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May.2012 Vo【.18 No.3 第l8卷第3 社会大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韩晓原 (民族大学附中学生处,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概述了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我 校社会大课堂实践的具体实施情况,并对今后社会大课堂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149(2012}03—0134—02 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科教学 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适应新 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积极 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动的车辆安排,活动的摄影、摄像,宣传报道,活动的经验总 结。(5)安全卫生应急组:负责有关安全、卫生的及时宣传、 教育,上报活动安全、卫生有关信息,做好应急预案。 二、组织形式及内容 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多元化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 践和课外校外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 大课堂活动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内 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通过全校全员性活动形 式,要求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当中去、到各种博物馆去, 到著名的大学校园去,从“知识的课堂”走进“实践的课堂”、 组织形式:分组实践(每组5—10人)。推选组长,聘教 师、家长等为指导老师。活动中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 作,编组、选题,聘指导教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分析、整理 资料,撰写实践报告。 活动内容:根据学科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 状况安排。(1)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的确定,制定研究性学 习方案,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总结。(2)体验性 从“书本的世界”走入“生活的世界”,使学生学会在问题中学 习、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社会大课堂活动改变了 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拓展了学习资 源、拓宽发展空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了解与参 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走向社会、开阔视野、丰 富知识、增长智慧,让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培 学习活动,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社会调研活动。(3)实践性 学习活动,参与简单的生产劳动,使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劳 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尊重别 人的劳动果实,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 三、组织原则及要求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 综合素质。 1、“安全第一”原则:在活动中,要求资源单位和学校有 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要牢固树立安全首位思想,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在确保安全的前 提下开展活动。 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北京市中小学校的社会大课堂 实践纷纷开展起来¨ ̄3 J,赋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民大附中社会大课堂”应运而生,近几年做了如下尝试。 一2、“理论实践结合”原则: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参 与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开展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处室主 任、年级主任为组员的领导机构,负责活动组织实施。 3、“协作配合”原则:大课堂活动师生员工全员参与,活 动的准备、实施、完成、总结交流通过师生分组共同协作,既 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领导小组下设:(1)综合组织筹备组:负责制定大课堂活 动的实施方案,活动的组织、动员、宣传,相关人员的指导与 培训,健全制度使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2)社会资源保障 组:负责统筹协调资源单位,提供相应的物力和财力保障。 (3)研究性课题小组:负责组织全体教职工积极开展研究性 学习活动、组织编写校本教材。(4)协调宣传报道组:负责活 ・4、“开放诚实守信”原则:大课堂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 展,尊重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体现开放性。 5、“就近就便实效”原则:活动要内容科学、形式多样,结 合北京地域资源优势,合理整合利用就近人文和自然资源确 保实效。 1 34・ 四、注意事项及措施 感受北京,与北京同发展、与祖国同成长。 民大附中地处北京首都,政治气氛浓厚,学习氛围浓重, 各种信息灵通,社会大课堂活动使各少数民族学生眼界变得 更加宽阔,看问题不再仅从一族一事,而是放眼全国,有利于 1、保证措施:(1)对教职工要求:活动纳入学校整体工作 计划,参与教师工作量按选课进行课时统筹核算。每一次活 动保证2小时以上,每位教职工一学期至少需完成8次实践 活动才能达到满工作量。带队老师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国家观念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 野的大局观。 社会大课堂活动有利于在学习、生活、交往、活动中师 (2)对学生要求:活动计入综合实践活动学分。每学期末以 书面形式做好实践活动总结并附带社会实践报告(附图片或 照片)由校团委及年级组负责对学生活动进行综合评价。评 价每个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交往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费用的补贴:门票费用,活动需购 买门票时,教职工的费用由学校全额负担,学生费用学校负 生、生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生把对老师的爱、同学的 情转化为对祖国的忠诚和奉献。活动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 生之间的交融,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取长补 短,在学习、生活、交往、活动中自然完成多民族文化间的交 担半价。交通费用:市区外活动由学校统一租赁用车。场地 费用:由学校统一支付。报告讲座:由学校统一支付。 2、要求事项:(1)班主任及带队教师是安全责任人,出发 前好动员,强调安全、纪律。活动要精心组织,具体计划,做 好主要内容记录。(2)学生统一着装(校服)、穿运动鞋,带笔 和本,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尽量不单独出行,与同学结伴而 行,规定时间离、返校。(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单位的 规章制度,禁止与他人发生任何争执、冲突。不做有违安全 的事,不准参加有危险的活动。(4)如生病或其他特殊情况, 应及时报告班主任或带队教师。(5)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 会公德,爱护公共设备设施,注意自身形象,为学校和个人树 立良好的社会影响。(6)校医备好一些常规药品随同活动, 做好必要预防准备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负责教师要沉 者、冷静,做好应急处理工作,积极争取就近医治并及时报告 学校领导。 五、利用得天独厚条件,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民大附中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邃面向全国23 个省、市、自治区民族地区招生的全寄宿制民族中学,现有在 校生1700多名,来自于46个民族。针对我校多民族学生汇 聚首都的特殊性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潜力。民大附中社会 大课堂每周六下午,学校领导和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北京市乃 至京外各种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特色主题公园、名胜古 迹等,或参观,或游览,或实践,或访问,看北京、看首都、看祖 国、看世界和社会,让学生们走出附中,走入北京,了解北京、 流与学习。有利于确立多元一体“大中华”民族观。 以民大附中为载体,凭借民大附中优势,社会大课堂活 动已经逐渐渗透到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成为我校新课程改革 办学特色之一。通过大课堂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开展,学校向 学生不断赋予新时期民族团结教育新内涵,促进各民族师生 之间“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团结、友爱、互助”新型民族 关系,促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断深入。 六、思考与讨论 以上介绍了我校近几年的社会大课堂活动,虽然在实践 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如编写了《在途中》一民大附中社会 大课堂纪实,其中收集了关于社会大课堂活动的学生论文、 撰写了关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多篇报道等。但仍存在一些问 题,如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个别学生参与大课堂活动主动 性差、热情不高,还需作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另外如何将社 会大课堂的实践内容进一步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 社会大课堂活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 断的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贾美华.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J].教育科 学研究,2010,(12):65—68. [2]田国立.挖掘校本课程资源,走向社会大课堂[J].北京教育, 2010,(11):15. [3]郝朝阳.社会大课堂师生同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1,(13): 15. (责任校对郑瑛)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