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的思考

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的思考

来源:吉趣旅游网
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曩务体系 一一基予重庆市 坪坝区图书馆文丫l:馆兜费开孜服务的冕考 口 李 波 邓成彬 石仕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推进文 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做好 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11年以来,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推进美术馆、图 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要求,沙坪坝区图书 馆、文化馆公开向社会承诺:两馆共计13200平方米 的文化设施空间、36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全面免费 开放,使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免费的 “文化大餐”。 一、政府给力。把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开放作 为201 1年重大文化民生工程 中共沙坪坝区委、沙坪坝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 开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区 委、区政府专题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 问题,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机制新举措 新办法,决定把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向群众免费开放 作为沙坪坝区201 1年一项重大文化民生工程。区分 管领导专门到两馆进行专题调研,安排部署免费开 放实施细则,检查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区财政、区文 广新局和区图书馆、文化馆自筹经费60万元,作为该 项活动的启动经费。 二、部门添力,早一天免费开放服务。人民群众 就早一天受益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开放是一个全新的课 题,是等待观望,或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开放?还是 满足群众需要一步到位实现全开放?沙坪坝区文广 新局不等不靠,制定了免费开放实施方案,要求两馆 周密安排,稳妥推进,全面开放,做好服务。同时规定 了两馆无障碍、零门槛免费开放各项准备工作的完 成时限。 区文广新局还就两馆工作,提出“以文化活动愉 悦民生、以文化项目惠及民生、以文化精品提升民 生”三大发展目标。通过全面开放项目,塑造一批文 化惠民品牌,进一步增添文化区的城市人文气息,让 两馆免费开放成为提高沙坪坝市民文化品位和修养 水准的重要助力和推手。 三、两馆合力。让公共文化机构真正成为人民群 众的“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家园” 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立足群众文化需要,通 过全面开放公共文化服务,把馆舍变成与公众进行 文化艺术双向交流的场所,变成了文化为民惠民的 主阵地。 (一)免费开放的制度设计到位 两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免费开放,势必带来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在组织管理、服务方式、服务内容 等方面的诸多变化,因此必须有一整套适应这种变 化的组织管理制度。为适应免费开放的新要求,区图 书馆、文化馆立足本馆实际,分别制定和修改了一系 列规章制度。其中,区图书馆新定《自修阅览室管理 制度》、《多媒体阅览室管理制度》等12项制度,修改 《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等4项 制度;区文化馆新定《电子阅览室使用管理制度》、 《公共文化服务网站运行管理制度》等12项制度,修 改《室内文化厅室使用管理制度》、《民俗民间文艺广 场展演组织管理制度》等8项制度。两馆将新定和修 改制度在馆内显著位置公示。区图书馆在电子阅览 室的管理上,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又从功能上有别于 普通网吧,量身订制了一套免费开放的管理新模式, 即采取少儿电子阅览室和成人电子阅览室场地分 开、管理分开,让计算机设置和管理更为科学合理, 也更具针对性。读者只需办理借阅证就可以免费进 入电子阅览室,但每次持续上机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对电子阅览室,特别是少儿电子阅览室上网内容加 强监控与管理,保证了上网环境的绿色化。提供全国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链接,建立沙坪坝区图 书馆电子图书馆,引导读者健康上网。区文化馆在文 化活动场地免费开放的制度设计中,充分考虑活动 场地与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设计出申请提出、排队 等候、时限规定、设备维护、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制度, 从制度层面保证文化活动场地使用的透明和公平。 (二)免费开放的硬件设施到位 沙坪坝区不仅从硬件上对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 放全面扩容,在经费、人力等方面予以保障,而且不 断增大服务项目,高标准、高质量推行免费开放工 作。区图书馆投入资金1O多万元,添置书架50个,更 换阅览桌椅300座席,新安装了LED电子宣传屏用于 029 螽赫 ‘住政 新书介绍,更换场地标识牌和管理制度牌,同时购置 一批绿色植物装点和美化阅读环境。区文化馆原定 的免费开放活动场地10处,使用面积达7700平方米, 本来已经大大超过国家文化部和重庆市的规定标 准,但并不满足于此,为了适应免费开放后更多群众 的需要,硬是将年收入达70万元的台球厅和健身中 心两大出租项目收回,投资50多万元改造为舞蹈排 练厅和艺术培训教室,新增开放面积1300平方米。 (三)免费开放的项目涵盖到位 沙坪坝区图书馆在原有报刊阅览、老年阅览、少 儿阅览、资料查阅、德语资料借阅、集体外借服务、流 动服务(送书上门、送书到基层)、基层业务辅导、报 告会、讲座、读者活动及培训等免费服务项目的基础 上,对书刊外借、电子阅览及网上资料查阅、自修阅 览、多媒体阅览、以及办证、验证、存包、饮用水等辅 助项目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服务。区文化馆在原定免 费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新增免费开放项目4个,使全 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达到20个,每天开放时间在12 小时以上。两馆将免费开放设施场地布局和服务项 目设置全部公示上墙,并制作示意图,张贴在各楼层 醒目的位置,便于读者查询。为了让群众了解两馆免 费开放项目的基本情况、参与每个项目的具体要求 和每个项目的开放时间,沙坪坝区还把两馆开放项 目的相关信息通过公示栏、电子显示屏、LED及市、 区各类媒体等向全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免 费项目的对外公示,使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的公 共文化服务工作进一步透明化和规范化。 (四)免费开放的安全措施到位 公共文化机构进入“免费时代”,“精神家园”的 大门一旦敞开,进入文化场所的人流量必然大幅增 加,带来安全的压力。针对这一情况,沙坪坝区图书 馆、文化馆未雨绸缪,提早准备应对。一是在馆内走 廊、过道内摆放座椅,设置等候排队设施;二是制定 详备的安全预案,分工细化,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完 善安全疏散示意图,加强电梯运行管理;四是更新和 添置消防器材,做好安全预防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五)免费开放的互动服务到位 两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主要阵地,承担着为群 众文化服务的社会责任。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立 足自身优势,在开放服务中实行资源互补,项目渗 透,让更多的群众就近享受到了优质文化服务。区图 书馆把共享工程服务点、流动阅览点延伸到区文化 馆,对文化馆的开放服务提供技术保障、共享信息资 源,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上给予指导;还依托本馆 地方文献、特色馆藏,为文化馆的红岩文化、沙磁文 化等地方特色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素材。区文化馆发 挥文艺培训优势,对图书馆的文化艺术培训基地提 030 供指导,并互通师资、教案、课件等。两馆的互动服 务,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服务项目,扩大了地域覆盖 面,发挥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独特作用。 四、职工协力,做好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延 伸服务链 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广大 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真正扩大文化服务的覆 盖面和受益面。沙坪坝区不但在两馆开放中扩容增 量,加大投入,而且在软件建设上狠下功夫,不因工 作量的增大而降低服务质量;虽然开放免费了,但服 务质量决不能“免”。在惠及千家万户、万千百姓的公 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中,两馆干部职工虽然面临前 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主 人翁意识。针对人民群众多元化和不同层次的文化 需求,大家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自觉提升业务素质, 增强服务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纷纷为实 施免费开放、增加服务献计献策。区图书馆外借部门 工作人员在修订免费开放规章制度征求意见时,换 位思考,自加压力,站在读者的角度为读者着想,提 出允许一人办多证,全天候办证、退证,扩大每证借 阅数量,由原来的3册调整为6册等工作改进意见,还 主动提出推行7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读者免费送书上 门服务的办法,凡是符合条件的读者,只需一个电 话,图书馆工作人员就会在24小时内将图书免费送 到家。区文化馆社文部主动提出增加基层文化骨干 的培训期数,由原来的每年l2期增加为30期,并对培 训教师的安排、培训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制定了详细 的措施。 沙坪坝区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受到了社会各 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热烈的反响。沙坪坝区图书馆 在免费开放后20余天内,新办借阅证200余个,增加 比例为20%,读者流通量在以前每天700-800人次的 基础上增加达15%。大家对区图书馆更优质更便捷 更人性化的服务,特别是对7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 送书上门的举措更是交口称赞。沙坪坝区文化馆在 宣布免费开放后,短短一周内就收到使用音乐厅、排 练厅、艺术教室的4O多份书面申请,超过了以往一年 书面申请的总和。报名参加文化馆8大示范文艺团队 和各类艺术教育培训的人数大幅增加。 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后,从原来单 一维度地收藏、办展、借阅,变成了与公众进行文化、 艺术双向互动交流的场所,变成了沙坪坝区群众的 “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责任编辑:张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