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卷第21期 Vo1.9 No.2l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 culture 2015年7月 Ju1.2O15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分析 王鑫举 (贵州省福泉市牛场镇农业服务中心,550508) 摘要如今生态农业机制全面延展,但是内部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衔接存在些许漏洞,使得后期旅游观光和 生态化示范能效大量缩减,对于国家生态科普教育工作来讲,也是不小的冲击。面对此类状况,具体结合最新 农业生态园精品培植、兼顾效益原则,进行对应规划方案整理布置,希望集合农业旅游观光、绿色食品高效生 产、最新科技成就系统化示范管理等功能,为今后我国观光农业生态园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186一O2 目前,生态化农业、旅游产业适应地位大幅度提 位层面之上,自此过后,各类园区功能单元整定结果才 升,为贯彻长效发展指标,要求对应规划管制主体,全 会足够科学协调。整体流程中需要尽量维持多元化旅游 面树立生态园科学布局和细致化生产等规范性守则,使 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功能单元能够快速融 合,进一步舒展预设的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特性Ⅲ。可现 实中,尤其是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在开展既定规划 项目和经营工作期间,所获成效的确不够可观【2】。因此, 针对此类园区可持续发展体系架构加以科学设计规范, 必然能够将上述弊端迹象加以遏制,这便需要相关领导 主体集中一切技术手段进行相关隐患问题协调掌 。 基础投资控制能效,确保农业、旅游项目能够由始至终 并驾齐驱运行,发挥必要的相互承接和辅助引导能效。 事实上,目前,我国部分观光型生态农业园区,单纯借 助较为温暖的气候和人文风情条件,进行大规模别墅、 娱乐场所修建,却不可避免地和预设生态农业旅游主题 内涵相互偏离。 1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园科学规划和有机发展 期间存在问题 1.1 发展格局规划和日常经营活动管理不善 按照生态园预定发展指标界定,有关规划人员核 心任务,便是针对内部观光旅游和产物质量、数量提升 层面,加以不断调试掌控。可透过阶段性调查结果验证 分析,部分生态园建设工作事先并没有提供足够完善的 规划方案,使得现代生态园资源内涵无法丰富,长久以 来涉及既定结构单元功能特性表现模糊、旅游线路不科 此外,生态旅游事业不单单局限在自然观光层面之 上,其相应地会将自然更高层次旅游和教育活动内容加 以融合。而观光农业本身集合传统农业、旅游产业协调 发展优势,在游客休闲、求知欲望方面,必然设定开放 学、产品结构样式过于单一等漏洞百出,想要实现资源 多元化开发沿用目标几乎是不现实的。同时,开放旅游 度假主题特性的农业生态园,由于以往传统定义结果克 制,一时间无法令客源渠道舒展,大部分外地游客对于 此类区域存在结果甚至全然不知。需要加以强调的是, 现如今生态农业园区主张平衡化发展模式,但内部管制 主体由于专业技术控制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限制, 对于各类生态知识掌握不够深刻,造成后期各类服务功 能质量严重溃败危机,现场管理秩序更加是一片哗然。 1.2旅游形象设定清晰度较差。观光功能特性彰显 力度不足 生态园科学规划与细致开发工作,本就需要对应管 理人员,时刻将自身核心注意力投射在农业核心适应地 某种文化科普能效实施规模性满足。现阶段,我国在农 业科普市场方面的研究贡献几乎为零,却恰巧为今后观 光农业自由发展提供完美适应契机。既有的生态园在专 业化科普教育中心和文化宣传基地建设上不够积极,对 于后期课外实习和小学环保教育明显带来限制性效应; 再就是相关导游工作人员普遍专业素质水准低下,对应 教育单元影响功能便不能如数发挥,对于附近地区推广 和示范型农业技术支持力度大打折扣。 2后期我国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方针以及布 置细节解析 2.1 规划指导思想的科学设置 首先,全面讲解并宣传因地制宜,多元化规划发展 理念。具体来讲,生态园系统化规划工作,必须确保相 关人员能够时刻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生产资源配置层面 之上,确保如交通、水电资源、游客食宿和娱乐需求等 条件都能一一覆盖满足。再就是,必须确立生态区特定 区域人文景观感知引导体系,确保既定农业结构、人员 文化特色能够进一步协调融合,最终为社会提供更加丰 富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 其次,生态园文化旅游等主题交流氛围的有机营 造。结合生态农业园核心产品缺失,体系架构深度开发 局限状况,进行今后农业生产活动和旅游文化交流单元 细致布置,尽量结合一切技术手段,培植出生命力足够 (下转第188页) 收稿日期:2015—06-03 作者简介:王鑫举(1964一),男,贵州福泉人,大专,农艺师,研究 方向为农业产业。 186 陈树文:辽西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及优化策略探析 带动作用,带动林农投资、生产热情。明晰各级各部门 的工作职责,成立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组,指导、协 调林下经济发展,并将林下经济发展成效纳人政府目标 管理考核体系中。 保障林下经济的发展活力,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 的协作,齐心协力攻克林下种植养殖技术项目;加强对 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应用指导工作,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 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培训,普及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带 动广大山区林区农民积极投身发展林下经济。