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卷第l2期 科技进步与对策 Vbl_3ONo.12 2013年6月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Jun.2O13 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张晓娟 (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摘要:在对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内涵及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三级评价指标体 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科技人才评价指标权重,并通过236份有效问卷对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进行定量 评价,实证检验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关键词:产业导向;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DOI:10.6049/kjjbydc.2013030859 中图分类号:C969: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3)12—0137—05 度确定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 0 引言 定科技人才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再根据走访调查的高 科技人才是指具有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在科学 新技术产业企业,实证检验产业导向科技人才评价体 技术创造与应用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人。科技人才评价 系的科学性,为科技人才的培育、选拔提供理论依据和 是根据科技人才岗位工作性质、特点及劳动成果,合理 实践参考。 设置能客观公正反映其能力、水平及成果贡献的指标 体系,应用科学的测评技术与统计方法进行综合描述 1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特性分析 与测评 ]。做好科技人才评价工作是加强科技人才队 产业导向即产业倾斜,表现在根据产业发展和产 伍建设、促进科学技术高水平发展的关键。 业结构调整需要,对不同产业领域实施不同的科技人 国内外对人才及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研究 才管理方法。科技人才尤其是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 较多,相关成果和文献也不少。国外对人才开发与管 与其他职业人员相比具有多方面的特殊性。他们所从 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相关成果颇丰,但是却较少有专 事的劳动具有不确定性、创造性及工作成果难以衡量 门针对科技人才评价的研究,其研究多在人才理念、开 等特征,因而对产业导向科技人才评价指标的设计应 发思维以及方等理论层面展开,较少对具体方法 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及独特性 ]。 进行探究。国内关于科技人才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1道德素质 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问题上口J。如杜 卫认为,不同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应有多元化的科技人 对产业导向科技人才道德素质的要求,实际上是 才评价体系,他强调科研、论文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每一位科技人才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道德素质包括 只是参考依据之一,管理者在对科技人才进行评价时 职业道德、政治表现、组织纪律和团队精神4个方面。 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必须热爱科技事业,具有强烈的 一定要客观公正。舒兴田0 指出,目前国内科技人才评 价和选拔存在很多问题,如评价程序不规范,重形式、 责任感和事业心,刻苦探索,奋力拼搏,不断创新,献身 走过场,没有公信力,评价活动泛滥,质量低下等。相 于自己的产业领域,同时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关研究中,人才评价方面的成果不多,能够系统提出人 1.2智能素质 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果较少,针对产业导向科技人才 智能素质是产业导向科技人才个体发展与事业成 评价体系的内容更少。在文献检索中,目前尚未发现 功的关键因素,是科技人才区别于其他劳动者的核心 针对产业导向科技人才评价的专门研究。 素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进步、产品创新、产业 基于此,本文以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为研究 升级都要求科技人才不断推出新的科技成果,因而对 对象,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一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试 产业导向科技人才的智能素质要求较高,要求他们不 图在对产业导向科技人才的内涵、素质及特性分析的 仅具有较高的科研管理能力、实验技术能力、应用推广 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形式,从系统论角 能力,还应具备创新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收稿日期:2013—04—22 基金项目:湖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2GDA01101) 作者简介:张晓娟(1979一),女,湖北武汉人,博士,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 ・ 138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O13年 1.3学术水平 产业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 才资源,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有专 业技术知识的高学术水平科技人才作智力保障。