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586576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2.23
(21)申请号 202021392100.0(22)申请日 2020.07.15
(73)专利权人 广东誉品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厦岗社
区福海路75号东门A区(72)发明人 席龙龙 席冬冬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荣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44630
代理人 刘赛军(51)Int.Cl.
G02B 5/00(2006.01)G02B 1/1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2586576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镜头用遮光片(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用遮光片,遮光片的材质为PET或PI,遮光片呈圆环状,包括第一面A1、第二面A2、内环面A3和外环面A4,内环面A3为采用冲压方式加工而成的倒角结构,倒角结构的纵切剖面呈类L形,并且倒角结构的表面形成有经等离子射频处理的粗化层,粗化层的粗糙度Ra为0.5‑1μm,遮光片的厚度H为0.01~0.05m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遮光片的内环面加工成单倒角,且倒角结构的纵切剖面呈弧形,使得内环面的反射面积降低,并且改变了反射方向,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眩光的作用。而且内环面的单倒角表面还形成有粗化层,粗化消光后造成光散射进一步减小了内环面的表面反射率,进一步降低或消除了眩光的产生。
CN 21258657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镜头用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的材质为PET或PI,所述遮光片呈圆环状,包括第一面A1、第二面A2、内环面A3和外环面A4,所述内环面A3为采用冲压方式加工而成的倒角结构,所述倒角结构的纵切剖面呈类L形,并且所述倒角结构的表面形成有经等离子射频处理的粗化层,所述粗化层的粗糙度Ra为0.5-1μm,所述遮光片的厚度H为0.01~0.0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用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结构的纵切剖面的类L形包括弧线段和直线段,所述弧线段的一端止于所述第一面A1的内环测,所述弧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直线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直线段的另一端止于所述第二面A2,所述第一面A1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面A2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用遮光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遮光片的纵切剖面中,所述弧线段止于所述第一面A1的一端到与该弧线段位于同一侧的外环面A4的距离小于所述弧线段的另一端到该外环面A4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用遮光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遮光片的纵切剖面中,所述直线段止于所述第二面A2的一端到与该直线段位于同一侧的外环面A4的距离大于所述直线段的另一端到该外环面A4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用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与光轴的夹角为θ,且其满足35°≤θ≤6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用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外径为D1,内径为D2,且其满足:D1=0.3-9.6mm,D2=1-1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用遮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的外径D1和内径D2还满足:0.25mm≤(D1-D2)/2≤3mm。
2
CN 212586576 U
说 明 书一种镜头用遮光片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用遮光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高,手机、平板灯便携式电子产品发展迅速,这对其所用到的影像镜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镜头一般包括镜筒、组装在镜筒内的镜头组和遮光片,遮光片的作用是用于光学系统中调节光通量,当外界光线进入镜头时,经由在镜片之间的遮光片可阻挡不需要的光线进入。[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遮光片,当光源光线照射后容易形成眩光,从而会影响镜头成像品质。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镜头用遮光片,其通过巧妙的倒角结构设置和对倒角进行粗化处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杂光,达到改善镜头成像品质的目的。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镜头用遮光片,其通过巧妙的倒角结构设置和对倒角进行粗化处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杂光,达到改善镜头成像品质的目的。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7]一种镜头用遮光片,所述遮光片的材质为PET或PI,所述遮光片呈圆环状,包括第一面A1、第二面A2、内环面A3和外环面A4,所述内环面A3为采用冲压方式加工而成的倒角结构,所述倒角结构的纵切剖面呈类L形,并且所述倒角结构的表面形成有经等离子射频处理的粗化层,所述粗化层的粗糙度Ra为0.5-1μm,所述遮光片的厚度H为0.01~0.05mm。[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用遮光片的一种改进,所述倒角结构的纵切剖面的类L 形包括弧线段和直线段,所述弧线段的一端止于所述第一面A1的内环测,所述弧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直线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直线段的另一端止于所述第二面 A2,所述第一面A1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面A2的面积。