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在风和日丽下,高高的芦苇迎风摆动,很美很美。慢慢地,画外音伴随着一个男子的出场一起出现了,他说起这是他十年来唯一一次归乡,隐隐就含着一丝哀念的味道。
故事是在十年前与现实之间交替切换的。 男子办完事回城的那天,和送行的老师走在木头桥上,迎面遇上了担着厚厚一担树枝又行动艰难的姑娘,她埋着头一步一步的走着,没有丝毫抬头看人的意思。林在原地呆愣了一会,马上追过去。那是暖。那天,林没有回城。 林以为暖不住在这个村子了。十年不回乡是怕会见着她,更是怕见不着她。 十年前,两人青梅竹马,关系很亲密,是介于恋人与朋友之间的那种亲密。如果没有那些意外,或许两人早已是一家人了。 十年后,一个在城里安了家落了户,更是有了一个刚满月的小宝宝;一个六七年前就去相了亲,现在连娃娃都已经五六岁了。 故事的正式展开由林带着糖果去暖家拜访开始。
林在暖家见识到了暖最最真实的生活模样。忙碌于家务,操劳着所有农村妇女都要操劳的琐事。暖的丈夫,就是那个哑巴,也是一个勤劳的男人,对待暖也很贴心,但有时就像是个孩子一样容易发莫名的脾气。暖有个很可爱的女娃娃,不像当年的暖常和父亲斗嘴,暖的
孩子和哑巴相处的很友好,也一直很暖的笑着,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多的温暖与阳光,这点也恰是暖说起过的,“有了孩子就什么都好了”。 林问起当年暖怎么没有物色更好的更适合的,暖反问道什么叫合适,林一时竟是答不上话来。
而有关十年前的那些记忆是这样的。暖看上了省城里来的英俊的武生,林不高兴,但也没辙。暖暗地里给武生送粮食过去,不多久两人就好上了。故事里有一个片段倒是美得很。武生在屋里对着镜子给自己上妆,暖就在一旁目不转睛的痴痴地看着。等武生画好了妆,他拿起画笔和胭脂给暖画。等他给暖勾勒好了整张脸,又贴上了发片,他拿过一面小镜子给暖看。武生夸暖长的美,又能唱能跳,天生就是唱戏的料,暖听着动心了,直打算跟着戏团跟着武生走。等到戏团离别的那天,暖带上了爹去找团长求情,但是团长却怎么都没答应。暖找到武生,两人在人来人往的厅前相视而站。两人谁也没说话,武生递了那面镜子给暖,两人同时看着对方笑了起来。是离别,也是承诺。 暖一直在等,等武生来接她走,她说不管一年还是两年还是三年,他答应过的他总会来的,只要他来她就嫁给他。 她当然没能等来武生接她走。
林和暖站在麦场的秋千上聊天说话,林劝她别再妄想了,暖和他说如果他不来她就嫁给他,但是他也得考上大学。那天,暖第一次把自己靠在林的身上。林感觉到是秋千让他有了勇气,掩盖了他的怯懦,他多么的希望秋千能这么一直的荡下去,永远也别停。但是美梦总是
太短,现实又是残酷。正是那一天,秋千的绳子意外的断了,暖摔瘸了她的一只脚,一辈子的瘸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