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夫;孙涛;谢蓉;王晓放
【摘 要】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y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internship of many engineering colleges, such as the practice unit of contacting, the lack of organization in the internship, the poor quality of the practice. The many years' experience is reorganized of leading the practice of the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of th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m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such as the building of practice base, the preparatory work of practice,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internship process, etc. The several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aiding the practical solution of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college production practice.%近年来,不少工科院校在生产实习工作中存在实习单位难以联系和长期稳固、实习缺少规范和组织、实习质量差等一些共性问题.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涡轮机专业方向多年生产实习带队经验,详细探讨了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的准备工作、实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等问题,并针对生产实习工作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实际解决当前高校生产实习所面临的困境提供帮助. 【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 【年(卷),期】2012(029)012 【总页数】4页(P179-182) 【关键词】生产实习;工科院校;建议
【作 者】田夫;孙涛;谢蓉;王晓放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2.0
生产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本科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生获得基本专业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1-5]。发达国家的工科院校十分重视工程实践和工程技术知识的培养,例如要求学生在工厂实习3~12个月,几乎占整个大学学习时间的1/4,而日本明确提出,工科院校4年教育要始终围绕工程和联系工程实际进行[6]。相比于发达国家,国内的工科院校在实践教学,尤其在工程实践教学方面的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和体制的变化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工科院校的生产实习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面临一些类似的困境[7-8]。大连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涡轮机专业方向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本科学生的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每年的生产实习均在专业对口的企业按期进行,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连续3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更没有出现过实践教学事故。因此,对目前高校生产实习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结合本专业的实习教学实践,分别在生产实习基地的建立、实习的准备工作、实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等方面进行了
探讨。
1 建立多个稳定的实习基地
建立稳定、多个实习基地是保证生产实习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前提。实习基地的稳定化不但可以确保生产实习的制度化,而且在实习计划制定、实习内容安排、实习安全等方面形成规范,能够最大限度节省高校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实习基地的多个化还可以确保生产实习的正常化,避免只建立单一实习基地的不确定性,以防止由于某个企业的实习基地出现问题,客观上无法接待生产实习时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执行。为了建立多个稳定的实习基地,高校要在对生产实习的认识态度、密切校企关系、本科生培养、实习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重视。 1.1 生产实习的认识态度
目前个别高等工科院校抱怨企业不愿意接待生产实习,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存在较大的困难。尽管这些是事实,但高校也应该从自身反省其中的原因,反省高校自身对生产实习的认识和态度。不少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认为,毕业实习仅仅是学校要求他们完成的“一项任务”,因而实习过程管理低效,学生积极性不高,形成“走马观花”的实习模式,实习效果很难保证,进而形成实习企业认为“既然高校自身都不认真对待生产实习,那么企业就更没有必要花费人力和精力接待实习了”这样一种负面效应。高校对实习的认识态度不认真,导致企业接待一两次生产实习后,就不再愿意接受个别高校的实习,最终的结果是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企业难找。因此高等工科院校首先要从根本认识上重视生产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对生产实习的重视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应该将生产实习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制度上加以保障。 1.2 密切校企关系
建立长期的、密切的校企关系有助于实习基地的建立和维护。密切校企关系,既是高等工科院校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也是专业教师的工作。高校行政职能部门要经
常到企业中走访,联系校友,构架校企合作的桥梁,同时应该在人才培养、企业人才招聘等多方面做好细致、周到的工作。专业教师要在科研攻关方面与专业对口企业建立密切的关系,本着诚信互利的原则,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高校相应专业在企业中的影响力。高校应通过多渠道、多层面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要有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同时也需要长期的维护。为保证生产实习的有计划进行,高校必须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出长期的努力,同时,各专业研究所应努力配合学校,真正把发展校企关系作为高校和研究所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全方位认真贯彻执行。 1.3 本科生培养
多年的生产实习带队经验表明,企业对于认可的高校,还是比较欢迎其学生去进行生产实习的。在某一时期,企业也希望通过生产实习让高校更加了解企业,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及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企业中工作。高等工科院校获得专业对口企业认可的途径,一般是大批该高校毕业生在企业中工作出色,而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工作中出色的基础和前提,是他们在学校期间受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其毕业高校对本科教学工作抓得好、重视程度高。从长远来说,高校高质量的本科生培养工作,特别有助于建立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而建立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对于良好的本科生培养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高等工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切实认真做好本科生的培养工作。 1.4 实习经费投入
当前,某些高校的实习经费还是按照上世纪90年代的标准制定的,在实际实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从而影响生产实习质量。由于大连市内没有透平机械的设计制造企业,因此自专业成立以来,大连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涡轮机专业方向的生产实习,都是选择在外省市透平机械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进行。近年来的生产实习费用统计中,29~38名学生,实习2周,平均花费3~4万元,
人均约100元/天,这还不包括实习期间,企业已经为学校减免的每天用车费用、实习费、部分讲课费和住宿费等,远远超过了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制定的人均20~40元/天的生产实习经费标准。这就要求高校在生产实习经费的投入上调整思路、与时俱进,并向保持良好实习效果的专业有所倾斜,体现激励机制。同时学校更不能指望企业一如既往地减免费用和提供便利条件,要真正在政策上做到对实习工作的正常实施有所保证,这样才能够保证实习基地的长期稳定。 2 加强实习准备工作