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用遮光片的一种改进,在所述遮光片的纵切剖面中,所述弧线段止于所述第一面A1的一端到与该弧线段位于同一侧的外环面A4的距离小于所述弧线段的另一端到该外环面A4的距离。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用遮光片的一种改进,在所述遮光片的纵切剖面中,所述直线段止于所述第二面A2的一端到与该直线段位于同一侧的外环面A4的距离大于所述直线段的另一端到该外环面A4的距离。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用遮光片的一种改进,所述直线段与光轴的夹角为θ,且其满足35°≤θ≤65°。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用遮光片的一种改进,所述遮光片外径为D1,内径为 D2,且其满足:D1=0.3-9.6mm,D2=1-10mm。
3
CN 212586576 U[0013]
说 明 书
2/3页
作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用遮光片的一种改进,所述遮光片的外径D1和内径 D2还满
足:0.25mm≤(D1-D2)/2≤3mm。[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遮光片的内环面加工成单倒角,且倒角结构的纵切剖面呈类L形,使得内环面的反射面积降低,并且改变了反射方向,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眩光的作用。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内环面的单倒角表面还形成有经等离子射频处理的粗化层,进行消光处理,粗化消光后造成光散射进一步减小了内环面的表面反射率,进一步降低或消除了眩光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遮光片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对倒角结构进行粗化处理前,倒角结构的微观结构。[0017]图3为对倒角结构进行粗化处理后,倒角结构的微观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用遮光片,遮光片的材质为PET或 PI,遮光片呈圆环状,包括第一面A1 11、第二面A2 12、内环面A3 13和外环面A4 14,第一面A1 11、第二面A2 12平行设置,内环面A3 13为采用冲压方式加工而成的倒角结构,倒角结构的纵切剖面呈类L形,并且倒角结构的表面形成有经等离子射频处理的粗化层,粗化层的粗糙度Ra为0.5-1μm,遮光片的厚度H为0.01~0.05mm。并且其厚度H优选为0.016~0.04mm,从而有利于遮光片的内环面的倒角结构的加工,并且进一步对倒角面进行雾化粗化处理,有利于减少杂光。其中,粗化层的形成过程如下:先对倒角结构采用真空等离子清洗机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利用RF射频解离氩气产生等离子体来完成PET 或PI表面粗化效果,粗化后表面形成凹凸不平颗粒,其中,RF功率为,500W, Ar流量为300sccm,抽真空时间为15分钟,等离子清洗时间为300s。[0020]其中,在对倒角结构进行粗化处理前,倒角结构的微观结构如图2所示,对倒角结构进行粗化处理后,倒角结构的微观结构如图3所示。由图2和图3 可以看出,经过雾化粗化处理以后,遮光片的表面明显变黑,而消光处理之前的遮光片的表面是发白发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消光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遮光片表面的反射率,减少端面反射,对眩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遮光片经过粗化消光处理以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遮光片不能有效消除眩光的弊端,与现有技术先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得遮光片的结构和性能更加稳定并且高效。[0021]倒角结构的纵切剖面的弧形包括弧线段131和直线段132(非规则形状,类似L形),弧线段131的一端止于第一面A1 11的内环测,弧线段131的一端与直线段132的一端相连,直线段132的另一端止于第二面A2 12,第一面A1 11 的面积小于第二面A2 12的面积。[0022]在遮光片的纵切剖面(纵切剖面是指从垂直于第一面A1 11和第二面A2 12 的方向切出且经过整个遮光片的中心点的面)中,弧线段131止于所述第一面 A1 11的一端到与该弧线段131位于同一侧的外环面A4 14(或者说更加靠近该弧线段131的外环面A4 14)的距离小于弧线段131的另一端到该外环面A4 14 的距离。即从第一面A1 11开始,弧线段131
4
CN 212586576 U
说 明 书
3/3页
越来越靠近遮光片的中心线。
[0023]在遮光片的纵切剖面中,直线段132止于第二面A2 12的一端到与该直线段位于同一侧的外环面A4 14(或者说更加靠近该弧线段131的外环面A4 14) 的距离大于直线段132的另一端到该外环面A4 14的距离。即从与弧线段131 连接的一端开始,直线段132越来越靠近遮光片的中心线。
[0024]直线段132与光轴的夹角为θ,且其满足35°≤θ≤65°,有效地减小了遮光片内环面的反射面积,并且在此范围内选取夹角θ角度越大,反射面积越小,消除眩光的效果越好。[0025]遮光片外径为D1,内径为D2,且其满足:D1=0.3-9.6mm,D2=1-10mm。[0026]遮光片的外径D1和内径D2还满足:0.25mm≤(D1-D2)/2≤3mm。使得遮光片能够方便加工,并且有利于遮光片与镜头中相邻成像元件之间或成像元件与非成像元件之间进行组装。[0027]总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遮光片的内环面加工成单倒角,且倒角结构的纵切剖面呈弧形,使得内环面的反射面积降低,并且改变了反射方向,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眩光的作用。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内环面的单倒角表面还形成有经等离子射频处理的粗化层,进行消光处理,粗化消光后造成光散射进一步减小了内环面的表面反射率,进一步降低或消除了眩光的产生。
[0028]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厚度和材质等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5
CN 21258657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6
CN 212586576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