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吉趣旅游网
《出师表》练习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 否 ( ) ②中道崩 殂 ( )③以遗 陛下( )④行阵和 睦(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 先帝遗德( )②引喻 失义( ) ③察纳雅 言( )④性行淑 均( )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 B.以致 C.用来 D.因为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 塞忠谏之路也( )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 告光帝之灵( )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③故 五月渡沪( )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____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 ,临危委重任和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1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二)、先帝虑汉、贱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贱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j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波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不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条劳,此进趋之时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 ②故托臣以讨贼也( )

③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

12.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通“熟”,形容词 B同“谁”,疑问代词 C.同“怎么”,疑问代词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 1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1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 17.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_______ _______ 1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 1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_______ (四)、阅读理解导引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这段文言文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臣本 布衣 ( ) (2)先帝不以臣 卑鄙( ) (3)三 顾 臣于草庐之中( ) (4)由 是 感激 (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躬耕于 南阳 达于 汗阴

B、受任于败军 之 际 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 利 C、先帝不以 臣卑鄙 以 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苟全性命于 乱世 奉命 于 危难之间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 。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________ 。 5.作者强调自己本来志趣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能力提高————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先帝不以臣 卑鄙________ (2)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 (3)深入不 毛________ (4)庶竭 驽钝________ 2.下列每组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 奉命于危难之间 B.先帝不以臣卑鄙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3.选文中“由是感激”的“是”指代是什么?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 ) A.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简述选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答案

(一) 1.(1)pǐ (2)cú (3) wèi (4) mù

2.① 发扬光大 ② 适宜、恰当 ③ 正 ④ 善。 3.(1) D (2) B (3) C 4.C

5、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B 7.①感动、激动 ②奔走效劳 ③所以(因此) 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10.①、六出:六出祁山 ②、七擒:七擒益获 ③、东和:东和孙吴 ④、北拒:北拒曹魏 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二)

11.①可是②托付③睡吃 12.C 1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14、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三)

15.A 16.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7.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8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9非治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四)、阅读理解导引

点拨:本语段回顾了先帝三顾茅庐的经过。文后设计了五个题,有文体知识,如第1题:有实词、虚词意思的理解,如第2、3题;有句子的理解,如第4题;还有文意的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题考查文体,因为如不明确意思,会影响文章的阅读。

答案:1.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1)、平民;(2)、身份低微,出身鄙野;(3)探望,拜访;(4)、此,这;

3.B 4.(1)三次到茅屋来探望我。 (2)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5.突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 (五)、 第一部分:【基础巩固】

1.三国 诸葛亮 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刘禅 刘备 千载谁堪伯仲间 2.①、广开言路 ②、严明赏罚 ③、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 3.C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5、 D 解析:“内外异法”应该解释成“宫内和朝廷刑赏不同”。 6、 B 解析:“卑鄙”在这儿没有贬义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7、 B 解析:“遗”在这儿应该读“wèi”。

8、 C 解析:C中的“之”是代词,其它三项是都是结构助词,可译成“的”。 9、⑴、 开张圣听 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⑵、 亲贤臣 远小人 亲小人 远贤臣 第二部分:【能力提高】 1.(1)、见识浅陋,出身鄙野 (2)、拜访 (3)、长草木 (4)、比喻才能平庸 2.A 3.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今的大事。 4.C 5.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身份低微,生活淡泊,且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六)、 A卷 1.(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陟罚臧否 刘禅; (3)、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4)、亲贤臣,远小人;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1)、 c; (2)、诚宜开张圣听 3.(1) D; (2)、先帝称赞他有才能

(3)、文巨武将的重要作用 要亲近上文举荐的文臣武将,才能复兴汉室 B卷

1.(1)D; (2)、①任人唯贤; ②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岳飞; ③指日可待; (3)A×; B×; C√; D √ 2.(1)、①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②不长庄稼(的地方) (2)、①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候那里扬名做官; 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可)

(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诸葛亮;刘备;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5)①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②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6)①出身低微,见识浅陋 品质恶劣;②感动激奋 深深地感谢; (7)D。

点拔: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段的理解。选段以陈情的方式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文段,弄清各句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还要通过读文段,概括大意。其次要通过比较,筛选出正确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