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字词总复习

2017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字词总复习

来源:吉趣旅游网


第一单元字词总复习:

第一单元:宰割 z ǎigē 筹划 óuà 彷徨 páá 仰慕 y ǎmù 衰微 āiwēi 赫然 hèrán 迭起 éqǐ 高标 gāoāo 踌躇 óuú 卓越 óè 硕果 òǒ 轻捷 qī é 澎湃 pépài 调羹 áogē 薪金 x īnjīn 忧郁 y ōuyù 校样 àoyà 揩 k āi 疙瘩 gē 深恶痛绝 ēnwùtòé 义愤填膺 y ì fènányī 舀

yǎo 咳嗽 ké 锲而不舍 èérbùě 兀兀穷年 w ùwùóán 沥尽心血 lìjìnx īnè 潜心贯注 ánx īnà nù 心会神凝 x īìéí 迥乎不同 hǒ ū

bù tó 一反既往 yìfǎnjì wǎ 慷慨淋漓 kākǎilí nlí 气冲斗牛 qìōdǒuú 踱来踱去 óláióqù 可歌可泣 k ěgēkěqì 鲜为人知 ǎn

wéiré nī 当之无愧 dāī w úì 锋芒毕露 fēmá bìlù 家喻户晓 āyùhùǎo 妇孺皆知 fùrúēī 马革裹尸 mǎgě ǒ ī 鞠躬尽瘁 jūgōjì nì

死而后已 s ǐérhòǐ 惹人注目rěréùmù 杂乱无章 z áànw úā 忘乎所以 wà hū ò yǐ 沥尽心血 lìjìnxīnè 目不窥园 mùbùīá n 心不

在焉 x īnbùzà iyān 仰之弥高 y ǎīmí gāo 群蚁排衙 qúnyǐpá iyá 第一单元重点词语解释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弥高:更高。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

年到头这样做。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迥乎不同:很不一样。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

感动的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悔。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

知道。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都显露出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辞劳苦地、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生,到死为止。慷慨淋漓:形容情绪、

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时极为畅快的样子。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第一单元文学常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邓稼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

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回忆鲁迅先生》选自《萧红全集》萧红原名张迺 nǎi 莹,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

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专业资料整理

第一单元课文内容理解:

《邓稼先》

1、体裁:人物传记。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他 1957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两

弹一星”功臣。

2、字词:彷 pá 徨 á 鲜 ǎn 为人知宰 z ǎi 割鞠躬尽瘁 ì 妇孺 rú 皆知马革裹 ǒ 尸

3、①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答: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转

变作出巨大贡献得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②对比: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突出邓稼先的品质和献身精神)

③引用《吊古战场文》作用:说明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更显示出其奉献精神的可贵,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剧色彩。

④引用五四歌曲作用: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好男儿、只手撑天空的奇丈夫,赞扬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明确:(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

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明确:(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

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

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4.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

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

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

专业资料整理

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

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十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阅读理解:①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的话直接点题,开门见山,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第一个说指:向人宣

告自己要干什么;第二个说是指:表明自己已经干了什么。

②“诗兴不作”是说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他研究古籍,态度:刻苦学习,一丝不苟,目的是:救国;“钻探”既生动又形象,含义也丰富,由

静态转为动态,是对闻一多先生的热情歌颂;“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望闻

问切”是比拟的说法,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引用杜甫“一月不梳头”的典故意在表现

闻一多先生的勤奋;“因它大开光明之路”,它指深夜灯火,即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潜心贯注,心会神

凝”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③“一反既往”意思是:完全和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英

雄气概;“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了他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口的巨人”意味着他为正义民主自

由鼓与呼,“行的高标”意味着他笃行务实勇于牺牲,两句对举,加强了气势,同时点题,照应题目。

④闻一多先生说“我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说话定要讲个痛快”,二者并不矛盾,前者是指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

踏实勤奋;后者是指他作为革命者的表现,宣传革命真理,当然要说。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明确:第一、二自然段。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

明确:“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明确: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

致的爱国者。

专业资料整理

《回忆鲁迅先生》

一、文章写了鲁迅先生的 14 件小事,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

3.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乐观爽朗 2 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每迅先生干

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

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3.在鲁迅家做客人(详写)写出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和热情;4.鲁迅先生开玩笑: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 5.梅雨季的

一个晴天:写出了鲁迅先

生和许先生对光明的向往 6.鲁迅先生帮助青年:写出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严格要求 7.鲁迅先生的原稿:写出了台迅先生的随和;8.许先生的笑:写

出了许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帮助;9.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了他对亲人 10.鲁迅先生的休息先生对时间的珍惜突出“翻一翻书就

是休息”,表现鲁迅 11 鲁迅先生待客: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热情;12 吃鱼丸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了

鲁迅先生的认真,深人实际的严谨品质

13.鲁迅先生包书表现了鲁迅的认真细致:14 鲁迅先生坚持工作奉献精神表现了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

二、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它什么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写他们的作用,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

写许广平,亦更典型的侧面拱托,她的勤劳坚强,有力地衬托出鲁迅的勤勉坚强。 黄河,母亲河

黄河的著名诗句

( 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

专业资料整理

俗语、谚语:不到黄河心不死〖解释〗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跳到黄河洗不清〖解释〗比喻无法

摆脱嫌疑。关于黄河的成语

成鲤 语 :鱼 水中 清3.关于黄河的常识。 流, 龙砥( 柱渭 门省区。 : 个1 河 :古 水 浑就 代) 黄 2 )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位置: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殷(今河南安阳 象,传泾屹说 河 发黄 陕 河的源4河 西 在水5鲤 于.西 黄流鱼 . 青 与安 河入跳 流 6了 黄 ;) 急山古战场(晋—秦)、 流域 崤藏 .解 河 秦过渭龙河 高 黄有 朝生中时的 门巨原 河关,砥 态环 定巴 知颜都的清柱 就鹿 忧:咸喀浊民山会境保 古 患战变拉间护 (阳 混1化 关河山故, 场。 成( )建 注北 事西 比 龙 ⋯项“黄 、 汉 定 。 羽麓 藐河 神 都 喻界 坚—, 视 话 长限比强喻 流 黄入传 安清 独中 秦 保河(渤说 楚立 举)护今 ,、黄。1)大禹治水(2)姜太公钓鱼(3)郑国渠 官事5 陕 就渡。是4 西 能在 也古 藐(6 西 动 泾战 视 )安 泾河 : 场14 我) ⋯艰荡 公 们里 ⋯难绍这黄 河,)解) 个流 环 了(的现 3民用族青 。 ) 状!:海 沿 ”、 黄 水这四

区的。( 2)黄河流域的古战场:牧野古战场(周—商)、

专业资料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