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科学家拉格朗日把17世纪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誉为人类心灵的最高产物,并说:“因为宇宙只有一个,而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人能做它的定律的解释者。”拉格朗日所褒誉的这个人是 A.瓦特
B.牛顿
C.达尔文
D.莎士比亚
2.它被后人誉为“社会百科全书”,它真实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社会关系。这部作品可用来研究社会转型期发展情况,这部作品是( ) A.《战争与和平》 叶》
3.如图为英,美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据此推知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罗密欧与朱丽
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展迅速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英国的实力 C.英美两国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垄断组织
4.“江河的水往低处流、爬山和上楼梯觉得很累”。这些日常现象都和那种理论有关( )
A.德漠克里特的原子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等,书中警示的是
B.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D.达尔文的进化论
5.《寂静的舂天》的章节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
A.人口问题 B.环境问题 C.毒品问题 D.战争问题
6.下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域市人口和农村人( )
A.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发展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7.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下列发明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车 C.汽车 D.电子计算机
8.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改良蒸汽机
D.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9.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人人都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0.1908年,采用流水装配线大规模作业的福特T型车面世,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美国亦自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福特T型车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技术的进步 C.电力时代的到来
11.下列世界文化名人与成就配搭正确的是 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人间喜剧》 C.巴尔扎克﹣﹣《英雄交响曲》 D.贝多芬﹣﹣《物种起源》
B.蒸汽机的发明 D.内燃机的应用
12.历史课上,九(1)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评选活动。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把手中的那一票投给四位候选人中的任意一位。投票结果如下: 发明家 爱迪生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 瓦特 得票数 18 14 10 8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总得票数是多少? A.12票 C.28票
B.22票 D.32票
13.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不包括 A.人口增长
B.大众教育推广
C.贫富加剧
D.环境质量提高
14.对于神学来说,这是一次致命的危机,他不仅仅否定了上帝造人造万物,而且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引发上述材料中神学致命危机的理论来自于 A.达尔文
B.牛顿
C.马克思
D.伏尔泰
15.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国家
美国
德国
类别
煤炭
时间 1870-1879年
钢
煤炭
钢
4900万吨 38万吨 4600万吨 31万吨
1910-1914年
47400万吨
2657万吨
24700万吨
1479万吨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D.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
16.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筑
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 A.恢复工业 A.电力的广泛使用 C.棉花时代的到来
B.整顿金融业
C.调整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
17.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
B.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D.“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18.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他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19.爱迪生将一项发明专利以四万美元价格卖给家公司后,赚到人生“第一桶金”,有了这笔资金,他才踏上了辉煌的发明、发家之路。可见,爱迪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电气时代的到来 C.白炽灯泡的发明
B.发明专利的交易 D.坚持不懈的努力
20.有学者指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 A.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C.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
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D.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2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话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家比技工伟大
B.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发明家主要来自非凡才能的技工 D.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2.下列科技发明中,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A.
B.
C.
D.
23.“他通过精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同时也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 A.《神曲》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义勇军进行曲》
24.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A.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25.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 A.蒸汽机 C.内燃机
B.电动机 D.计算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物
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与改良蒸汽机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生物学家,与《物种起源》有关,排除;D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以毕生心血创作的由九十多部独立而又有所联系的小说组成的巨著,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B项符合题意;《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A项不符合题意;《英雄交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C项不符合题意;《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注重科技发明和使用新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增大,成为新兴的工业强国,A项符合题意;一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B项不符合题意;CD项内容从图片中不能看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题干图片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图片的能力,通过对图片的解读,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江河的水往低处流、爬山和上楼梯觉得很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对物体是由引力作用的,因此会出现江河的水往地处流,爬山和上楼梯感觉累,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时间“1750年,1851年”和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可以看出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故C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故A不符合题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在1689年,故B不符合题意;海外殖民地的扩大与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故C符合题意;珍妮机、蒸汽机车属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AB 不合题意;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产物,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爱迪生发明照明电灯,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使人类世界大放光明,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生活,所以说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故D符合题意;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明内燃机、改良蒸汽机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B符合题干材料;ACD不能说明农民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故本题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T型车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该车的巨大成功来自于其亨利·福特的数项革新,主要革新是以流水装配线大规模作业代替传统个体手工制作,这种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度”,故A符合题意;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B不符合题意;电力的广泛运用标志着电力时代的到来,故C不符合题意;内燃机的应用,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世界文化名人与成就配搭正确的是“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故A符合题意;BCD搭配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2.C
解析: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卡尔本茨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家,他俩得票总数是28票,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炭,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带来了环境污染,D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英国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些变化要求大大增加劳动者数量,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才,大众教育得到推广;工业革命使工人越来越穷困,而资本家越来越富有,贫富加剧,ABC排除。故选D。
1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它不仅仅否定了上帝造人造万物,而且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进化论带来的影响,所以材料中神学致命危机的理论来自于达尔文的进化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的发明和应用,电力作为新能源和新动力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题干材料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B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兴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其主要作用是以工代赈,既减少了失业,又能刺激消费,从而缓解就业压力。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属于公共工程。ABC和题干材料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能源。由于电力的使用和发展,其它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电器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化工业的崛起,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应选D。
1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他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了电的光明。C项符合题意;牛顿是英国科学家,他的成就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排除A项;英国科
学家达尔文编写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排除B项;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排除D项;故选择C。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爱迪生将一项发明专利以四万美元价格卖给家公司后” “第一桶金”,可见爱迪生成功与发明专利有关,题干没有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时代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可见爱迪生成功与发明专利有关,故B符合题意。题干无从体现爱迪生的这项发明是白炽灯泡,故C不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可见爱迪生成功与发明专利有关,没有强调爱迪生自身的努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科学技术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核战争的威胁等。依据题干关键词“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可知,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故A符合题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表述不符合该学者意图,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多半是由熟练的技工完成的,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不紧密,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紧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的特点,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紧密,故B项正确。科学家比技工伟大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明家主要来自非凡才能的技工,C项错误。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后,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1883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蒸汽轮船是美国人富尔
顿在1807年发明的,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C项瓦特改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D项火车机车是英国人史蒂芬孙在1825年研制成功的。由此分析ACD三项均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点睛】
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信息—“早期汽车”,判断历史事件所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他通过精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同时也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贝多芬。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以法国大革命为创作背景的是《英雄交响曲》,描写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英雄业绩,故C符合题意;《神曲》、《人间喜剧》不属于音乐作品,故AB不合题意;《义勇军进行曲》属于中国的音乐作品,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2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史蒂芬孙是工业革命时期火车机车的发明者,但是电灯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故A不符合题意。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的是亨利·福特,故B不符合题意。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故C不符合题意。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5.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次等人设计出内燃机,随后靠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和飞机问世,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