通 常,可以从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两方面来衡量学术水 平。文化知识包括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知识、外语水 平及计算机水平等,业务水平通过学术造诣、学术地位 及学术交流活动来体现。 1.4绩效水平 绩效水平反映了产业导向科研人员的整体科研能 力及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能力。在实践中,绩效水平 通常被认为是评价产业导向科技人才的重要指标。绩 效水平包括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技术推广 应用等方面。其中,尤以技术发明、科研成果转化与应 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重点测量指标。 2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多套评价指标体 系,通过理论分析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然后采用 问卷调查法将各级管理部门科技管理者的经验集中起 来,即结合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选取指标。按照上述 逻辑线路,采用分层法,得到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 指标、2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 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3各指标权重确定 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涉及多项指标,它 们对人才评价的影响和作用不同,应以各指标在产业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及产业导向科技人才的突出特性 为基本原则,科学设置各指标权重。本文采用层次分 析法(AHP)确定各维度下的指标权重。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一般要遵循以下4个步骤: ①通过分析与探讨决策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建 立决策系统的阶梯式层次结构;②对同一层面的各元 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判断,构 建判断矩阵;③通过判断矩阵,计算出被比较的因子对 于该准则层的相对权重,排序并通过一致性检验(一致 性检验的标准一般低于0.1);④计算方案层中各因子 对目标决策层的综合权重,执行层次的总排序同样需 要通过一致性检验。 3.1 阶梯式层次结构构建 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第一步是结构化与层次化, 并构建一个阶梯式的层次结构分析模型。在分析模型 中,系统问题会被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 分称为因子(指标),因子按照其属性特征被分成若干 模块,形成不同的中间层次。同一层面的因子会作为 准则层对下一层的某些因子起主要支配作用,同时受 上层次因子的支配 ]。本研究中,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 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层:目标层、准则层和最底 层。目标层仅一个因子,它是问题的预期目标或理想 结果,也是本研究的最高层,为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分 类提供总体评价。准则层囊括了实现预期目标所关联 的所有中间层次,它由若干并列的中间层组合而成。 本研究对中间层有明显区分,分为战略目标层和准则 层,其中战略目标层由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学术水平 和绩效水平组成,准则层则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 实践能力、发展潜能、文化知识、业务水平以及科学研 究、技术推广应用、人才培养等。最底层根据准则层依 次展开,分解成可供专家判断打分的各项组成指标,因 此也被称为具体指标层。本研究中,指标层包括政治 表现、组织纪律、责任心、团队建设等25项内容。 3.2判断矩阵构建 在阶梯式层次结构中,假定C为准则层,作为上一 层因子;“ ,“。,…, 作为准则层的下层支配因子。本 研究所指的相对重要性是权重系数。对于准则C,比较 其因子地和“,的相对重要性以及重要到何种程度。 学界普遍采用1—9对相对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表2 可见1—9尺度的标准内涵。 对于准则层C,通过比较n个因子之间相对重要性 程度,可以得到一个判断矩阵A一( ) 。其中,a ,是 因子“ 和“,相对于准则层的重要程度的比例尺度。 依据判断矩阵原理设计调查问卷,邀请3O位来自 第12期 张晓娟: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信息产业部门以及5所高等院校 究的评估专家,按照评价指标所要考核的内容进行打 被一 。 ~ 微 表3递阶层次结构体系各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从事人事管理、科研管理、产业发展科研及社会科学研 分。然后运用层次分析软件yaahpV6.0进行层次模型 构造、判断矩阵数据录入、排序权重计算以及数据计 算。 表2尺麈标准的内涵 含义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若元素i与J的重要性之比为%,那么元素与元 素重要性之比为a 一1/a 3.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总排序权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路径将单一准则层 下被赋予的权重系数进行合并,同时对各层面因子综 合判断,并作一致性检验。 