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完整版)
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这下只好拉倒了。我坐在门口,看着瓢泼大雨出神。
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在身上了。”
我没理会,却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爸爸,你看!屋檐下的石头,怎..么隔着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
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屋檐滴下来的雨水打的。”
“是吗?”爸爸故意惊奇地问,“雨水有那么大的劲儿,把石头打出窝窝来?”
爸爸这一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就走过来笑着说:“这叫‘水滴石穿’。咱们这房子已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滴到一个地方,渐渐地就打出小窝来了。”接着,爸爸又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的启示。 1.文中加点词“奇妙”的近义词是( ) A.美妙
B.奇怪
C.怪异
D.美好
2.读完短文后,我认为( )这个成语最能概括本文的主旨。 A.水滴石穿
B.滴水成河
C.如石投水
3.当“我”向爸爸提问时,爸爸为什么故意发问?其原因是( ) A.爸爸也不知道石头上有窝窝的原因。 B.爸爸想引导“我”明白水滴石穿的道理。 C.爸爸想逗“我”玩。
D.爸爸想去查一查石头上有窝窝的原因。
4.本文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与( )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一样的。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 14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读完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二、 阅读练习。
____________
一天中午,在巴黎街头,一位法国著名诗人看见一位老人(肃然 木然)地坐着。衣衫褴褛,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他身旁,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问道:“老人家,今天上午给您钱的人多吗?”“我……今天上午什么也没有得到。”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道。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上的那行字前面加了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他把身上带的钱全给了老人,说:“这够您吃一顿饭了。”
晚上,这位诗人又经过那条街。他看到来往的行人跃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了下来。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硬币送到老人的手里,就连衣着(破旧 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硬币交给老人。诗人远远地看着,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 1.给短文拟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用“\\”划去。
3.文章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病句,请用“——”画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给我们描绘了两个场景,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个场景的主要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几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
的魔力!你认为这几个字的魔力在哪里?
2 /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这位法国诗人的看法。(至少3点,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内阅读。
白鹅(节选)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 ,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 ;有时非但不让,竟仲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将下列词语的选项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A.引吭大叫 B.毫不相让 C.厉声呵斥 D.严肃郑重 2.用“﹏﹏﹏”分别画出第二、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总领全文
C.承上启下
4.鹅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样东西下饭。作者写鹅的吃相时,写得诙谐、幽默,请找出能体现这一语言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14
5.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例如,用鹅的_______与狗的________对比;用鸭的_______与鹅_______的对比。(用文中的词句概括)
四、 课外阅读
心灵创可贴 佚名
离吃晚饭还有很长时间,可是妈妈已经在厨房里忙开了,苏茜奇怪地问:“妈妈,你在做什么呀?”“我在帮邻居史密斯太太烤蛋糕。”妈妈回答。
“为什么呢?”①“因为史密斯太太很伤心,她失去了女儿,难过得心都碎了。我们应该(关照___1___照顾)她一段时间。”
“为什么呢,妈妈?”②妈妈蹲下身,拉着苏茜的手,看着她的眼睛,柔声说:“你看,苏茜,当一个人非常伤心的时候,她甚至没法做饭。史密斯太太再也不能和她女儿聊天,或者愉快地做一些妈妈和女儿一起做的事情了。你是个聪明的小姑娘,也许你会想出一个办法来帮助照顾史密斯太太。”
苏茜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③我怎么才能为照顾史密斯太太出一点力呢?几分钟之后,苏茜敲响了邻居家的门。过了一会儿,史密斯太太开了门,跟她打招呼:“嗨,苏茜。”苏茜注意到史密斯太太的语调(diào tiáo)不如从前和别人打招呼时那么委婉动听了。(因为 而且)史密斯太太看上去好像一直在哭泣,(因为 而且)④她的眼睛很湿,还有些肿。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苏茜?”史密斯太太问。“妈妈说您失去了女儿,非常伤心,伤心得心都碎了。”苏茜害羞地伸出了手,手中是一片创可贴,“这是为您受伤的心准备的。”史密斯太太哽咽了,泪水有些止不住。她蹲下来抱住了苏茜,声音有点颤抖地说:“谢谢你,亲爱的,这很管用。”
史密斯太太买了个带玻璃框的小钥匙环,把苏茜给的创可贴和一张家人的照片一起放进镜框,以便每次看到时能提醒自己要让心灵的伤口快些愈合。那片创可贴已成为治疗她心灵创伤的象征,尽管她不会忘记曾与女儿一起分享的爱和欢乐。
1.选择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或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2.在横线上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在括号里写出反义词。
4 / 14
__________聪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伤心(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史密斯太太失去了女儿,非常伤心,伤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密斯太太听了苏茜的话后非常感动,感动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可贴”本来是指_______,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茜听了妈妈的话后,为史密斯太太做了什么事?( ) A.送去了创可贴
B.送去了镜框
C.送去了钥匙环
5.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指出它们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填序号) 外貌描写:______ 语言描写:______ 动作描写:______ 心理描写:______
6.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内阅读。
