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 股票价格指数可以反映国民经济的变化,其波动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把握股票市场的脉络,揭示其与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本文采用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72个月的月度数据,运用K-L信息量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都会对股票价格指数产生显著影响,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变动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股票价格指数 宏观经济变量 K-L信息量法
我国自1990年建立股票市场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与欧美和亚洲等具有较规范的股票市场相比,我国的股票市场在股本结构和企业制度上仍有较大的差距。股票市场作为一个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为各种资金所有者和需求者提供高效有价值的融资场所,它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我国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关系对促进股票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K-L信息量法对影响股票价格指数变化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在股票市场中,影响股票价格指数变化的因素除经济因素外,还有政治、社会、心理等各类非经济因素。由于非经济因素的测量较为困难,所以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宏观经济因素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进行分析。
1、股票价格指数
本文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月末收盘综合指数代表当年的股票价格指数,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方面是上证综合月末收盘指数更能从总体上全面反映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深沪两个股票交易市场具有相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两者在交易制度、投资者结构和上市公司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
2、广义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一时点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量。狭义的货币供应量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的活期存款,而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是指在狭义的货币供应量上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本文选择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来代表国家的财政政策,从资金供给的角度来更好地分析宏观经济的变化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
3、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它是反映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由于股票市场受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所以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变化与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工业企业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所以本文选择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来反映经济发展的水平。
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它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本文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来代表通货膨胀水平。
二、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1、研究方法简介
K-L信息量法是用以判定两个概率分布的接近程度,即某一概率分布与已知概率分布的近似度,这个度就是K-L信息量。K-L信息量的计算步骤如下。
(1)对基准指标和被选择指标进行对数化处理,使得指标的和为单位1,处理后的指标分别为p和q。
(2)计算K-L信息量:kl= ptln(pt/qt+l),l=0,±1,±2,…,±l。
(3)从2L+1个K-L信息量的绝对值中,选取绝对值最小的K-L信息量作为被选指标关于基准指标的K-L信息量。
2、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变动趋势的分析
由于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存在着量纲的差别,所以本文对所有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同乘1000,得到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走势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股票价格指数在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持续走高,在11月达到最高值后迅速回落,在2009年1月跌至最低点,随后有所上涨,但涨幅度不大,并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广义货币供应量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具有小幅度的波动。从广义货币供应量和股票价格指数的走势上看,两者呈现背离的趋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在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之间走势较为平稳,而在2008年5月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出现了迅速的下滑,至2008年年末出现最小值,随后又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波动。而股票价格指数的走势除了在2007年11月达到最高的峰值外,其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由此可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股票价格指数具有明显的同向变动趋势和相似性趋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在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走势相对平稳,从图1中不能准确判断出股票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相关关系。
3、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由于所选指标具有周期性,我们对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季节调整得到新序列,依照K-L信息量法,选取绝对值最小的值作为相应的K-L信息量,得到以下结果。
广义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指数的K-L信息量为K-12=
0.04906,说明广义货币供应量是股票价格指数的先行指标,先行期为12个月。
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对上证股指的K-L信息量为K-7=0.00215,这说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是股票价格指数的先行指标,先行期为7个月。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股票价格指数的K-L信息量为K-8=0.00556,这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股票价格指数的先行指标,先行期为8个月。
4、股票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回归分析
以股票价格指数为因变量Yt,先行12个月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先行7个月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先行8个月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自变量,分别设为X1t-12、X2t-7、X3t-8。由于数据的量纲不同,所以本文对所有变量取对数,得到变量分别为LnYt、Ln X1t-12、LnX2t-7、LnX3t-8。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三)导师制的作用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否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我院04、05级93人中,有79%的学生认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培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82%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可见,绝大多数师生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四)结论
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我院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化程度较浓厚,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师生比例不协调,师生间沟通交流较少,本科生导师制难于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导师制指导内容不够规范。导师对自身职责和工作目标不够明确,部分导师难于做到尽职尽责。三是导师制考评机制缺乏科学性,且与之配套的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及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结合实际,加强针对性指导
指导方式应结合我院师资条件、教学科研状况、学生素质、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等实际,选择不同类型。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基本上分为综合导师制、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等不同类型。由于我院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的存在,与综合导师制必然产生职能上的重复,难于协调两种制度的职能,加之生师比问题突出,因而不适宜采用。而英才导师制由于其覆盖面过小,闲置和浪费了导师资源,因而也不适宜采用。相对而言,年级导师制由于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大学生活适应、学习方法、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克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加之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就不再需要配备导师了,因而比较适宜。同时,为求得导师制的良好效果,应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如利用电话相互联系或网上交流、导师经常下寝室、学生经常登门请教等加强学生与导师间的交流与了解,为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导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学习兴趣和个性特征,制订并实施具体计划,通过导师论坛、专题讲座、谈心交流、学业辅导等形式,采取集中和个别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此外,在指导要求上,既要倡导导师找学生,也要要求学生主动找导师,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以增强指导实效。
(二)强化导师队伍,明确导师职责
在进行导师筛选的过程中,挑选专业业务好、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老师担当本科生的导师是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年,随着我校扩大招生,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但与此相对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却严重滞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本科生导师的数量不能适应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应严格控制学生规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以稳定导师队伍,激发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适当招收部分在读研究生来充实导师队伍,使师生比保持在理想状态。此外,应明确导师职责,这既是加强导师工作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衡量和考评导师工作的客观依据。具体而言,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大概分为以下几项: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计划,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选课过程给予指导。二是定期组织学习讨论,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情况,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三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充分地发展。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评体系
一是学院应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提供有关信息,使导师懂得如何去导。如为保证导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选课,教学管理部门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导师集中学习
学分制的有关管理规定,使导师了解学分制的管理模式、选课过程的操作;学院和各系可组织导师学习,使其了解本专业培养计划,熟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与选修课等课程的安排情况;学院可为导师提供所指导学生的有关信息,如学习、奖惩、家庭情况,以便于导师因材施教;学工部门应向导师发布毕业生就业行情及市场信息,以方便导师为学生就业出谋划策。二是完善导师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具体考评办法,对导师在任期内的德、能、勤、绩定期进行考核并记入档案,对导师的考核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要把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和奖酬金结合起来。学校可设立本科生导师奖励基金,对工作突出的优秀导师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认真履行导师职责、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加强教育管理,甚至取消其导师资格。三是建立健全监督体制,采取灵活多样的监督方式,如在学工或教科办设立意见箱,向广大学生做定期导师成果调查,接受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批评;加强监督网络,拓宽监督渠道,保障言路畅通等。
[参考文献]
[1]李达轩,曾凡东.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3-06-06.
[2]周萍,樊如放.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200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