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轨管道预埋及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南京至安庆铁路一标段一分部DK208+145~DK217+734区段内路基的过轨预埋、综合接地预埋较复杂,区间路基过轨共22处,站场过轨14处,过轨专业含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变电等,通信、信号专业预埋内径ψ100mm涂塑钢管,电力专业采用内径ψ120mm涂塑钢管,接触网变电采用内径ψ120mm非磁性管,还包含相配套的电缆井施工等。
综合接地系统是将沿着铁路线路两侧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化、电力、通信、信号设备及其他金属构筑物的地线有机、合理的结合起来进入贯通地线,以保证客运专线各系统、各设备之间实现等电位连接,减少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及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信号和接触网专业)。
二、编制依据
1、《铁路综合接地图》图号:通号(2009)9301;
2、《高速铁路接触网立柱基础及拉线基础构造及安装图》(图号:叁化(2010)1176);
3、《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08)8401); 4、宁安(三院)施路变-502变更设计说明;
5、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下发:三设地路函(2011)223号文
6、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及施工规范;
7、我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以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三、过轨管 1、设计情况
根据设计情况过轨管数分为2根、3根、4根、6根、8根等,过轨专业的不同采用的管道材质不同,过轨数量不同采用不同型号的电缆井,过轨1-6根采用Ⅰ型电缆井,7-8根采用Ⅱ型电缆井,电缆井的净距不宜小于5m。
过轨管内均预穿直径4mm铁线2根,两端各预留1m,并用油麻或软布封堵。
Ⅰ型电缆井及Ⅱ型电缆井详图:
Ⅰ型电缆井:
附注:1、I型电缆井适用于通信、信号线缆单独过轨及敷设余长和牵引供电线缆上网及过轨。2、电缆井内尺寸为1200mm*1200mm*900mm(长*宽*深),壁厚200mm。3、电缆井连接电缆槽的两侧壁靠近线路侧设开口以便沟通两侧电缆槽,另外两侧壁中间设直径25镀锌钢筋挂钩以便悬挂非过轨或余长线缆。4、线缆上下路基侧电缆井外侧壁设预留槽,预留槽高200mm,宽500mm,预留槽设置高度0;路堑地段为350mm,路堤地段为150mm,预留槽范围内的钢筋浇注时应剪断。5、过轨处过轨管根据需要设置,本电缆井过轨管设置根数最大为6根。6、为保证排水要求,每个电缆井底部设两直径50mmPVC管泄水孔。7、本图括号内的尺寸为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盖板的尺寸。8、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毫米计。
Ⅱ型电缆井:
附注:1、II型电缆井适用于通信、信号线缆合井过轨及敷设余长和牵引供电线缆上网及过轨。2、电缆井内尺寸为1500mm*1200mm*900mm(长*宽*深),壁厚200mm。3、电缆井连接电缆槽的两侧壁靠近线路侧设开口以便沟通两侧电缆槽,另外两侧壁中间设直径25镀锌钢筋挂钩以便悬挂非过轨或余长线缆。4、线缆上下路基侧电缆井外侧壁设预留槽,预留槽高200mm,宽500mm,预留槽设置高度0;路堑地段为350mm,路堤地段为150mm,预留槽范围内的钢筋浇注时应剪断。5、过轨处过轨管根据需要设置,本电缆井过轨管设置根数最大为8根。6、为保证排水要求,每个电缆井底部设两直径50mmPVC管泄水孔。7、本图括号内的尺寸为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盖板的尺寸。8、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毫米计。
2、过轨管道预埋开挖详图:
3、过轨管的位置、过轨管根数见下表:
表一:区间过轨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专业 通信 电力 信号 信号 通信 电力 通信 里程 DK208+146 DK208+335 DK209+380 DK209+935 DK209+960 DK210+055 DK210+060 过轨数 4 4 2 2 4 4 4 过轨管类型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20mm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备注 通信直放站远端,左侧下路基 通信基站减100m处,右侧下路基 箱式变电站,右侧下路基 箱式变电站、直放站近端,右侧下路基
