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生命与健康常识
年级 九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我是唯一 我很重要 第 3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我是世界中独一无二的个体。
2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只要我们为光明而奋斗,每一个“我”都是一道独特的美丽
风景。 重 点 体会和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难 点 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教育他们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
价值。 教学用具
课件 学习用具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先一起来探讨一个十分重要,而大家可能平日里又很少思考的话题:我生命中
最重要的人是谁?(理由)提问:有没有人认为最重要的人是自己的?能说说理由吗?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不一定是自己,但自己确实也很重要。正确认识自我,首先要认识到“我很重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书上第10页的内容。
(二) 新授:
生命中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个完全相同的人。 阅读 “信息平台” 生命来之不易。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讨论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①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
吗? ——父母② 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伴侣③ 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孩子④ 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朋友⑤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很重要。—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生长 —— 人类进化中重要的一环 —— 生命诞生的偶然性⑥ 每个人都是万物之灵; ⑦ 每个人都是人类不断进化的成果; ⑧ 每个人的出生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提问:人们断定自己是否重要的角度是什么? 活动:尝试说说:“我很重要”。
:① 对自己小声说——不习惯(但是我说了)② 声音放大一点说——激 动(我
这样说了)③ 大声对世界宣布——勇 敢(我终于说了)④ 昂头响亮地宣布——骄 傲(我坦然说了) 让我们都认识到了“我很重要”是心灵对生命的承诺。
初一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活动 联系实际,展开辩论。(幻灯片:辩论赛) 看来,“我“重要还是不重要,是要在现实生活中用心感悟的。下面我倒想起一个
问题来:孟子老先生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认为“我很重要”,你是否也这样认为呢?请表明你的观
点,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提示:如果你认同,可就提到的“我很重要”的理由或其它理由来谈;若不认同,可想想还有什么比“我”更重要的东西?)
1.写感想,准备辩论。 2.展开辩论。 3.教师评价。
其实“我很重要”与“我不重要”的观点都有道理。前者主要是从珍爱生命,重视
个人价值的角度谈的;而后者则是从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谈的。可见,选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三、 提炼升华,明确中心。(幻灯片:想一想) 意识到“我很重要”,有什么好处? 要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因为“我很重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第一单元练习
散步
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熬( ) 歧( ) 霎( ) 粼( ) 2、根据所列出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相信并佩服。——( ) (2)忍受,艰苦支持。——( )
(3)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 (4)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3.“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这句话的“挺不住”是什么意思?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1)这段话共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2)学习这种手法,用几句话描写深秋的校园风景。
5【课内文段分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 )
A.想要欣赏小路美丽的风景 B.因为儿子愿意背着她 C.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D.对孙儿的呵护和关爱 2.“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给你一种什么样的印象?你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为什么“我”的母亲和儿子都不算重,“我”和妻子却都走得那么慢,那么仔细呢?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有没有用到比喻手法?“好像”的作用是什么?
说说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
课外阅读(一)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入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入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林清玄《浴着光辉的母亲》)
1、 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我”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
2、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用那么崇敬的眼神看那位母亲?
3.“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请你说说这句话特别之处在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在文中找出来。
5.想一想过去的十几年你的妈妈对你所付出的无私的爱,能不能列举一件令你印象最深的?
课外阅读(二)
心灯
一只捕蟹船上住着老艄公和他的儿子。常常,他们爷俩高挂桅灯,摇着一叶扁舟到海里捕蟹,那满舱的星光,满怀的明月,是老艄公岁月里恒开不败的花朵。可惜,老艄公害上了眼疾,几乎致盲,但仍陪伴
儿子下海捕蟹。
一夜,艄公父子正在捕蟹,突然阴云乱滚,恶浪汹涌,狂烈的风哗啦一声就拍碎了桅灯,顿时他们被卷入了黑色的漩涡,覆舟在即。“爸爸,我辨不出方向啦。”儿子绝望地喊。老艄公踉踉跄跄从船舱里摸出来,推开儿子,自己操起舵。
终于,蟹船劈开风浪,靠向灯光闪烁的码头。
“您视力不好,怎么还能辨出方向?”儿子不解地问。 “我的心里装盏灯呢。”老艄公悠悠地答。
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惟独不能心中缺少一盏灯。只要心中装盏灯,踩到哪里不是光明? 1.给加粗字注音。
①桅灯( ) ②扁舟( ) ③漩涡( ) ④踉踉跄跄( )( ) 2.用“‖”给文章划分段落结构,并归纳段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老艄公是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遁入黑夜,但是惟独不能心中缺少一盏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满舱的星光,满怀的明月,是老艄公岁月里恒开不败的花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世说新语》是由 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俄而雪骤( )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⑷太丘舍去( )
⑸尊君在不( )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9.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10.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11.\"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 12.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二)
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指入侵的军队)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害,毁坏)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这里是表示轻蔑的称呼),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
1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⑴友人语巨伯曰(语: ) ⑵吾今死矣,子可去(子: ) ⑶败义以求生(败: ) ⑷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委: ) 14、翻译下列句子:
⑴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⑵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⑶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15、作者把人物的生活常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来写,所写生活常态是,特定环境是指,这样更有利于刻画人物。
16、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
17、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一句可以看出。
(三)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主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足叔、足昔)。 18、标题是选用文中谁的话?其中\"了了\"是什么意思?
19、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 。 2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大未必佳(大: ) ⑵韪大(大:) ⑶人以其语语之(语:语:) ⑷诣门者(诣:)
⑸奕世为通好(奕世:) ⑹时李元礼有盛名(盛名:) 21、译文:
⑴莫不奇之。
⑵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23、从文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
24、孔融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辨驳陈韪的?
25、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案 一.(1)áo 煎熬 qí 分歧 shà 霎时 lín 粼粼 (2)信服 熬 分歧 委屈 (3)去世了 (4)比喻;拟人 略 二.(1)D (2)自然怡人;预示着前方是一片美好的前途 (3)因为他们是家庭责任的象征,需要认真地去担负起来 (4)没有;表现了我的一种猜测,一种肯定 (5)整个世界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它说明了我们身上具有的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1)一位母亲不断痛惜呵护弱智的儿子,乘客们都很崇敬她 (2)因为那位母亲无私地溶入爱里令他们非常感动 (3)比喻十分新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5)略 (二)1.略 2.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以捕蟹为业的老艄公和他的儿子;第二部分(第2~5段):写老艄公在风暴到来时的举动;第三部分(第6段):作者由此引发的感想 3.文中的老艄公是一个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的顽强的人 4.①这个句子说明人的命运经常会发生变化,惟独不能缺少的是信心 ②这个句子说明老艄公一生勤劳,以及老艄公乐观的思想性格
1.刘义庆2.⑴俄而:不久,一会儿⑵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丢下,舍弃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5.略6.略7.元方,语言和行为8.守信用、讲礼貌。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10.\"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11.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12.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13.略14、⑴对……说⑵您,对对方的尊称⑶正义⑷放弃15、⑴为了活命而不顾道义,难道是我荀巨伯应当做的吗?⑵你是什么汉子,竟敢独自留下?⑶我们这些不懂仁义道德的人,不该侵犯文明的礼义之邦!16、探病访友;胡人入侵17、不肯\"败义而求生\"18、遂班军而还。19.陈韪;聪明20.年老未必佳21.⑴大:长大⑵大:非常,表程度深⑶语:话;语:告诉⑷诣:前往,到⑸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⑹盛名:很大的名望22.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23.我、君、仆、其2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其实这个命题不正确,孔文举是在诡辩。15.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