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 教材分析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于涉及多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再加上对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开放与探究,使得本专题内容呈现综合性强、检验学生的能力。由此可见,本节复习内容是初中化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占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学生接触化学时间较短,化学的学习知识点繁多,物质的鉴别和除杂部分知识点较多,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的总结比较全面细致的掌握本节内容,所以根据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把重要且考试常考部分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特殊性质、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组内物质的不同特性,用实验或其他方法将其一一区别; 3、根据不增杂、不减主、易分、复原的原理对气体进行提纯。 1、常见气体的检验;鉴别的方法;提纯的基本原则。 2、能正确鉴别和分离目标物质。 常见物质的鉴别及除杂 PPT课件、思维导图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
教学过程 考点一 气体的检验 检验气体应从气体的性质入手,明确各种气体的特性,选取合适的方法,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几个方面加以说明,并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讲解相关内容) 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水蒸气 通过白色的无水硫酸铜 白色变蓝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 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 浊 氧气 带火星的小木条 木条复燃 氨气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点燃,大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蓝色火焰,烧杯内 氢气 而干燥的小烧杯 壁出现水雾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准蓝色火焰,烧杯内 予而干燥的小烧杯,倒转烧一氧化碳 壁无水雾出现,澄 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清石灰水变浑浊 振荡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蓝色火焰,烧杯内 甲烷 而干燥的小烧杯,加入少量壁出现水雾,澄清 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二 物质的鉴别 (高频) (一)鉴别原理 鉴别主要是利用物质的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从而进行明显的区分。 (二)鉴别原则 选用鉴别方法时先简单后复杂,先考虑物理方法再考虑化学方法,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尽量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先考虑物理方法——根据物质不同的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溶解时不同的热量变化等物理性质进行判断; 再考虑化学方法——加入某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属于该物质的特殊的、独有的特征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常见的不同现象有:产生气体、产生沉淀、颜色改变、吸放热、固体溶解等。 1. 鉴别方法 (1)物理方法 a. :含 的溶液呈蓝色,含 的溶液呈黄色; 溶液呈紫红色; 例 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有四位同学在实验前,对其中所含的离子进行了不同的猜测,请你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 A、Na+、 CO32-、Cu2+ 、Cl- B、Fe3+、NO3-、Na+、CO32- C、H+、Ba2+、Cl- 、K+ D、Fe2+、K+、Cl-、NO3- 通过例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并由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讲解常见物质物质的颜色。 2
(1)固体物质的颜色: ①红色:Cu、Fe2O3、P(红磷) ①黄色:S ①蓝色:CuSO4·5H2O ①绿色:Cu2(OH)2CO3 ①黑色:CuO、 Fe粉、木炭粉、MnO2、Fe3O4 (2)沉淀的颜色: 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且能有气泡产生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 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且无气泡产生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 ①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Cu(OH)2 ①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Fe(OH)3 b.: 如SO2、NH3均有刺激性气味; c.: 如CaCO3不溶于水、Na2CO3溶于水; d.: 如溶于水放热的有: 、 ;溶于水吸热的有: ;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有: 。 e. 依据磁性鉴别:铁丝可以用磁铁来吸引,而铝丝不可以。 f. 依据硬度鉴别:金属和该金属的合金,相互刻划,有划痕的为金属,反之为合金。 (2)化学方法 a、鉴别步骤: ①要先取样品(少量)于容器中,如果样品是固体,一般要加水溶解形成溶液; ①加入适量选择的试剂; ①对比产生的实验现象; ①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b、常见离子的检验(由学生进行展示讲解) 离子符号 检验方法 ①取少量试剂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①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剂滴在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①取少量试剂加入锌粒; ①取少量试剂加入碳酸盐 ①取少量试剂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①取少量试剂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①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剂滴在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①取少量试剂加入可溶性铜盐 ①先取少量试剂滴加稀盐酸,产生的气 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①取少量试剂滴加可溶性钙盐 现象 H+ OH- CO32-
3
离子符号 SO42- Cl- NH4+ 检验方法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Ba(NO3)2溶液和稀 HNO3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AgNO3溶液和稀 HNO3 取少量试剂滴加可溶性碱,加热,反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现象 典例分析 (1)用一种试剂鉴别K2CO3、AgNO3、NaCl三种无色溶液。并设计实验? (2)探究??请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Ba(OH)2、稀盐酸、NaCl四种无色溶液。(小组讨论完成,选小组进行交流) 考点三 物质的除杂 1. 除杂原则 (1)不增:不能引入新杂质。 (2)不减:不能使被提纯物质减少。 (3)易分:操作简单,易于分离。 (4)易复原:被提纯的物质要容易复原。 2.常见除杂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 ①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法 ①可溶性固体与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物 理 方 法 蒸①分离溶质与溶剂 发 ①除去易挥发的杂质 粗盐提纯 从含有HCl的NaCl溶液中分离出固体NaCl 结 晶 法 降低可溶性固体溶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分离NaCl与温变化大小不同 KNO3的混合物 度 2.常见除杂方法 方法 举例 化 化气法 学 沉淀法 方 置换法
4
除Na2SO4中Na2CO3,可加 除去NaCl中的Na2SO4,可加 除FeSO4中的CuSO4可加 法 溶解法 加热法 转化法 除C粉中的CuO粉,可加 除CaO中的CaCO3,可 除CO2中的CO,可 重难点突破(巩固练习) 例 1 下列物质的检验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 C.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一氧化碳 D.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氢气和氮气 例 2 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中,不能区分开来的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B. 用洁净的铁丝区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 用观察法辨认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固体 D. 用盐酸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总结: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完成相应习题 板书设计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