序号 8 9 专业 接触网变电 信号 接触网变电 里程 DK210+026 DK210+070 DK210+076 过轨数 2 2 过轨管类型 内径120mm非磁性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20mm非磁性管 备注 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 接触网过轨6根管+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 通信基站加100m处,右侧下路基 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 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 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 接触网过轨6根管+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 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 接触网过轨6根管+变电站过轨2根管,里程为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4 2 4 2 4 2 2 2 4 8 2 6 通信 接触网变电 电力 接触网变电 电力 接触网变电 信号 信号 电力 接触网变电 接触网变电 接触网变电 DK210+160 DK210+224 DK210+395 DK210+424 DK210+600 DK210+624 DK210+645 DK210+760 DK210+800 DK210+824 DK210+869 DK212+700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20mm非磁性管 内径120mm涂塑钢管 内径120mm非磁性管 内径120mm涂塑钢管 内径120mm非磁性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20mm涂塑钢管 内径120mm非磁性管 内径120mm非磁性管 内径120mm非磁性管 表二:池州站站场过轨表
序号 专业 里程 过轨数 过轨管类型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过轨股道及电缆井位置 贯通Ⅳ道Ⅴ道,两侧电缆槽位置设信号手孔 贯通Ⅳ道Ⅴ道,两侧电缆槽位置设电力手孔 贯通Ⅰ道至Ⅶ道,两侧电缆槽位置设通信手孔 贯通Ⅰ道至Ⅶ道,两侧电缆槽位置设电力手孔 贯通Ⅰ道至Ⅲ道,Ⅲ道Ⅳ道间及右侧电缆槽位置设信号手孔 备注 1 2 3 4 信号 电力 通信 电力 DK212+732 DK213+180 DK213+435 DK213+450 6 8 3 8 4根直径100mm和4根直径150mm 4根直径100mm和4根直径150mm 5 信号 DK213+464 3
序号 专业 里程 过轨数 过轨管类型 过轨股道及电缆井位置 贯通Ⅰ道至Ⅶ道,两侧电缆槽、Ⅰ道Ⅱ道间、Ⅱ道Ⅲ道间、Ⅳ道Ⅴ道间、Ⅴ道Ⅵ道间、Ⅵ道Ⅶ道间设信号手孔 贯通Ⅰ道至Ⅶ道,两侧电缆槽位置设信号人孔 贯通Ⅰ道至Ⅲ道,Ⅲ道Ⅳ道间及右侧电缆槽位置设信号手孔 贯通Ⅰ道至Ⅶ道,两侧电缆槽位置设信号人孔 贯通Ⅰ道至Ⅶ道,两侧电缆槽、Ⅲ道Ⅳ道间、Ⅴ道Ⅵ道间、Ⅵ道Ⅶ道间设信号手孔 贯通Ⅰ道Ⅱ道,左中右设信号手孔,右侧是电缆槽位置 Ⅳ道及Ⅴ道中间至右侧路肩电缆槽,两侧设信号手孔 贯通左右侧,两侧电缆槽处设通信手孔 贯通左右侧,两侧电缆槽处设电力手孔 备注 6 信号 DK213+604 6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内径100mm涂塑钢管 涂塑钢管 7 信号 DK213+686 24 人孔 8 信号 DK213+936 2 股道分割过轨 9 信号 DK214+205 24 人孔 10 信号 DK214+238 6 11 12 13 14 信号 信号 通信 电力 DK214+246 DK214+392.4 DK214+446 DK214+600 3 3 3 8 4根直径100mm和4根直径150mm 4、施工注意事项
每组过轨管间净距保证不小于50mm。 过轨管周边砼厚度不小于5cm。 四、综合接地 1、设计情况
在250km/h以上的线路贯通地线采用截面铜当量70mm2的环保型耐腐蚀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和横向连接线采用材质同贯通地线。
2、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1)路基地段综合接地贯通地线在线路的两侧各设一根贯通地线,位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方的基床底层中。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的贯通地线距基床底层顶面-30cm~-40cm处,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约-20cm,沟中回填细粒土。
(2)贯通地线在每一个接触网支柱处、跨线建筑物处、桥梁与路基、隧道与路基过渡段各埋设一根分支引接线,材质同贯通地线。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路肩以及电缆槽底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的内壁位置,与电缆槽侧壁预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线压接。