设W ’一( ”,叫2(k-”,…, k(-k-l”) ,表示第k一1 3.3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将n个因子u ,u ,…,u 相对应准则层的判断矩 阵记作A,求u ,u:,…,u 对于准则层的权重系数 , 2,…,09 ,表现形式为W:(∞1, 2,…, ) 。 层上n 个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向量,用P(k】 一(p , ,…, ) 、表示第k层上n 个因子对第k 一根据特征根法(通常记作EM)的要求,求判断矩阵 的特征根,公式记为: AW=),maxW 1层上第 个因子的准则层权重向量,不会因为J因 子支配的因子将权重系数取值为0。矩阵P 一(Pl , P ,…,P ) 为n ×n 阶层的矩阵,该矩阵说明第 k层上的因子对第k一1层面上各因子的排列顺序,由 上式中, …作为判断矩阵最大的一个特征根,对 应的特征向量是w,经归一化处理,结果就是权重向 量。 此第k层上的因子对决策层次的总排序W 可记为: W他 一( l ,∞ ,…, ) 一P ・W k_¨,或叫 本文使用层次分析软件yaahpV6.0,计算各判断矩 阵的特征向量w和最大特征根 …对准则层下的权重 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在构建判断矩阵时,本研究并 一 : cUj P‘ P‘ i一1,2,…, ,并且一般公式为w —…W‘ 。 公式中的w 表示第二层上因子的总排序向量, 也可称为单一准则层下的向量。 不要求所作判断符合传递性和一致性原则,即对a ,・ n 一a 严格成立的条件不作硬性要求,但是判断矩阵 必须在总体上满足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的具体步 骤如下: 在确定具体指标在各自对应层次的权重(相对重 要度)及其对系统层次总排序权重(综合重要度)的基 础上,通过线性加权法可以求得评价对象在递阶层次 上的评价值,如表4所示。 从上到下依次对各层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计算 出k一1层面上的因子 是准则层的一致性指标C.J. ,(1)对一致性指标进行C.I.(consistency index)计 算。 C. .一 那么R.J.J ’为平均的随机一致性指标,c.R. (2)对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对 应查表。 ’为一致性比例(其中J一1,2,…,nk- ),那么最后第k 层的总指标为: C. . 一(C. .(k】,…,C.J. )・W‘ ” (3)计算一致性比例,即C.R.(consistency ratio)。 R.一 一R.J. 一(尺.J.(k),…,R. . ”)・W " 由表3可知,C.R.(k)<O.1,说明阶梯式层次结构 在其第k层面的结论符合整体满意一致性。由表4可 般而言,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值小于0.1是可以 接受的;若C.R.值大于或等于0.1,则需要对判断矩阵 进行调整。以上步骤均可运用层次分析软件yaahpV 知,上述指标体系准则层中技术推广应用、业务水平、 科学研究及实践能力4项指标的权重超过70 ,可判 断这4项指标对产业导向科技人才总体评价的影响及 作用非常突出。 6。O计算完成,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各判断矩阵的C. R.值均小于0.1,可见其具有满意一致性。 ・140・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年 份,收回274份,除去38份无效问卷,最终对236份有 4实证检验 4.1概念测量和人口统计特征 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应答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如表5 所示:性别相对均衡;年龄多为25—45岁;职业多为政 府、企事业单位人员;收入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4.2测量结果评价 为验证上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本研究将上述指 标体系的三级指标设计为各维度的具体问项,如道德 素质采用政治表现(D )、组织纪律(D )、责任心(D3)和 为评价多问项尺度测量研究概念的准确性,本文 团队建设(D4)4个问项测量,其它维度测量与指标体系 保持一致,使用7分Likert尺度记录应答者对各问项 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的态度评价。本研究通 从信度和效度等方面对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指标体系 进行有效评价。根据调查问卷数据,依据因子分析法 原理,运用统计软件SPSS 16.0,计算出各指标变量正 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以及各因子对应的特征值、 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因子得分等,上述结果有助于解 释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过走访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关东光电子产业园以及 关南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多家企业,实地发放问卷300 表5问卷应答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首先,本文对4个研究概念进行信度分析。道德 素质(O.810)、智能素质(O.865)、学术水平(0.799)和绩 效水平(O.871),各研究概念的信度都大于0.7,可见各 研究概念是可靠的。 其次,本文使用最大方差法旋转主成分因子分析, 对4个研究概念——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学术水平和 绩效水平的单一维度进行检验,KMO测定值(0.912> 0.5)显示抽取样本充分。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第12期 张晓娟: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141 ・ 有统计学意义,因子分析模型是恰当的。但是4个研 1874;公因子F。(智能素质)旋转后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敛效度具体结果如表 所示。此外,本文按照特征值 6 后累计方 率r为43.702。 ,特 根.为。3.61。1;公因_r …… ” ~ ” .。 ,至 0 .5.篓警 体 出.出, ■ . , ,册J 24.010G,特征根为2.0o2;公因子F3(学术水平)旋转 子F (绩效水平)旋转后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l・933%, >1、累计贡献率>8O 的原则,提取前4个因子作为 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933%。公因子F (道 研究概念 问项 政治表现(D1) 道德素质 组织纪律(D2) 特征根为5.127。 研究概念 问项 科研管理能力(D5) 实验技术能力(D6) 智能素质 应用推广能力(D7) 创新能力(D8) 知识更新能力0D9) 装载值 0.593 装载值 0.698 0.743 0.576 责任心(D3) 团队建设(D4) 科研项目(D17) 获奖成果(D18) 0.782 0.711 受教育程度(D1o) 专业技术知识(Dl1) 专利(D19) 论文(D20) 0.742 0.736 0.626 0.722 0.800 0.804 外语水平(D12) 学术水平 计算机水平(D13) 学术造诣(DI4) 绩效水平 经济效益(D21) 社会效益(D22) 学科建设(D23) 团队建设(D2 ) 注:抑制绝对值<0.50;总方差解释81.933 学术地位(D15) 学术交流(D1 6) 最后,根据因子得分带入以下公式中,8一A F + A。F。+A。F。+A F (J3表示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得分, A 表示第i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F 一ES D (i一1, 2,3,4;S一因子得分系数;D一指标得分) ]。数据结果 大致可显示,科技人才得分中,绩效水平占最主要因 以人才市场为动力,以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为中心,建 立有利于科技人才选拔和利用的新机制,将技术推广 ● 应用、业务水平、科学研究及实践能力作为评价科技人 才的重要指标,为产业发展及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 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素,其次是学术水平、智能素质和道德素质。该结果与 层次分析法中专家打分结果保持一致。 5 结语 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 层次、多指标的复合体系,所有指标因子较难用一种科 Eli 萧鸣政.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E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1997:79-88. E2-I 汪群,汪应洛.科技人才素质测评理论与应用E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9:132—133. 学方法来确立其相对重要性_8]。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 法确定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标权重,为管 理者评价科技人才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途径 ]。本研究 结合湖北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定性和定量相 结合的方法,经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得出的评价指标 [3]舒兴田.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 (9):222—225. [-41 王忠民,林泽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典型特质及培育建 议——基于84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证分析I-J].科技进 步与对策,2008,25(7):186-189. 体系具有较高可信度及较强可操作性。通过走访调查 相关企业,数据结果显示,该评价体系获得了良好的信 度和效度,其体系的科学性也得到了验证。该指标体 E6] SAATY T.L..A scaling method for priorities in hierarchi— cal structures[J].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1977,15(3):234—281. ]-63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实用决策法[M].天津:天津大学 出版社,1998:36-52. 系的应用不仅有利于管理部门合理配置科研资源,而 且还能动态反映产业导向的科技人才发展趋势,促进 科技人才良性竞争 ]。 本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充实科技人 [7]封铁英.科技人才评价现状与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创新[J]. 科研管理,2007(3):30~34. E8] 纪建悦,刘艳青,刘宝生.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中部地区科 技人才流动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10):86— 88. 才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为产业导向的科技人 才评价研究提供有益补充。同时,针对产业导向的科 技人才的评价、选拔和使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 高科研效率及成果转化率。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产 业导向的科技人才有效开发,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坚持 E9] 胡瑞卿.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综合指数评价法及其指标权数 的确定[J].中国软科学,2006(7):151—18. (责任编辑:侯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