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
3.(2011·广东联考)下图中,影响北京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劳动力价格 C.水源条件 D.市场距离
地中海沿岸的法国和西班牙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比较发达,并建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与法国相比,西班牙的优势在于( ) A.交通方便 B.接近市场
C.技术先进 D.气温较高
5.就法国来说,产品大量销往欧洲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是闽南某山区农作物及其销售市场构成变化图。完成6~7题。 6.第一阶段,最易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石漠化
B.水土流失
C.盐碱化 D.地面沉降
7.该地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农业科技 C.国家政策 D.生活习惯
过去成都市郊区是成都市的蔬菜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蔬菜用地日显不足,加上环境污染等问题,选择新的蔬菜生产基地已成必然。据此完成8~10题。
8.上左图的四地中,何地作为成都市的蔬菜生产基地最好 ( ) A.甲 B.乙 C.丙 D.丁
9.选择该蔬菜生产基地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人口 D.地广人稀 10.上右图是三种农作物(x、y、z)收益随距城市(市场)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示意图。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 )
A.E、F B.F、G C.E、H D.F、H
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11~12题。 1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
A.热量 B.水分C.土壤 D.光照
1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 )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13.海南岛蔬菜生产的“旺季”出现在冬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水分 B.市场、水分 c.交通、热量 D.市场、热量 下图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与乙、丙、丁3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 ( )
A.苏、鲁、粤 B.京、吉、苏 C.吉、苏、鲁
D.粤、京、吉
15.与全国相比,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C.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D.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表1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16—17题。
表1: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1月平均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 生产成本(元/千克) 中国某产区 8~12 490~660 ―1~―8 19~23 0.64 美国某产区 15~17 470~520 6~8 18~21 2.05 北半球最适宜区 8~12 560~750 >―14 19~23 1.20 16.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 )
A.300N—400N西海岸 B.300N—40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17.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 )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8~19题。
18.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19.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20~21题。
20.甲、乙农业区位的优势是 ( )
A.人均耕地多 B.水热条件好 C.工业基础强 D.科技水平高 21.丙、丁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是 ( )
A.温和多雨,畜牧业发达 B.科技发达,生产规模大 C.劳力充足,集约化经营 D.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22~24题。 地区 ① ② ③ 种植业比重 86% 45% 8% 畜牧业比重 14% 55% 92% 商品率 20% 90% 89% 投入劳动力数量 多 少 少 22.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23.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24.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 A.提高机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完成24~26题。 25.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 ( )
A.河谷农业 B.灌溉农业 C.绿洲农业 D.立体农业 26.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 ( )
①光照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 ④病虫害较少 ⑤热量条件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读图,完成27~28题。
27.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28.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29.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
A.甲地:种植园农业——气候 B.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 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 D.丁地:乳畜业——市场 30.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 )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
二、综合题(共40分)
6.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1976年(甲)与2006年(乙)同一比例尺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2006年与1976年相比,该地农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好处?
(2)从自然因素考虑,分析A地农结构变化的原因?
(3)从乙图分析奶牛场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4)C地宜发展何种森林类型?该地植树造林有何环境效益?
A B C 水小荒居甲 城小奶牧果林乙
32、读下来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的农业战略格局。
绿洲
图1我国主要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示意图河流山脉盆地图2新疆绿洲农业分布示意图
(1)图1所示的各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暖温带与半湿润区的是汾渭平原、___________ ;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最大平原的是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水稻生长可一年三熟的地域位于_____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的南部。 (2)比较长径流域和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完成下表。
主产区 长江流域 项目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河套灌区 有利农业发展 方面 自然条不件 利方面 (3)新疆绿洲农业是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中的特色农业。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农业区A为 平原,B为 草原。(2分)
(2)A、B两区农业发展有哪些相同的自然条件?(3分)
(3)试分析图中A农业区与美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经营方式上的差别。(2分)
(4)试分析图中B区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区位优势。(3分)
31、(1)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多种经营发展;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3分)
(2)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小麦、水果。(2分) (3)分布在城镇附近,交通方便。(2分)
(4)温带落叶阔叶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3分)
32、(1)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华南 (2)
主产区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长江流域 水田农业 水稻 地势较低;地处亚地势平坦;光照充农业发展的 自然条件 不利方面 有热带湿润区,水热条件足;有黄河水作为灌溉利方面 充足;土壤较肥沃(任水源(任答两点即可) 答两点即可) 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气候干旱,降水不足;多风沙、盐碱地 河套地区 旱作农业 小麦、玉米 (3)南疆绿洲农业围绕塔里木盆地呈半环状分布,北疆沿天山北麓呈带状分布。前者是因为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绿洲主要靠两大山脉的冰川融雪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后者是因为绿洲主要靠南边的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
33、(10分)(1)松嫩 潘帕斯(2分)
(2)都是温带气候类型,热量、水分较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3分)
(3)美国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A地区一般是国营农场。(2分) (4)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等(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