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华东地区物流的现状与分析

华东地区物流的现状与分析

来源:吉趣旅游网
华东地区物流的现状与分析上 分析一:华东地区物流宏观环境分析 一、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具备发展现代物流的宏观经济环境 华东地区经济逐年稳定增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为华东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2000年华东地区GDP为亿元,占全国的%,华东区人口数是全国的%,但人均GDP为全国的倍;图1-1 2000年华东地区国民产生总值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图1-2华东各省市GDP占全国比重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图1-3:华东地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二、华东地区以工业和商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带来巨大的物流量,物流需求活跃从各国的实践来看,物流需求主要来自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商业;而华东地区三省一市第二、三产业比重很大,上海甚至达到了98%;在第二、三产业中,除安徽省外,其它各省工业均在40%以上,商业则在10%以上,构成了华东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这表明华东地区工业发达,产品丰富,商品流通活跃,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物流量;从华东地区货运量状况来看,2000年,华东三省一市货运量占据了全国31个省市总量的20%,物流量位居全国前列,物流需求活跃,发展现代物流前景广阔;图1-4 华东地区三省一市三产构成 图1-5 华东地区产业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三、高附加价值产业占据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可为物流行业提供较高的利润保证在各类制造业中,产品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如电子通信产品、汽车、电气机械、化工产品、医药制品等,产品的特性决定其对现代物流服务的要求相对较高,可创造较多的物流市场需求;而通过以下华东地区制造业产值构成数据可以看到,在统计年鉴全部34个工业行业总产值中,华东地区五大类高附加值的产品:电子通信、汽车、电气机械、化工、医药制造业产值的比重,最多的是上海,高达41%,而最少的安徽也占到了26%;这表明,高附加值的产业占据了制造业的主导地位;由此,华东地区潜在着大量较高层次的物流需求,可开发的物流市场很大;这种产业结构为物流业尤其是第三文物流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图1-6三省一市制造业产值构成图 数据来源:华东各省统计年鉴2001四、积极制定物流发展及物流园区规划,有利于推动物流发展 华东各省市非常重视发展物流业,是全国最早关注物流,制定物流发展的地区之一;各省市先后出台或着手制定各自的物流发展规划,从改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入手,规划物流园区,构建物流网络体系;的重视与推动必将能解决制约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为华东地区物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培育和推进各自的物流产业形成和发展; 五、加入WTO将为国内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加入WTO,开放物流市场的承诺将促使更多的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物流市场; 1.外资企业需要寻求与国内物流企业的合作来开拓市场尤其是率先进入经济发达、物流需求较大的华东地区,参与市场竞争;而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经济大国,外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后,想自己拥有公司业务范围内的全部资源和功能,既困难,也不经济,对它们而言,都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因此,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就是外国物流公司在中国迅速立足、开展业务的一个现实和较有效的选择;具体从汽车运输业来看,从1988年批准首家中外合资汽车运输企业以来,公路运输业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到1999年底,公路运输合资企业已超过千家;从投资来源看,占合资企业总数的50%以上,其次是日本和美国,分别是60家和70家,然后是、韩国和新加坡,都在30家以上;从投资领域看,物流合资企业为在我国的外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集装箱运输以及与地区的出入境运输为主;在股份份额方面,合资企业基本上以中方控股为主;可以说,入世后,外资物流企业大举进入中国,给物流企业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带来的了很大的合作发展契机;2.入世后国内物流企业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国内同行抢占先机对于国内物流企业而言,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带来了合作的机会;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外资物流企业,而是来自国内同行,如果其它同行抢占了与外资企业合作的先机,使自身地位得到巩固,市场份额提高,将会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国内物流企业应抓住加入WTO的机遇,积极寻求与外资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以带动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分析二:华东地区物流业发展潜在问题与启示尽管从宏观物流环境分析来看,华东地区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物流业的发展,但应该说,这种外部环境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而要将这种优势转化成为真正推动物流发展的现实条件,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去做;目前,华东地区物流业的现状和其拥有的外部环境并不成正比,实际上,华东地区的物流是我国物流的一个缩影,我们希望以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从华东地区相关数据着手进行分析,以反映出我国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使更多的人,透过我国“物流热”的表象,对我国物流的发展进行深层次地分析;一、物流业在GDP中占有一定比重,但还不能构成支柱产业,应作为产业支柱来发展目前,不少在制定自身的物流发展规划时,都纷纷把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思路固然好,但是否就切合实际呢 从理论上来说,一个产业能够成为某个地方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应占到该地GDP的20-30%以上;而对华东地区近几年来物流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却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各地构成物流业的主要还是传统的储运业,其产值在各地GDP中所占的比重不仅较小,而且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下图可看到,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上海储运业产值在GDP的比重从的%降到了的%,浙江省从%降到了%,而安徽省则从%降到了2%;这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缓慢,还处在较低的水平,远远还够不成各地的支柱产业,即使今后发展起来,大部分地区物流业在GDP中的贡献度也不一定会达到标准;实际上,物流首先应该是推动其它产业发展的一种保障,是一种产业支柱,而非支柱产业,因此,在制定物流发展规划时,应切合实际,首先着眼于解决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避免误导物流业的发展;

图2-1华东地区运输仓储业占GDP比重图变化图

数据来源:华东各省统计年鉴2001

二、物流企业规模逐渐减小,不利于物流业健康发展

华东地区物流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而企业的平均规模却在逐渐缩小;2000年,江苏省运输企业平均仅有人和辆车,浙江省为人和辆车,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运输企业拥有不到2个人和1辆车;这表明华东物流市场基本为大量的个体、私营运输业者所占据;大量的个体业者往往采取超常手段参与竞争,使货运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秩序混乱,原来各地的国有储运公司难以抗衡,很多已解体或承包给私人,物流市场呈现出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小、实力弱、资源分散的特征;物流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不利于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2001待续作者: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研究中心 邬跃 李彦萍 张涵 曹国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