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对于生产实习能否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高校专业在生产实习的实施过程中缺少规范和组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生产实习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尽可能在实习开始之前把细节的工作做好,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整个实习计划不能正常执行。因此,在生产实习开始之前,首要的是要加强实习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完善的实习计划、做好实习动员工作。 2.1 认真制定实习计划
在本科教学计划中生产实习日期开始前的2~3个月,带队教师或者专业负责人需要主动联系企业,确定实习单位。根据企业的特点,带队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实习计划和相关实习协议,制定后要经过专业研究,集体讨论修改。实习计划中除了应包括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日程安排外,还应考虑学生的住宿地点、交通方式、学生信息收集等一系列细节问题。学生住宿地点应选择距离实习企业较近、价格适中、安全可靠的地方。明确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有助于学生能够准时到达实习地点,避免出现因交通方式的问题延误整个实习计划。同时应收集学生的个人和家庭联系方式、身份证信息,确保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联系到每个学生和其家长。 2.2 加强实习动员工作
生产实习开始前的2~3周,集中学生做实习动员工作。实习动员应由学院和研究
所主管领导、带队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等共同进行。实习动员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生产实习的重要性。重点强调生产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完善和补充。 (2)生产实习计划和重点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实习开始之前有针对性地复习专业知识,做到生产实习内容与专业基础知识的紧密联系,使生产实习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提高实习效果。
(3)实习纪律和安全事项。除了严格要求学生遵守企业的安全章程外,重点强调纪律是安全的保证,如实习期间禁止饮酒、外出时最少2人结伴、实习现场严禁打闹等。
(4)实习期间的时间观念及考核制度。明确集体行动的时间节点,并提出严格要求,例如,无论任何原因,迟到3次以上取消实习资格,不准无故不参加实习等。 (5)实习学生分组管理。分组管理一方面可以减轻带队教师的部分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够确保实习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实习学生一般应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7名学生。
3 实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
生产实习的效果取决于实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个别高校专业在实际生产实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发生安全事故、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不认真、实习效果差等。出现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组织协调工作没有做好。因此在整个生产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应高度重视组织协调工作,尤其在应急事件预防、企业人员授课、学生实习现场、实习考核等方面,应格外给予注意。 3.1 应急事件预防
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在家人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缺乏独立分析和灵活应变能力[9],这就要求带队
教师对可能出现的应急事件做好预防和预处理方案。带队教师一般应提前3~4个工作日到达实习企业,与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员接洽,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实习计划,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学生住宿的周边环境,尤其要注意周边的医院分布情况、治安情况、交通情况,做好对紧急突发事件的预防。一旦出现应急突发事件时,要本着思路清晰、处变不惊、快速准确、机智灵活的原则迅速果断地解决问题。 3.2 企业人员授课内容和方式
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一般企业都会安排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集中授课。在正式授课之前,带队教师要事先与授课人员就授课内容进行沟通。企业技术人员一般会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和研发进展情况来准备授课内容。有些授课内容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有些授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已经很熟悉了,没有重复的必要。因此带队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请企业授课人员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节奏,从而提高实习的质量,保证实习效果。
3.3 现场实习管理
现场实习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生产现场一般比较嘈杂,有的现场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实习学生进入现场实习之前,应再次强调安全事项和纪律问题。带队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学习什么、参观什么,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现场,以提高实习效果。在现场实习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分组进行。带队教师更要明确分工,分别负责与现场讲解人员进行沟通,负责控制现场实习的节奏和讲解内容以及现场的纪律和安全事宜。在企业人员讲解过程中,带队教师也应注意记录现场讲解不准确和不清楚的问题,在实习其他时间对问题进行更正和明确,以防止误导学生,从而达到生产实习目的明确、效果良好。 3.4 实习考核和总结
对提高实习效果来说,严格认真的考核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本着严格、公正、公开
的原则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促进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要每天总结实习中的问题,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实习笔记,做到对实习效果的时时掌握,并根据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实习节奏和内容。实习结束后,带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口试、笔试几个方面的情况综合评定其实习成绩,同时自身也要对实习指导工作做一个总结,分析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形成书面形式,为更好地完成下一次生产实习积累经验。 4 结束语
生产实习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实习工作繁杂,如何能够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很重要且共性的问题[10-12]。本文针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准备工作、实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等问题,总结多年的带队实习经验,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对实际生产实习工作有帮助的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解决高校生产实习所面临的困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朱军,毛晓桦,殷埝生.应用型人才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76-179.
[2] 张礼达,岳松,潘华,等.实验教学学分制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90-93.
[3] 周国峰.专业生产实习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147-150.
[4] 吴军.工科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166-169.
[5] 柴明勤,陈晓玲.新时期高校毕业实习的模式与策略探析[J].河南教育,2009
(2):28-30.
[6] 杨连发,周娅,廖维奇,等.工科类生产实习现状及实习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0-93.
[7] 彭英.工科院校生产实习问题与对策[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171-173.
[8] 苏玉萍.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实习与基地建设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5):64-67.
[9] 丁国新,朱金波,徐初阳.学生实习突发事件预防机制与应急响应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9(1):58-61.
[10] 赵丽娜,徐占林.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28-129.
[11] 周臻,李录平,姜昌伟.能源动力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124-128.
[12] 高炳军,董俊华,魏峰.新形势下高等工科院校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11(2):28-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