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辽宁省鞍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辽宁省鞍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来源:吉趣旅游网
辽宁省鞍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1. (7分) (2014·日照) 古诗文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子曰:________ ,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 问君何能尔?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 ________ ,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________ , 弓如霹雷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6) 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二、 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2. (8分) (2019八上·珠海期中) ,完成下列小题。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

第 1 页 共 18 页

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唿:“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惶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破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有的是窜逃,有的是同红军一起追击,因为有一百左右的四川军队缴械投诚,参加追击。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兴高采烈地一边放声高唱,一边度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在共军蜂拥渡河的时候,这些飞机企图炸毁铁索桥,但炸弹都掉在河里,溅起一片水花。

(1)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_,选段写的是________的情景。

(2) 结合选文的写作手法,说两点《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的写作特色。

(3) 《红星照耀中国》再现了一批共产党领袖风采,他们有共性也有个性,请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中选择两位,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说说他们作为领导者有何共性?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3. (5分) (2017九上·娄底月考)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临近中考,父母对你的学习越来越关注,对成绩也越来越在意。常常是三餐询问,早叮嘱,晚督促,还

第 2 页 共 18 页

不时在你学习的时候进房巡查,让你不胜其烦,压力重重,却又还不能怪怨他们的一番好意。你不想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该如何对父母说,才能既得体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3分)

4. (13分) (2017七上·盐城月考) 作家赵丽宏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为此七⑵班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________。

(2) 【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进入初中,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同学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3) 【检查读书成果】活动结束后,语文老师要求大家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分小组合作编辑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本”。请你给这份文学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字。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第 3 页 共 18 页

5. (25分) (2020九上·铜仁期末) 阅读《儒林外史(节选)》,完成小题。

儒林外史(节选)

(清代)吴敬梓

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著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著来买。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

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的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常和他亲热地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一日,正和秦老坐著,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头带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迎接,叙礼坐下。这人姓翟,是诸暨县一个头役,又是买办。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乾爷,所以时常下乡来看亲家。秦老慌忙叫儿子烹茶、杀鸡、煮肉款留他,并要王冕相陪。彼此道过姓名,那翟买办道:“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亲家,你怎得知道?”翟买办道:“县里人那个不晓得?因前日本县吩咐要书二十四副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闻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迳来寻亲家。今日有缘,遇著王相公,是必费心画一画。在下半个月后下乡来取。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秦老在旁,再三怂恿。

翟头役禀过了本官,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将册页取去。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

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

第 4 页 共 18 页

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然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回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照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覆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

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说的都是甚么话!票子传著,倒要去;帖子请著,倒不去!这下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什么?”王冕道:“秦老爷,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我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

彼此争论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向母亲要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事,方才应诺去了,回覆知县的老师。

【注释】①没骨: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②段干木、泄柳:均为人名。战国时,魏文候去访问名士段干木,段干木跳墙躲开了;鲁穆公去看望贤人泄枊,泄枊关着大门不出来相见。②甘结:是中国古代诉讼案件中受审人出具的一种保证文书。

(1)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表述,与选文不符的一项是( )

第 5 页 共 18 页

A . 王冕画荷非常出色,靠着买画渐渐不愁衣食。

B . 邻居秦老对王冕既敬重又喜爱,常常邀他说话。

C . 危素认为王冕不但才高而且见识不同,想见王冕。

D . 翟买办拿到四邻的甘结,故同意王冕不应约。

(2) 下列《范进中举》的片段所体现的人物特点,与选文中翟买办最不相似的一项是( )

A . (范进)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者他一考,如何甘心?”

B . 众邻居劝道:“老东太不要心情慌……”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C . 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兄弟。”

D . 居户把银子攥得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3) 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4) 选文中,王冕再三推辞不见时知县和危素,《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婉拒刘备的请教,此二者的行为相似但原因不同。请简述王冕和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

6. (25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

第 6 页 共 18 页

①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②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③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④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⑤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⑥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半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⑦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

(2) 第①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④段中“这出悲剧”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

(5) 请你设想:假如罗布泊有知,它会对人类说些什么呢?(50字左右)

第 7 页 共 18 页

六、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6分)

7. (16分) (2018九上·防城港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甚矣,汝之不惠

A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 . 跳往助之

第 8 页 共 18 页

C . 告之于帝

D . 冀之南

(2) 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的鼠目寸光。

B . 智叟的“笑”,表现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而愚公的“长息”,则表现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C .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D . 文章运用能力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4) 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 9 页 共 18 页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②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厝朔东,一厝雍南。

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

8. (1分) (2017九下·扬州月考) 苦涩、苦恼、苦难、苦命……“苦”绘的是生命的灰色;苦瓜、苦茶、苦菜、苦行僧……“苦”唱的是生活的低调。然苦中亦有乐,苦尽亦有甜,“苦”中有着说不尽的故事,“苦”后藏着道不完的哲理。

题目:苦_______

要求:①先将文体补充完整;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 10 页 共 18 页

参考答案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答案:1-4、

答案:1-5、

答案:1-6、

考点:

解析:

二、 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

答案:2-1、

第 11 页 共 18 页

答案:2-2、

答案:2-3、

考点:

解析: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第 12 页 共 18 页

答案:3-1、

考点:

解析: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3分)

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考点:

第 13 页 共 18 页

解析: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

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考点:

第 14 页 共 18 页

解析:

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第 15 页 共 18 页

答案:6-4、

答案:6-5、

考点:

解析:

六、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6分)

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

考点:

第 16 页 共 18 页

解析:

七、 作文 (共1题;共1分)

答案:8-1、

考点:

第 17 页 共 18 页

解析:

第 18 页 共 1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