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来源:吉趣旅游网
特别关注 The Special Focus ■项目背景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研究项目——《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 举行的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举行了 生态城 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年度成果发布会(201O一 2011)”。中国城科会秘书长李迅介绍了该课题的立题背景及 研究进展.课题组李海龙博士和刘琰助理研究员分别介绍了生 态城市指标体系和生态城市示范案例(本期特约刊登)。 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规划期为5年(2O09——2014),由 中国城科会学术交流部承担具体研究任务.并得到了美国联合 技术公司的资助。该项目将在5年期内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相结合的角度,构建中国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并依照该指标体 系.在中国遴选优秀生态示范城市,大力推广生态城市最佳实 2010-201 1年度课题组成员列表 课题总负责人:仇保兴 践.鼓励和推动城市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并借鉴,同时结合指标 体系对案例城市进行评价.完成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由理论到实 践的研究过程.从而促进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 课题负责人:李迅、于立 课题组成员:李海龙、刘琰、赵奎涛、李爱民 谢鹏飞、周兰兰、庞涛、张海波 该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今年3月 ‘‘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口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李海龙于立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开展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构建项目最新进展。本指标体系充分参考著名国际机构和中国各 部委制定的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意见征询、专家小组讨论 案例城市实践等多种方式,确定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 合研究,确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 引领5个目标层 水资源、能源等28个专题,36个定量指标 9个 定性评价指标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城市是一个由环境、社会、经济构成的复杂巨系统。生态 城市的规划建设涉及资源、能源、生态、环境 经济、政治、文 化 管理、工程等诸多学科.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 工程。当前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城市建设正处于从理论到实践的探 索过程,迫切需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范的评价标准来引导生 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当前正在开展为期5年的生态城市指标体 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项目.以期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 科学指导。本项目总体目标是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较强的 评价指标体系,使生态城市这个抽象的复杂系统变得可以定量定 性测评,可以成为城市管理决策部门定期了解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阶段,离生态城市的标准有多大的差距.下一步的发展路径,以 果、案例城市的实地调研、部门座谈、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对指 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修正。 2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初步成果 课题组结合国内外权威机构和国家各部委制定的指标体系 通过综合比选、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法意见征询等方法,初步 建立了一套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最终确定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5个目标层,水 期为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资源、能源等28个专题.36个定量指标,9个定性评价指标的生 二、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与当前成果 1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与特点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借鉴国际上通用的指标体系研究方法 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本课题下一步的工作将重点针对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深入的研 和框架.通过6个步骤来完成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选取:(1)确定 生态城市发展目标;(2)确定指标分类框架;(3)确定指标选取标 准 (4)确定潜在的指标库;(5)评价遴选指标,形成指标初选成 果;(6)典型案例城市应用研究;(6)实际数据测评。 指标体系研究过程主要特点为:(1)全球和全国可比性。充 分参考世界权威国际组织和中国各部门制定的指标体系,对指标 体系框架进行调整、优化,使指标体系更具全球和全国可比性。 究。第一,继续修正和调整指标,使其能够发展成为一套目标导向 的指标体系.作为生态城市各领域发展的标杆.引导各城市向着生 态城市的方向发展。第二.选择试点城市,通过具体的实践.进一 步验证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将指标体系与城乡规划 编制体系进行结合,用于指导生态城市的建设;第三,配合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开展的低碳生态城市试点工作,制定考核低碳生态示范 城市(区)的指标体系,服务于低碳生态城市示范城市(区)的遴 (2)科学性。邀请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指标的交叉研讨.充分 吸纳不同专业领域专家的意见。(3)社会认可性。指标体系开发过 程重视公众参与.对指标体系进行全社会的网络意见征询,使指 标体系更具社会认可和认知性 (4)可实施性。结合国内外研究成 选、考核、验收等工作。第四.在目标导向指标体系基础上,重点 从指标的可获取性进行遴选.制定旨在动态监测中国各城市生态城 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测评,对城市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国 表1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结果 再生水利用率 水资源 ≥3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土地资源 ≥90%: ≥l5% <90千瓦时/(平方米.年) ≥8O一≤120平方米/人 ≤30% ≥347天 ≥347天 ≥347天 10O% 1OO% ≥70% 资源节约 能源 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 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天数 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Et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天数 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天数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水环境质量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环境友好 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噪声 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公园绿地 ≥95% ≥95% ≥40%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 ≥8O% 特别关注 The Special Focus ■■兰E _■■ 啊 单位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 化学需氧量(COD)<4.O千克/万元;二氧化硫(SO2)<5.O千克 /万元; 经济发展 单位GDPfig源消耗 单位GDP取水量 ≤0.83吨标准煤/万元 ≤70立方米/万元 经济持续 产业结构 收入水平 就业水平 第三产、 增加值占GDP比重 恩格尔系数 城镇臀记失业率 住房保障率 住房保障 ≥55% ≤30% ≤3.2% ≥90% 住房价格收入比 t人拥有执业医师数量 医疗水平 每干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 ≥3 ≤6 ≥2.8名/千人 ≥3O张/干人 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文体设施 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 ≥2.3册/人 ≥1.5平方米/人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 ≥4% ≥2% <2.2 社会和谐 科技教育 R&D经费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城乡居民收入比 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 公共交通分担率 交通便捷 平均通勤时间 ≤O.38 ≥5O% ≤3O分钟 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 城市安全 人均固定避难场所面积 1)制定了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2)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认证的建筑个数; 3)绿色建筑占当年竣工建筑比例; ≤l0件/万人 ≥3平疗米/人 绿色建筑 绿色交通 1)设定自行车专用道; 2)进行TOD开发模式; 3)新能源汽车利用比例; 1)建成区内山、江、河、湖、海等自然生态环境要素连通度; 2)水体沿岸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水底处理; 3)沿河绿化综合纳入防灾减灾、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等功能; 4)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得到良好保护; 5)N定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并进行审批; 特色风貌 生物 多样性 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2)本地植物指数; 创新引领 防灾减灾 3)保护河流生态廊道,河流生物多样性丰富; 1)进行适应性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充分避让可能发生的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前瞻性的制定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海平面卜升、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灾害应对方案; 3)城市建筑是否满足地震设防等级,制定应急避难场所等专项规划; 1)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产品的比重; 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3)循环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绿色经济 绿色生活 1)城市开展广泛的绿色生活方式的宣传工作; 2)居民对绿色生活理念的认可; 3)居民绿色生活普遍程度;4)城『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水平; 1)无线网络覆盖区域; 2)智能化城市数字管理平台构建; 数字城『“ 公众参与 1)制定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并得到有效实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