(3)在邻近过渡段的路基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预留接地端子,并与预埋的分支引接线将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路基地段的贯通地线沿通信信号电缆槽敷设至电缆槽下方,采用L型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路基段通信信号槽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
(4)两侧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长度为500m~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地段中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长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虑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5)路基段的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横向连接线的埋设应与路基工程同步施工。分支引接线、横向连接线的规格、埋设深度、埋设工序及工艺与贯通地线相同。
3、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1)桥梁地段贯通地线敷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接地充分利用桥墩基础设置。桥梁地段的接地端子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2)桥梁与桥墩、桥台与桥墩等处的综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线均采用200mm2不锈钢连接线。不锈钢连接线(含钢丝绳、线鼻、防盗螺栓、平垫圈和弹簧垫圈)的材料成分必须满足Cr≥16%、Ni≥5%、C≤0.08%的要求,钢丝绳采用直径不大于1mm的不锈钢丝制造,总截面积不小于200mm2 。
(3)目前施工的防护墙及A竖墙均在小里程85cm设置桥隧型接
地端子。
4、贯通地线施工方法
贯通地线的敷设采取按照先路基后桥梁、隧道的分步方式进行;对于路基地段,根据土建单位施工进度进行分段方式敷设,最后贯通整个线路。贯通地线的全线贯通接续按照敷设完成一段就和与之相邻已敷设完成的贯通地线进行连接,最后达到全线贯通。桥梁、隧道路段的施工可以和路基路段的引接线引入电缆槽内接地端子板交叉同步施工。
路基贯通地线施工顺序:电缆沟开挖→贯通地线敷设→引接线、横连线与贯通线的接续→电缆沟回填、夯实。
整条贯通地线施工顺序:路基地段贯通地线敷设→桥梁、隧道贯通地线敷设→路基部分引接线与接地端子连接→桥梁、隧道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连接→接地电阻值测试→如不合格,可做独立接地体。
4.1路基地段贯通地线的埋设
贯通地线位于路肩上通信、信号电缆槽下,距基床底层顶面-30cm~-40cm处敷设。在敷设电缆的位置开挖深0.3m,宽0.2m的沟。贯通地线敷设完,与横连线和引接线连接后,并负责沟回填并压实;对含角粒块石粒径超过5mm的A、B组填料,开槽宽度适当放宽,大的石块必须清除。针对此类地段,先在开好的槽内铺设一层沙,再进行电缆敷设,待电缆敷设完毕,另外加盖一层沙土,以盖住电缆为原则,最后用原介质回填夯实。
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长度为500m~1000m的路基地段,在路基地段中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长度小于500m的路基地段,不考虑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分支引接线在每个接触网基础里程设1处,分支引接线采用同
材质、同规格的贯通地线。
贯通地线在每一个接触网支柱处、跨线建筑物处、桥梁与路基、隧道与路基过渡段各埋设一根分支引接线,材质同贯通地线。贯通地线通过分支引接线侧向水平引至路基边坡,沿路肩以及电缆槽底引至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的内壁位置,与电缆槽侧壁预留的接地端子引接线压接。
在地线分支接头处向边坡外挖一条与贯通地线沟相同的分支引接线沟。沟深与贯通地线沟一致。分支引接线长6m,采用C型连接器进行连接。接好的分支线放入分支线沟内,在接头处四周覆土0.1m左右,回填挖土。边坡沟只需回填到分支线填满即可。注意不得损伤接头和分支线。路基施工完,电缆槽建成后,从分支线埋设的边坡处挖沟宽0.1m到电缆槽,通过电缆槽的排水孔将分支线引入信号电缆槽。接地端子设置信号电缆槽内靠线路侧壁上,分支线施工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线径的25倍。将边坡所挖缺口分层回填夯实。
4.2桥梁地段的敷设
贯通地线敷设于线路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接地极充分利用桥墩基础设置。
桥梁地段综合接地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桥梁与桥墩、桥台与桥墩等处的综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线均采用200mm2不锈钢连接线。
在每个桥墩处,贯通地线通过通信电缆槽内的接地端子与桥梁内的结构钢筋相连。无碴轨道通过不锈钢连接线与挡碴墙内的接地端子进行连接,每100m设置一处。见图三
图 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