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来源:吉趣旅游网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茄子河小学 孔欣欣

教学内容:

《愚公移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四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持之以恒”,《愚公移山》是第二篇主体课文。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受到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精神。体会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愚公与妻子、智叟的对话。

2.理解愚公移山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霄”“渤”“箩”等7个生字,理解“直插云霄”“痴心妄想”等词语的意思。

3.能概括课文大意,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愚公移山》。板题(指导“移”字)“愚”什么意思 ?“公” 什么意思?“愚公”又是什么意思?“愚公”真的愚蠢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3页,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每组的3号同学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共同纠正字音。边读边理解“直插云霄”“痴心妄想”等词语。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指导用关联词语把课文内容概括完整: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最终( )。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面对愚公移山这件事,其他人的看法是怎样的?拿出笔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品读句子:“算了吧,老头子,就这一家子人,哪能搬得动两座大山呢?再说,即使搬吧,

那么多石头、土块又往哪里放呢?”

“愚公啊,你还是歇歇吧!山那么高,像你这样风烛残年的人,哪能搬得了两座大山呢?”

3.这两人的话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提出了困难:人少、土石无处放、山高、年老)

可以调换吗?(不可以,妻子的出发点是关心,智叟是嘲笑)

4. 你觉得妻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愚公妻子的话什么语气读?(心平气和)指名读妻子的话

5.品读句子:“愚公啊……”

自由读,你觉得智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盛气凌人,嘲笑,自以为是)把智叟的话活灵活现的读出来。

6. 恰当的语言描写能够彰显一个人的性格。我们来看看面对这些困难愚公是怎样做的?

品读句子::“这个不难,我们可以把土石倒进渤海。”

“是的,我是老了,在世上的时间不会太多了。但我死了,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儿子还会有儿子,子子孙孙干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

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愚公?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指生读。

7.在《列子·汤问》原文中,愚公的话更有气势,我们要按照标点读出节奏和气势。

四、拓展延伸

1.愚公精神感动着我们,更加感动了玉皇大帝,于是他派来了(生齐读)

2. 想象一下,当道路通畅后,愚公再次和智叟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注意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

3.汇报写的内容。

五、总结

回顾课文,大家觉得“愚公”真的“愚”吗?愚公看似愚,实则不愚,而是大智;智叟的智就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有智慧,实则愚笨,没有克服困难的智慧,目光短浅。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要有愚公移山那种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