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的一群青年,为了保家卫国,抵御日寇,背井离乡加入军队,视死如归地走上战场。他们经历了九死一生,最后只有少部分等到了和平的到来。硝烟散尽,解甲归田,留下的只有身上被刺刀和弹片留下的伤疤,也是他们唯一的勋章。他们能走到今天的更少,仍旧在慢慢地凋零。
我以前对抗战老兵也没什么概念,听起来的反应就是四个字,稍带些光荣的感觉。直至我又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抗战老兵和他的艰苦一生。那位抗战老兵叫做黄建民,算下来今年已经是98岁高龄了,只有他的家人和少数人知道他曾经参加过抗战。1945年,他回到了永福县的乡里,70年间各种寻找抗战老兵的活动都未和他沾上边,我们能知道他还是多亏了寻找长寿老人的一次活动。
1942年,还是青年的黄建民响应政府征兵,他现在依旧记得自己的番号,他当时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就是为伤员包扎、敷药。他从军后先是在柳州学习了一个月,再经过训练、成为护兵,上战场。他还记得一次追击日军的经历,三天三夜的激战,他在流弹中一直未合上眼,他说,当时他也很怕,但也没办法,子弹有时候打过来就打在他的脚边缘的土地上,敌军放了一炮,一个班的人就死伤好多,每当有伤员被抬过来他就立刻为伤兵进行敷药和包扎。
后来,他所在部队受到了敌军的反扑,部队都被打散了,最后他有惊无险,回到了家乡堡里。战后他由于士兵证遗失,未能领取到政府发放的任何补助。虽然他并没有像我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些抗战题材片里的人物形象悲壮,他也是活生生的一个抗战老兵,前线稍后方也不是谁都敢去的,他包扎的伤员光是那一次战役也不知道有多少。
他解甲归田,然后就开始被人们遗忘了,或者说,也没有多少人曾经知晓这位民族英雄,他的战友们也战死的战死,存活下来的也无法再互相联系,不知道其他战友散落到了哪儿去。战争夺去了他的宝贵青春,他没能像我们这样上大学、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只能去当农民,做整个社会最底层,如果是你,你会甘心吗?在战场上为了整个国家卖命数年,到头来却无人知晓他的英勇事迹,没人为他颁发任何的奖章,干的还是最苦最累的活。他或许已经看淡了这一切,但是我们有义务肯定他的所作所为,向他表示慰问。
像他这样被人们遗忘的老兵不少吧?他们或许就在你的身边,说不定你哪一次路过一个小巷口,那里面就住着一位被我们遗忘的抗战老兵,他们正在凋零,就在寻找抗战老兵的一个网站上,我就经常看到一位又一位抗战老兵逝世的消息,而那网站上有记录的抗战老兵也不是很多,据说数年间他们已经找到了700多名老兵,而抗日战争中参战的可是有数百万人,你可以大致算算他们现在还有多少能活到今天,数万人应该有吧?而他们又有多少能活到明天、能在死去之前得到人们的慰问、笑着离开世界呢?
老兵们正在凋零,我们应该在还来得及的时候,为他们给予肯定和关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