师及相关人员都是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者,都应参与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幼儿是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者。环境创设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如可以发展幼儿的规划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造力等,教师应看到环境创设过程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尽可能让幼儿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同时,家长也是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家庭拥有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对于丰富幼儿园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园长、保育员、保健医生、炊事员、司机等都是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教师要发动各方人员,共同为幼儿创设丰富适宜的学习环境。
(2)互动性。互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幼儿园学习环境创设的目标之一应是支持人与人、人与物进行互动;其二,环境与教育之间具有互动性。它有两层含
义:首先,环境创设一般在教育活动实施之前,是为教育活动的实施做准备的;其次,环境的创设要根据教育的实际需要调整。
(3)适宜性。适宜性是指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满足幼儿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熟悉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 (4)挑战性。挑战性是指幼儿园学习环境应成为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支架,使幼儿在充满挑战的情境中体验成功的经验,完成并超越其原来的能力和水平。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并支持幼儿不断建构自己的认识,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充分满足幼儿热爱探险的天性。
(5)丰富性。丰富性是指幼儿园学习环境应能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认知经验、情感体验、观点态度和活动技能等,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学习环境的创设可以从空间、材料等方面进行丰富多样的设计。
七、案例分析题 答:
课程实施与课程计划之间的三种关系,反映着三种不同的课程实施观。 (1)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本质观强化了课程制定者和课程专家在课程变革中的作用。这种课程实施本质观导致教师生硬地照搬课程计划中的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等,完全按照课程计划实施课程,它漠视教师和幼儿的主体价值,使实施的课程游离于教师和幼儿的心灵世界之外。
(2)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实施观。相互适应取向的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实施过
程看成是课程计划与幼儿园或班级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这种课程实施观要求课程实施的过程基本体现原设计的意图,但可以加入教师的理解或想法,也可以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调整。
(3)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幼儿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而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只需根据此阶段幼儿发展的任务、重点和学习方式,设计大体的课程规划,课程的具体内容则要求教师紧紧跟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和幼儿共同规划。
我们不认同第一种课程实施观。上述案例中,教师的课程实施观属于第一种,即将课程实幼儿园课程实施看做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课程实施观。课程实施不是将预先设计好的课程计划在实践中落实的过程,而是一项包含改变和创生的过程。课程实施的本质是一个课程的“再设计”过程,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