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观察 浅谈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转型突破的策略 林丽娟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广东惠州516003)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播的方式和内容都在发生变化,也只有通过变化才能够更好地契合时代的要 求。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传播领域,时政新闻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讨。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媒体行业在新闻 传播中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实现转型突破。 关键词:新媒 ;时政新闻;传播;转型;突破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一、新媒体行业在新闻传播中的特点分析 (一)报道具有时效性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以及网络通信的不断发展,消 息的发展可以做到与时俱进,这是当下很多传统媒体所不能 媲美的。在时间和效率上,新媒体的畅通度可以让受众更快 速、更及时地掌握有关的新闻信息,可以说,新媒体的时效性 在新闻报道中有着明显突出的优势。 (二)来源广泛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受众不单单只是信息的接受者, 同时他们也可以成为新闻的反馈者和创造者。手中有网络,人 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成为新闻的头号发布者。受众在接受新闻 信息时注重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所以这样的传播往往更具 有接近性且内容广泛,增强了新闻的价值和内容。 (三)互动性强 新媒体的发展特色在于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 淡,这种传播模式不是一种单一的、定向的传播,而是一种有 效的互动和反馈。新媒体和单纯的广播、电视、杂志、报纸这类 的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可以为受众准备信息交流的场所,受 众可以通过交流直接参与新闻的报道。 (四)较强的便利性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 要手中有一部手机即可获得信息,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不同 的信息,无论是公交车上还是马路上,任何的空闲时间都可以 关注各式各样的新闻报道。虽然新媒体具有大量的优势,但 是新媒体在公信力上仍和传统媒体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 传统媒体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与新媒体融合时更好地 实现转变。 二、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转型突破的策略 (一)适应微博的传播特点 “任何新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旧媒介。”这是媒介环境 学者马歇尔・麦克所说过的话。时政新闻要讲求准确性、规范 性,而微博讲究的是生活化与碎片化,如果在微博传播上仍然 采用原来的套路去进行时政新闻的传播,必然不会取得良好 的效果,形成同质化的传播也不会获得受众的青睐。所以,在 新媒体语境下,媒体传播要打破单一的模式限制,可以针对同 一角度或是不同的媒体进行融合传播。针对微博的特点,在打 造时政新闻的全新传播模式时,既要和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 形成差异,同时也要保证在微博传播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反馈和传 播者。和传统的媒介模式不同,微博的互动是一对一、一对多 以及多对一、多对多的多元化互动模式。所以,这就要求时政 新闻在微博发布时要形成热点的话题效应,不被受众所吸引 的新闻就会迅速地沉积于大数据之中。政治传播的目的在于 为受众传播信仰和信念,这就需要传播者在尊重受众心理的 基础之上完成时政新闻的传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时代紧 密相连的、受众关注的、与热点话题形成效应的内容,增强互 动效果,从而更好地引导舆论。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时代下的自媒体,它的传播特点之 184 文章编号:1674—8883(2017)09—0184—01 一就是语言的生活化,时政新闻在发布时难免会过于刻板以 及追求严肃的效果。但是在微博的传播上,要在追求高层次的 基础上力图新颖,就体现出了其质量与口语化并行的特色。 (二)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竞争力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党的新闻传播必须遵循创新 的工作理念,利用优化的机制、形态、方式与手段增强新闻传 播的针对性、时效性。实现分众化与差异化的传播模式构建, 对舆论引导要谨慎,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实 现时政新闻的融合发展。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时政报道应采 用新渠道和新技术,在稿件内容、报道观念以及传播形态上实 现创新与突破。新媒体中的时政新闻始终占据着话题的制高 点。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就开始利用微信和微博实现对习近平 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话语的在线报道。广西电视台也充分地利 用自己旗下的互联网平台,将记者的前线采访内容在第一时 间发布出来。总的来说,这种高效的传播方式,有效地集合了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真正地将时政新闻的传播实现了 突破与优化。 (三)增强新闻传播的职业素养 媒介素养又被称为媒介认知,媒介素养的核心在于如何 去认识和使用媒介。媒介认知要能对媒介产生一定的影响,可 以理解为是大众传播的过程,并进一步对媒介信息的战略进 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媒介内容。媒介文本作为我们 生活中的智慧,具有享受、理解的功能,对于媒介工作中的伦 理义务进行恰如其分的制作是新闻记者需要努力的方向。时 政新闻既要为党和国家服务,也要及时结合当下国家的政策。 成为社会现实的反映窗口。新闻编辑在进行时政新闻内容创 作的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立场,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 位。新闻编辑和记者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其主要是体现在 编辑和捕捉新闻时非凡的鉴定能力和敏锐性。时政类新闻要 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办好新闻,不再是单单满足政府官员, 也不能总保持一个高高在上的态度,而是要贴近受众的生活。 三、结语 因为新媒体不断作用于受众的接受方式上,所以传统媒 体的工作者只有看到新媒体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利用新媒 体和自身的传播实现有效融合,才能够保持时政新闻传播的 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 原则,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实现传播方式的突破,更要实现与新 媒体的高度融合,从而赢得广大受众的信赖。 参考文献: [1]赵子忠,崔卓宇.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突围——也谈澎 湃新闻的竞争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4(12):7-l2+46. [2]郑芬.浅探传统时政报道在新媒体的转型突破——以微信 公众订阅号“福建新闻联播”为例[J].东南传播,2015 (01):127—128. [3]龙志,许秋里,王丹宁.硬时政新闻的软包装对年轻用户的 吸引——以2015两会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可视化策划为例 [J].传媒评论,2015(04):l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