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9年11月A第6卷/第31期
Nov. A. 2019 Vol.6, No.31
健康教育联合模块化营养干预在产后缺乳中的应用体会
魏小茹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苏 宿迁 223600)【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模块化营养干预在产后缺乳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分娩的发生产后缺乳的37例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联合模块化营养干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干预前与干预后7 d乳房充盈程度与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乳房充盈程度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治愈率达32.43%,有效率达.86%,无效率为2.70%。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模块化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治疗产后缺乳。
【关键词】健康教育;模块化营养干预;产后缺乳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31.74.02
产后缺乳[1]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导致乳汁量无法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需要或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发生率约22.5%。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加、剖宫产率的上升、工作生活压力加大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足、不良生活行为等因素影响,产后缺乳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产后乳汁分泌不足影响因素中,母亲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缺乏或错误认知与产妇分娩时体力消耗过多、产后营养不良、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关系最为密切。我院2017年起对产后缺乳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联合模块化营养干预,有效促进了乳汁分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现总结如下。
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150 g,饮食中富含绿叶菜、水果类、坚果等,使饮食结构多元化以全面、均衡补充产妇营养。4.个性化营养干预模块:对产妇进行促乳食谱设计,如山甲炖母鸡、王不留行炖猪蹄汤、猪蹄葱白豆腐汤、乌鸡白凤尾菇汤、炮甲通乳汤等[5]。依据产妇乳汁分泌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块方案,如乳房空虚、轻度充盈产妇采用执行调节饮食结构及行为模块、优化营养模块与个性化营养干预模块;乳房中度充盈产妇执行优化营养模块即可[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分娩的发生产后缺乳的37例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联合模块化营养干预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6.9±4.7)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16例,自然分娩25例,剖宫产12例,平均体重指数(24.2±2.9)kg/m2。纳入标准:足月单胎妊娠,婴儿健康无畸形,母亲乳房发育正常;排除患内分泌疾病影响泌乳与患传染性疾病、存在严重分娩并发症、精神异常、服药等不宜母乳喂养的产妇。两组产妇在年龄、生育史、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健康教育
依据产妇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分娩方式、生育史等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母婴喂养的益处,掌握母婴喂养的技能与新生儿照护技巧,提高其对母乳喂养重视程度与成功母乳喂养的信心;纠正产妇错误认知,如代乳品营养更丰富、全面,母乳喂养不利于产后形体恢复等;介绍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与影响因素等,缓解其紧张、焦虑、内疚、抑郁等负面心理反应,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主动执行相关治疗、护理措施[2]。
1.2.2 模块化营养干预
营养干预模块包块以下4组模块[3,4]:1.产后营养咨询模块:该模块由经过母婴喂养相关知识培训的专科护师依据《母乳喂养知识手册》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营养干预相关知识咨询,内容包括母婴喂养的正确方法、哺乳期乳房护理、婴儿照护技巧、膳食注意事项等。2.调节饮食结构及行为模块:深入了解产妇日常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调整产妇不利于乳汁分泌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如韭菜、山楂、人参、冰镇食物、辛辣食物、熬夜、疲劳等。3.优化营养模块:指导产妇多摄入促进乳汁分泌的食物,如豆腐汤、丝瓜汤、鱼汤、鸡汤等富含营养的半流质,保证每日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干预前与干预后7 d乳房充盈程度与干预效果。乳房充盈程度分为空虚、轻度充盈、中度充盈、胀满,其中空虚为乳房空瘪;轻度充盈为乳房有所充盈,触之较软如口唇;中度充盈为乳房充盈较好,触之较硬如鼻尖;胀满为乳房饱满,存在胀痛感,充盈时有乳汁自溢,挤奶时呈喷射状溢出。效果分为痊愈、有效、无效,痊愈为泌乳量正常,完全满足婴儿需求,婴儿哺乳后精神满足,安静入睡;有效为泌乳量较干预前增加,能满足婴儿2/3需求,但每天需进行2次人工喂养;无效为泌乳量较干预前无增加。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等级资料作用秩和检验,采用SPSS 16.0进行相关相关数据分析,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乳房充盈程度比较干预前乳房空虚、轻度充盈、中度充盈人数分别为2人、27人、8人;干预后乳房空虚、轻度充盈、中度充盈、胀满人数分别为0人、6人、19人、12人,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干预效果37例产妇中,治愈12例,治愈率为32.43%,有效24例,有效率为.86%,无效1例,无效率为2.70%。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乳房充盈程度比较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zP
n3737
空虚20
轻度充盈中度充盈276-4.067<0.001
819
胀满012
2019年11月A第6卷/第31期
Nov. A. 2019 Vol.6, No.31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75
3 讨 论
