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及答案)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题(及答案)

来源:吉趣旅游网


一、选择题

1.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2.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 A.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3.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下列发明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车 C.汽车 D.电子计算机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化学、石油和汽车等工业,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从而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由此人类社会 A.进入蒸汽时代

B.产生现代工厂

C.出现垄断组织

D.迈进信息时代

5.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

B.

C.

D.

6.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改良蒸汽机

D.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7.《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指出,他用数学的理论来表述法拉第的想法,完美阐释了电磁场理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麦克斯韦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8.它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非常震惊,人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它的理念对西方社会和思想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里的“它”是 A.《物种起源》 C.《社会契约论》 于 ( )

A.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

B.牛顿的科学理论 D.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B.《战争与和平》 D.《英雄交响曲》

9.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维新变革,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

10.诗人拜伦在《唐璜》中写道:“牛顿与亚当,一个解决了物体的坠落,一个解决了精神的堕落,而且都源于一个苹果”。“解决了物体的坠落”的原理是 A.光学分析

B.微积分学

C.万有引力定律

D.进化论

11.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变化表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百分比 22 14.8 8.4 7.1 导致表格中农业人口百分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蓬勃进行 C.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B.殖民帝国开始建立 D.资产阶级革命成功

12.如图为英,美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据此推知

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展迅速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英国的实力 C.英美两国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垄断组织

13.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是指牛顿 A.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C.制成反射望远镜

B.创建微积分

D.写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4.“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1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一百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庭就有近1900万头。可事实上的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下列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是( )

A.物种不变论 B.生物进化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

15.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6.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表2反映出美、英、俄等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表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 年份 城市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2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A.殖民扩张 C.资产阶级革命 ( ) A.火车司机

B.汽车司机

B.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形成

17.许多职业的出现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19世纪50年代不可能出现的新职业是

C.铁路工人

D.煤炭工人

18.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国家

美国

德国

类别

煤炭

时间

煤炭

1870-1879年 4900万吨 38万吨 4600万吨 31万吨

1910-1914年

47400万吨

2657万吨

24700万吨

1479万吨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D.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

19.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蒸汽时代的到来 C.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D.电气时代的到来

20.下表中信息能够直接佐证的是近代欧洲城市人口数量表(部分)

城市 伦敦 巴黎 1800年左右 1850年左右 近100万人 236万人 近55万人 100万人以上 44万多人 维也纳 约25万人

柏林 约17万人 42万人

A.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C.城市环境越来越好

21.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 A.电力的广泛使用 C.棉花时代的到来

B.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D.“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B.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D.贫富差距不断加大

2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话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家比技工伟大

B.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发明家主要来自非凡才能的技工 D.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3.下列科技发明中,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A.

B.

C.

D.

24.“他通过精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同时也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 A.《神曲》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义勇军进行曲》

25.某历史学家认为“19 世纪 80 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 明”。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①火车机车 ②汽车 ③飞机 ④蒸汽轮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亨利·福特采用了新技术——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这表明了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世纪后期”,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完成后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教育的大众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得出上述内容体现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D选项符合题意;14世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A选项不符合题意;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选项不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故C符合题意;珍妮机、蒸汽机车属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AB 不合题意;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产物,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这样生产规模、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故C符合题意;进入蒸汽时代、产生现代工厂,均是工业革命,故AB均不符合题意;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社会迈进信息时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珍妮纺纱机、“火箭号”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飞行者1号”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爱迪生发明照明电灯,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使人类世界大放光明,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生活,所以说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故D符合题意;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明内燃机、改良蒸汽机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用数学的理论来表述法拉第的想法,完美阐释了电磁场理论。B项符合题意;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排除A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排除C项;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排除D项,故选择B项。

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非常震惊,人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及所学可知,这里的“它”是《物种起源》。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排除;C项 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排除;D项是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排除。故选A。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 思想。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进化论的产生,在该书中,达尔文科学地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故本题应选C项。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决了物体的坠落”的原理是万有引力定律,因此C正确;ABD分属于光学、数学、生物学,与物体坠落无关,由此排除ABD。综上故选C。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阅读题文表格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变化表,表格中农业人口百分比数字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因为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工业发展成为英国最主要的经济方式,从而得出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导致表格中农业人口百分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C符合题意;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地展开。A不正确;殖民帝国开始建立与题意无关,B不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发生于17世纪末期,D不正确;故选C。

1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在这次工

业革命中,注重科技发明和使用新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增大,成为新兴的工业强国,A项符合题意;一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B项不符合题意;CD项内容从图片中不能看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题干图片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图片的能力,通过对图片的解读,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是指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三大定律,从而创建了经典力学体系,为工业革命打下了理论基础。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苹果落地”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B

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成就中达尔文的相关知识。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判断出反映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A项是违背科学的说法,说法错误;CD项涉及的是物理学领域,与材料现象无关。故选B。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科学技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美国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 “又一次兴衰消长”。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表中数据描述的是19世纪世界三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反映的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19世纪促使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是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故答案选:B。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50年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产生了铁路,发现了新能源煤,所以ACD项都是当时出现的新职业。B项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果,在这个时期不可能出现汽车司机的职业。故选B。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的发明和应用,电力作为新能源和新动力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题干材料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B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D

解析: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年到191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B项蒸汽时代的到来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C项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在15到19世纪;D性电气时代的到来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楚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19世纪70年代,根据这个时间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找到符合这个时间的选项即可。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近代欧洲城市人口数量表的数据,可以看出1800年左右到1850年左右,近代欧洲城市人口增长很快,能够直接佐证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是数据的直接体现,排除A;城市环境越来越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与题干表格数据无关,排除CD。故选B。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能源。由于电力的使用和发展,其它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电器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化工业的崛起,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应选D。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多半是由熟练的技工完成的,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不紧密,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紧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的特点,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紧密,故B项正确。科学家比技工伟大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明家主要来自非凡才能的技工,C项错误。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后,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1883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蒸汽轮船是美国人富尔顿在1807年发明的,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C项瓦特改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D项火车机车是英国人史蒂芬孙在1825年研制成功的。由此分析ACD三项均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点睛】

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信息—“早期汽车”,判断历史事件所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

2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他通过精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同时也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贝多芬。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以法国大革命为创作背景的是《英雄交响曲》,描写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英雄业绩,故C符合题意;《神

曲》、《人间喜剧》不属于音乐作品,故AB不合题意;《义勇军进行曲》属于中国的音乐作品,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 世纪 80 年代”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特征,在内燃机发明的基础上,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②③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①火车机车和④蒸汽轮船是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