林业技术 3.3扶持力度 扶持力度体现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发展林下经济需 人员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需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开 要国家和地方政策上的保障和国家专项资金的扶持。因 展技术指导,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普及,加强 此,需要相关部门制订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扶持 病虫草害的预测防治工作。 政策,支持和引导林下经济发展。例如,对从事林下经 3.6效益评价 济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转化、开发、单位补贴、个 有效的效益、效率评价在项目发展进行中有其必要 人补贴、奖励办法,林权抵押和农民小额信用贷款的贴 息政策。积极争取林下经济补助资金,市、县财政也应 适当配套一部分资金,对示范户和示范基地建设进行一 定的资金扶持。 性,能够为整个项目的总结和后续发展乃至今后的项目 发展提供依据。林下经济的发展尚处于新时期,对效益 效率的评价还未有确实可靠的方式方法,还有待于进一 步的探索和检验。因此,在加强规划,增加宣传和组织 力度,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创新拓展经营模式 和促进科技支撑水平提高的同时还需要增强对林下工作 效益的评价,以便为林下经济发展成就的衡量工作和林 下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现实数据。 3.4经营模式 林下经济的发展,应不断优化和升级经营模式,重 视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工作。辽西地区林下经济的发 展应以龙头企业为突破点,大力促进“龙头企业+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的推广,使林下经济走上产业化、规 模化、专业化的道路,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 合作社的福射带动作用,鼓励深加工,实施品牌战略, 突出体现地域特色,增强林下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与潜 力,逐步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 3.5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水平是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撑,因此要强化 科技水平的支撑作用,提升林下产品的市场价值。要想 参考文献 [1】廖灵芝,李显华.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Ⅲ. 中国林业经济,2o12(1). 【2】张扬南.林下经济模式及其发展探讨U】.安徽农业科 学,2013(27). (责任编辑:刘昀) (上接第186页) 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 活跃的旅游型观光农业产品。同时,适当彰显此类园区 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 特有的生产优势地位,配合最新农业栽培、种植技术成 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就,开展各类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教育活动,全面凸显农 业高新科技的应用实效,进一步衍生各类独具特色的产 品样式,为该类园区乃至全社会范围内的绿色生态化发 展主题形象的确立做足适应性准备。 3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观光农业生态园区规划工作 进展顺利,全程包括科学技术项目更新、人文特色讲解 宣传、农作物高效生产流程规范、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完 善等工作内容,已经得到适当程度的协调掌控。长此以 往,必将提供为各类社会成员农业观光需求满足,提供 较为宽泛的适应空间,进一步为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事业 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2观光农业生态园创新功能分区规划设定 主要便是结合各类生态化农业资源既有属性,进行 后期景观体系和提供的资源状况的科学对比验证,在尽 量维持合理形态的自然地形条件,以及原有生态园功能 完整性能前提条件下,主动联合后期可持续发展诉求和 客观条件,设定能够快速完成园区功能彰显任务的分区 结构。当然,为进一步稳固此类园区经济发展效益,涉 及内部各类蔬菜栽培区域必须配合适当规模的产业化生 产控制模式。不单单可以顺势发挥高效生产实力、集中 统一生产带动特性。同时,可针对其余农业产业化发展 活动,提供足够科学合理的指导示范作用。例如,花卉 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 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 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 参考文献: [1】骆世明.论生态农业模式的基本类型Ⅱ1.中国生态农业学 报,2009,20(3):103-118. [2】姜卫兵.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研究[JJ.安徽农业科 学,2009,13(1 1):78—95. 【3】申世广.景观・产业・游憩——三位一体生态农业观光 园规划设计卟江苏农业科学,2010,24(5):74—81. (责任编辑:赵中正)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