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的诗风变化
时间:2021.02.02 创作:欧阳术 【摘要】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独特,随着自己的人生经历丰富,在不同的时期,诗的风格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杜甫的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创作:其一,他的诗歌在早期充满意气丰发,怀着自己的激情和理想;其二,他中期的诗风充满国愁家恨,担心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其三,晚期的诗风慨叹艰难,浑厚凝重,沉郁顿挫。正是由于他的诗歌不同的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才奠定了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诗风 风格 阶段
一、 杜甫早期的诗风
我这里所说的早期,是指杜甫三十五岁前的读书壮游时期,时间跨度从公元712年到处745年。就杜甫个人来说,这是他读书游历、蓄积能量的时期,对诗歌的创作已经作了初步的尝试,有一部分诗作带有明显的"杜诗"特色.就诗人生活的现实背景来说,这正是开元盛世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
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
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
会罕见的开放的、气度恢宏的繁盛时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岛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由于杜甫的早期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读书壮游,相对来说,衣食无忧,少年心性,容易轻狂,与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接触的机会也不多。因此,这时期他的部分诗作气象宏阔,语调激昂,充满进取精神,具有盛唐诗的典型特点。如他早期的名作《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正是诗人眼大心雄、踌躇满志之作。意境辽阔 ,立意高远,体现了盛唐气魄。
二、 杜甫中期的诗风
我这里所说的中期,是杜甫四十四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
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
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
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组诗,从最深层次意义上来说,并非只是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也是作者深切热爱祖国的爱国诗篇。因为在这些诗篇是反映歌颂了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组诗中的六首诗歌全在鼓励人民抗战,全在讴歌人民的爱国。每首诗都着力塑造了忍痛牺牲、挺身救国的人民光辉形象,千百年来成为鼓舞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爱国主义的典范和楷模。如《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
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
何乡为乐土? 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三吏”、“三别”是这一时期杜甫诗歌风格的代表作,诗风充满国愁家恨,担心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充满国仇家恨。
三、 杜甫晚期的诗风
杜甫的晚期指的是他四十八岁至五十八岁,在这个时期,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他的诗风也变得更为沉郁顿挫,慨叹艰难,浑厚凝重。杜甫晚年的三首诗歌——《登高》《登岳阳楼》和《旅夜抒怀》很有分量。代表着他晚年的诗风。
这三首诗写景都十分壮阔,气象宏伟,气势雄浑,但都不是一味地写阔大的形象,也有渺小、孤单、柔弱的形象,并且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登高》中,那峻急的秋风,高远的天空,清秀的小洲,洁白的沙滩,滚滚的江水,一起构成了天高地迥的阔大背景,但哀啸的猿猴,盘旋的飞鸟,萧萧的落叶,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旅夜抒怀》中,广阔的原野,奔腾的大江,意境极其壮阔,但微风吹拂的细草,竖着桅杆的孤舟,以及天地间飘荡的沙鸥,无疑是弱小孤独的形象,这二者也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洞庭湖坼吴楚,吞日月,横无际涯,无比壮阔的气势,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尽自己的孤独渺小,
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
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
二者又形成了鲜明对比。
杜甫晚年诗歌这种强烈的对比反衬手法,一波三折,欲抑先扬,回环跌宕,荡气回肠,成就了“沉郁顿挫”的鲜明风格。杜甫晚年诗歌的深刻思想和高超艺术,于此可见一斑。 【结语】
因为杜甫人身经历复杂多样,给他的诗风也带来了不断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他的诗歌在早期充满意气丰发,怀着自己的激情和理想;中期充满国愁家恨,担心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晚期的诗风慨叹艰难,浑厚凝重。正是由于它不同的诗风,所以成就了他“诗圣”的地位。 【参考资料】
1、冯志《杜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02 2、彭定求《全唐诗》中华书局 1960
3、熊柏畦 《杜甫绝句注释》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11 4、朱东润《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5、欧阳修《新唐史》中华书局 2012-05 6、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2011-08 7、刘昫 《旧唐史》 中华书局 1975-05
8、唐生根《唐生根草书三吏三别》安徽美术出版社 1990-01
9、莫砺锋;黄天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
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
10、冯志《杜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2-11
时间:2021.02.02 创作:欧阳术 欧阳术创编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
2021.02.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