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3-09-25T08:24:29.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6期供稿 作者: 唐瑞强
[导读] 因胆道梗阻致胆汁淤滞、胆盐沉积而引起皮肤瘙痒,指导患者用温水清洗皮肤,不可用手抓挠,以防引起皮肤感染。唐瑞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急诊科 200940)
【摘要】目的 探讨和总结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3月期间30例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引流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临床治疗3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胆道出血0例,胆漏0例,胆道堵塞并感染0例,T管脱落0例,管周炎症0例。结论 对胆道探察T管引流术后患者实施有效而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治愈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胆道术后 T管引流 护理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291-02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8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8人,初中18人,高中以上4人,皆因胆总管存在结石、扩张等行胆道探察T管引流术。
1.2 手术方法简介 于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后,在胆总管切开处放置T型引流管,一端通向肝管,另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引流一般于术后2~4周拔出。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术前由于患者心理上畏惧手术而出现焦虑失眠等,虽然它是人正常的心理、生理反应,但它对患者的体力、手术耐受力有相当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应积极观察和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心理反应,向其解释手术的方法和放置T管的重要性,并请同种疾病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做好必要的辅助检查 术前必须做好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全套、输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心电图、X线胸片、B超等。
2.3 术前准备 术前1~2天进食低脂半流质的清淡饮食,忌油腻和产气食物。术前6~8小时禁食禁饮,术前一天需做普鲁卡因皮试以及备皮准备,并用肥皂水清洗脐部,术前一天午后根据病情给予温水灌肠1~2次,术前一晚给抗生素,术前晚入睡困难可口服“安定”以利休息。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术后6~8小时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与心电监,每小时巡视患者一次,监测并记录患者的T、P、R、BP等,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切口敷料情况,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2 T管的观察和护理
3.2.1 妥善固定,防止滑脱 用缝线或胶布将其妥善固定于腹壁,避免将管道固定在床上,以防病人在翻身或活动时被牵拉而脱出,对躁动及不合作的病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脱出[1]。如患者下床活动,应用别针将引流管与衣服固定,这是避免引起胆汁性腹膜炎的一个重要环节[2]。
3.2.2 保持引流通畅、无菌 通畅是有效引流的前提[3]。每日在无菌技术操作下更换引流袋,避免T管扭曲、折叠及受压,定期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引流管与引流袋的距离不可低于60cm,以防止引起胆道系统压力降低,肝细胞分泌胆汁增加,致使消化系统紊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低钾低钠等。
3.2.3 观察和记录 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管引出胆汁的量、颜色和性状,有无鲜血和碎石等沉淀物等,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等情况。①一般术后24小时引流量为300~500ml,恢复进食后可有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或无胆汁引出;②术后1~2日胆汁颜色可呈淡黄色混浊状,以后逐渐加深。若胆汁颜色为白色,多提示慢性胆道梗阻;若引出黑色胆汁,提示急性胆道梗阻;若有红色液引出,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若有绿色胆汁引出,提示绿脓杆菌感染。③本组2例引流出的胆汁内含泥沙样结石,为了不引起T型管的阻塞,护士给予0.9%氯化钠加庆大霉素冲洗,引流通畅后胆汁转清。 3.3 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3.3.1 体位:病情允许者可坐位或斜坡卧位以利引流,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或者行走时不可高于腹部手术切口,以防引流液或胆汁逆流而引起感染。本组中有2例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将引流管移至手臂上方,护士及时给予调整并对其指导,避免了胆汁倒流、感染。
3.3.2 加强皮肤护理 每日清洁、消毒T型管周围皮肤1次,覆盖无菌纱布,注意无菌操作,观察T管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清洁,如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纱布,并局部涂氧化锌软膏或凡士林保护,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3.3 因胆道梗阻致胆汁淤滞、胆盐沉积而引起皮肤瘙痒,指导患者用温水清洗皮肤,不可用手抓挠,以防引起皮肤感染。
3.4 饮食护理 术后1~3天胃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和呕吐反射消失后应争取早日进食,以补充营养和促进胃肠道功能。一般先进食50~100ml的温水、素汤等,无腹胀、腹痛、恶心和呕吐等反映后,在试进半流质饮食(米粥、面条等),48小时后可进普食[4],术后2周内严禁高脂饮食[5]。鼓励病人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忌油腻、生冷及甜食,少量多餐。
3.5 下床活动指导 术后6~8小时可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和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活动时要使用腹带保护切口,如出现头昏、眼前发黑等情况时,首先应平卧或下蹲,呼叫医务人员。
3.6 T管拔管的护理 术后2周左右考虑行T管胆道造影检查,若造影无异常可做拔管准备。拔管指征:①胆汁量逐日减少,颜色呈透明黄褐色;②病人无发热、黄疸、腹胀等,饮食和大小便正常;③总胆管经“T”管造影X线显示通畅,开放T管一日可拔管。本组有1例患者夹管后出现腹胀、腹痛,已主动对护士诉说,护士给予及时开放引流,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3.7 出院指导 嘱患者及家属出院后3周内不可做剧烈运动;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低脂饮食,忌食生冷、油炸类食物,勿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并注意预防感冒,若T>38.0℃,切口红、肿、热、痛,有异味等,应及时到医院复查。
4 讨论
4.1 并发症:①出血:术后早期出血多由于术中结扎血管线脱落、肝断面渗血及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应加强预防和观察;②胆瘘: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阻、T管引流不畅等均可引起胆瘘,故术后需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畅;③感染:要求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在本组30例患者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好。
4.2 引流管的护理是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重视胆道术后T管引流的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同时,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要求我们临床工作者平时要培养“独慎”精神和对病人负责的工作态度,做好基础护理,使规范化的护理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4.3 实施有效的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增加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参考文献
[1]郝文黔,丁宪群,杨媛媛.胆道手术后带T管病人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09.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14. [3]李铮.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6-167.
[4]周艳秋,庞桂芬.直视微创胆道手术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905.
[5]张斌华,孟宪强.769例胆阑切除、胆道探查术的护理.中国厂矿医学;2008,21(4):496. [6]李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