婴儿得不到充足的母乳喂养,严重影响机体发育与健康。有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每年约100万以上新生儿因母乳喂养不足而死于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缺乏母乳喂养的婴儿成年后精神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率亦明显高于母婴喂养的婴儿[4]。此外,母亲产后实施母乳喂养,还能够促进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量与产褥期感染,减少远期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生率。因此实施母乳喂养,对于提高新生儿与母亲身心健康与保健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治疗产后缺乳的西药有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维生素E、催产素等,中医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以及中药治疗。营养干预治疗产后缺乳对产妇无伤害、无药物毒副作用,产妇接受程度与认可度高,是产后缺乳首选治疗方法。官颖[6]、胡茂研[3]对产后缺乳产妇实施模块化营养干预后,产妇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但乳汁分泌影响因素除与产妇营养状况相关外,还与产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心理状态密切相关[7]。本组37例产后缺乳产妇采取健康教育联合模块化营养干预治疗,治愈率为达32.43%,有效率达.86%,乳房充盈程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表明健康教育联合模块化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治疗产后缺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护理体会:1.健康教育前需耐心与产妇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产妇基本信息、心理状态,取得产妇的信赖与尊重,才能取预期教育相关。2.重视产妇家属的健康教育,使产妇
得到家属的关怀、支持,才能提高治疗措施执行依从性。3.个性化营养干预应结合产妇的饮食习惯、爱好进行个性化选择,以提高产妇接受程度。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联合模块化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治疗产后缺乳,且对产妇无伤害,产妇接受程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彩珊,王朝红.产后缺乳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
健,2016,31(10):2232-2234.
[2] 王 仙,唐毅松,余莉梅.IKAP模式护理在产后缺乳初产妇中
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8):2396-2399.[3] 胡茂研,田梅枝,吴婉华,等.产后模块式营养干预
预对剖宫产产妇泌乳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0):2795-2797.
[4] 周素荣.低频脉冲联合模块式营养治疗对产后缺乳的干
预[J].浙江实用医学,2018,23(4):308-310.
[5] 金 燕,吉哲敏,李 聪,等.药膳治疗缺乳的研究进展[J].光
明中医,2017,32(8):1212-1214.
[6] 官 颖,李锡梅,陈 婕,等.产后模块式营养干预
对剖宫产产妇泌乳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0):69-71.
[7] 陈会敏.健康教育配合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治疗产后缺
乳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66-67.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71页)
3 讨 论
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往往是由于多次生产、腹直肌薄弱、羊水过多、多胞胎、胎儿过大、患者身体等多种原因导致产后六个月腹直肌还不能恢复原状。产后腹直肌分离严重时,会导致孕妇腹部肌肉力量明显减弱,降低承托腰背部的力量,从而使得患者腰酸、背痛,甚至无法起床。
本研究探究通过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按摩的治疗方式对于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疗效。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法,包括定期检查腹分离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收腹运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采用了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的治疗方法。实验数据表明,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2 cm的有28例,占70%。对照组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2 cm的有15例,占37.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脐上围、脐围、脐下围数据均小于对照组。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得,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腹直肌分离愈合,降低患者的脐上围、脐围、脐下围数据,提高治疗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提高患者的腹直肌分离症状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的治疗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腹直肌分离症状的疗效。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对患者腹直肌、腹横肌、腹外斜肌进行四个不同阶
段的电刺激,促进患者腹部血液流动、肌肉恢复弹性。康复按摩通过腹部环摩法、捏腹肌法、肾区按摩法、腹部推法、点揉法充分对患者腹部穴位进行按摩,从而刺激重要穴位,促进血液流动,疏通经络,从而促进产后器官、组织的恢复,有利于腹直肌分离愈合。这种治疗方法还能降低副作用和损伤,对患者不造成任何创伤或出血,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提高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颖.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促进产后腹直
肌分离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8,8(25):135-136.
[2] 刘明晶.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对产
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42(21):20,29.
[3] 韦瑞敏,肖 霞,吕丽清,等.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
复按摩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1):4361-43.
[4] 张巍颖,宋 婧,李 环.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在产后
腹直肌分离中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15(12):1552-1553.
本文编辑:吴 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