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试卷
物理 一、填空题
1、 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3,跟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3∶2,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之比为 ,桌面受到的压强之比为 .
2、 用50N的水平力将重80N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压在竖直的墙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力是 N,压强是 Pa. 3、 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长江水的泥沙含量增加,这相当于长江水的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因此在同等深度的情况下,长江对堤坝的压强 ,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大了,加大了防汛的难度. 4、 用手握住两张纸并略分开,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这两张纸将相互 (选填:“靠近”或“分开”),这说明 . 5、 一块实心合金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4N,全部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9.6N,则合金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它的体积是 m3,此合金的密度是 kg/m3. 6、如图所示,
一个不漏气的薄塑料袋平放在桌面上,一根饮料吸管插在袋口边缘,把袋口折几折后用胶带封住,使塑料袋口不漏气,把两块正方形的硬纸板相隔一定距离平放在塑料袋上,大纸板的边长是小纸板的两倍.在大纸板上放两个1元的硬币,在小纸板上放一个1元的硬币,然后用嘴慢慢向吸管吹气.则_______(选填“大”或“小”) 纸板会首先被塑料袋“抬”起来;若要使两个硬纸板同时被举高,不改变纸板的大小,你的做法是 .
7、拖拉机的履带有一块块的金属板连接而成,每块金属块上都有一两条凸起的棱,金属板的作用 ,凸起的棱的作用是 .
8、中国语言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 ) A、四两拨千斤——杠杆原理
B、落叶归根——地球附近的物体总是受到重力作用 C、磨刀不误砍柴功——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D、站着不如躺着——躺着对地面的压力比站立时小
9、如图所示,是一本物理教科书将它平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大约为500cm2,静止时它对桌面的压强( )
A、6Pa B、60Pa C、 200Pa D、600Pa
10、如图,是利用压强计测量某液体内部压强的四种不同情况: (1)通过比较(a)(b)图可得出结论: (2)通过比较(b)(c)(d) 图可得出结论:
11、用如图装置可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图中为两条面积不等的木条A、B,它们与橡皮泥的接触面积分别是4cm2和1cm2.
(1)若只用A木条压橡皮泥,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时,A木条的压痕逐渐变深,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2)若分别用A木条和B木条压橡皮泥,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时,B木条的压痕较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3)实验时,橡皮泥不能自动恢复原状,为了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我们应使用相同的多块橡皮泥,但这样会给实验带来不使,若用 代替檬皮泥完成此探究,则可以克服以上缺陷.
12、冬日里的一个星期天,小丁去姥姥家,路过一条结了冰的小溪.小丁想在冰面上溜过去,现已经知道该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1000Pa.(1)为了能安全通过该冰面,小丁有哪些办法可想?请你帮他出两个主意;(2)如果小丁的体重是60kg,他找来了一重为10kg的木板,为了使人站在该木板后能安全通过该冰面,请你计算一下该木板至少应有多大面积?(g取10N/kg)
13、小刚在学校买了一箱中国学生饮用奶,放在地板上,箱与地板的接触面积是0.08m2,箱和牛奶总质量是6.6kg,箱中每一小袋牛奶的包装袋上标有“净含量200ml、206g”字样.(取g =10N/kg )
求:(1) 这种牛奶的密度是多少g/cm3 ?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 这箱牛奶对地板的压强是多少pa? 化学
一、选择题(共36分)
1、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力防腐剂 D、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2、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铁锅 B、瓷碗 C、塑料盆 D、玻璃杯
3、二氧化锡(SnO2)可用作液晶元件电极,其中氧元素为—2价,则锡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5、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某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复合
肥料的是( )
A、KNO3 B、K2CO3 C、CO(NH2)2 D、Ca(H2PO4)2 6、下列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错误的是( )
A. 为防治空气污染,应加强工业废气处理 B. 为节约用水,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C. 为节约化石燃料,应开发和使用新能源 D. 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在其表面覆盖保护层
7、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间隔变大C. 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 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8、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 A、铜丝作导线——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盐酸清除铁锈——盐酸能与铁反应 C、汽油清洗油污——汽油起乳化作用 D、活性炭净水——活性炭能与水中杂质反应
9、某物质的分子模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C、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 D、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10.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0g蔗糖 B、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11. 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B、纯铝和硬铝——比较硬度 C、碳酸钠和氯化钠——稀盐酸 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12. 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试剂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3、(15分)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3)。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灭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 。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4)。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
球
气
候
变
暖
导
致
海
平
面
上
升
等
;
“功”: (举一例)。 14、(9分)化学变化中,同种元素可在不同物质中“旅行”。(注:“——→”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甲、乙物质所含元素种类递增的规律,完成图5所示的“旅行”。
①若图5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 写出路线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图5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单质、碱、盐中分别选择一种物质,完成图6所示的“旅行”。写出一组甲、乙、丙物质的化学式。
甲 ,乙 ,丙 。 15、(14分)某兴趣小组用图10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2KClO3 2KCl+3O2↑),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解: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①写出图11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11中 (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 的作用是 。 ③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 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点)。 生物 一、
1.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健康人 B. 植物人 C. 渐冻人 D. 木乃伊
2.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觉得太恶心了,就不记录
C.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D.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3、 众多的蚂蚁把食物搬回巢里,以便在食物短缺的时候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
A.合作 B.竞争 C.共生 D.捕食 4、 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蘑菇→松鼠→狐狸 B.草←野兔←狼
C.草→昆虫→鸟 D.小虾→小鱼→大鱼 5.有些树木在秋天落叶,这种现象属于( ) A.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6.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时候,材料必须是( ) A.干燥的 B.薄而透明的 C.新鲜的 D.完整的
7、 将写有“生物”字样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正确操作时应看到的图象是
8、 下图所示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9、 创建了“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罗伯特&虎克 C.施莱登和施旺 D.海尔蒙特
10、 如图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 B. 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C.过程②染色体数会减半 D. 过程③表示细胞分裂 二、双项选择题选对得
1、 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视野亮度和细胞数目的变化是( )
A、 变亮 B、 变暗 C、 减少 D、 增多 2.显微镜上与调节光线有关的结构是( )
A.通光孔 B.反光镜 C.粗准焦螺旋 D.光圈 3、 下列所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莲花山公园 B.红树林的鸟群 C.校园内的一块草坪 D.山坡上的所有荔枝树 4、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餐巾纸擦拭载玻片
B.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C.可将洋葱片直接放置显微镜下观察
D.染色时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5、 下列对细胞﹑组织等有关知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质
B.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能量转换器 C.植物的输导组织是由分生组织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D.叶的表皮是保护组织、叶肉是营养组织、叶脉是输导组织
三、非选择题
1、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下丘脑将____________调节和体液调节联系起来。兴奋在反射弧中 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 。原因是 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若图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当体内缺碘时,④⑥含量的变化情况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吃的食物过咸,刺激____________感受器,通过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活动,使________激素增加,该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是 ,最终导致尿量减少,利于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水平。
(4)若图中内分泌腺为胰岛,则其分泌的激素⑥________________必须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才能调节血糖浓度下降。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上述物质,则可能导致细胞________________摄取血糖,继而血糖水平过高。
(5)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过程都具有________调节机制,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2、下图所示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营养物质和激素。激素主要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植物激素。
(2)此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应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繁殖方式为__________
(3)A和B阶段主要进行的分裂方式是 ,A过程为_____________,B阶段除了细胞分裂外,还进行细胞________等。
(4) B阶段需要光照,原因是 。 (5)试管苗的根细胞没有叶绿素,而叶的叶肉细胞具有叶绿素,这是基因______________的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