盘古开天地(节选)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 )和飘动的( );他发出的( )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 ),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 ),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 )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照样子改写选段中画“——”的句子。 例: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滋润万物的雨露是他的汗水变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14
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盘古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神话,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请列举出其中的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理解
《秦兵马俑》(节选)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马最多,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1.短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第二自然段是__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鸟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魁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中学习方法
快妈妈
我的妈妈有个特点,就是不管干什么事都很快。我管妈妈叫“快妈妈”。 妈妈不是会织毛衣吗?她不知道一年中给大伙织过多少毛衣毛裤。一次,我家的邻居给别人加工毛衣的前身,结果期限快到了,还剩下十多件毛衣前身没织出来,正在发愁,这事恰巧被妈妈知道了,她便去拿了五件。
6 / 14
回到家里,我对妈妈说:“你拿这么多毛线回来干啥呀?”妈妈微微一笑说:“这几天邻居张阿姨家活紧,我闲着也没事,帮她织毛衣。”我极不情愿地小声嘟哝:“家里的活就够你忙的了,自找麻烦。”“看你说的,咱有难处时,邻居们不是都很照顾吗?人帮人图个啥?还不是图个心里踏实吗?你前些天不是还给我讲你们老师告诉你,能给别人做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吗?怎么这么快就忘了?”我不好意思了。晚饭后,妈妈就不停地织起来。当我一觉醒来时,妈妈还在“飞针走线”,蒙眬中,我看见妈妈的手在飞快地抖动,却辨不出何时“飞针”,何时“走线”,只见线团在变“瘦”,毛衣在“长”长。 不过一天一夜的工夫,妈妈就织了三件,五件活两天的时间就织完了。你说这不是“快妈妈”吗?
妈妈不但织毛衣快,干家务活更快。
一天晚上,邻居张阿姨家里有客,包饺子忙不过来,便叫妈妈帮忙。这回她算请对人了。妈妈去了不到一个钟头,饺子就包完了,乐得张阿姨眉开眼笑。
你说,我妈妈够得上是“快妈妈”吧!
1.本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本文记叙了“快妈妈”的两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第(____)件事是作者重点记叙的。
4.文中的“妈妈”有什么特点?从所记叙的两件事中,可以看出“妈妈”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
(1)妈妈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思想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快妈妈”让我想到了奔跑很快的________(填动物名称)。
八、 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7 / 14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 )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杨时望着程颐( )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 )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3.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向杨时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 迎面一辆 的士 飞驰而来 她猛地拐向路边 但车把挂在树干上 她摔倒了 小妹妹 没事吧 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 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
8 / 14
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
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不一会儿,
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
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
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这时,只听护土
小姐说:“那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
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的身影。
1.给第二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风火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一个句子。
4.在第二自然段中用“ ”画出比喻句,这句是用____比喻____。 5.写出第二、三自然段段意。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陈红一家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个小伙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14
十、 课外阅读。
鸟(节选)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③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④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10 / 14
1.作者开头就交代“我爱鸟”。短文从哪些方面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用排比句式排除了麻雀和乌鸦,再刻画林中的鸟鸣。 B.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声音的喜爱和欣赏。
C.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不同的鸟鸣的特点。 D.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鸣的清脆、嘹亮和悦耳。 3.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在文中画出描写鸟的身躯俊俏的句子。
5.“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类型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这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B 2.A 3.B 4.A
5.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的。 二、
1.语言的魅力 2.肃然 破旧
3.衣衫褴褛,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 他衣衫褴褛,苍白的头
11 / 14
发在风中飘荡。
他看到来往的行人跃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了下来。 他看到来往的行人经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了下来。
4. 同情盲人街头乞讨,巧添几个字。 几个字显魔力,路人纷纷解囊。 5.这几个字的魔力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怎能不叫人陶醉?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6.富有同情心;有智慧;温文尔雅、有礼貌。 三、 1.D C A B
2.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3.C
4. 水 泥 草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5. 引吭大叫 狂吠 局促不安 步调从容 四、
1.照顾 diào 而且 因为
2. 聪慧 愚笨 悲伤 高兴
3. 心都碎了 流下了眼泪 包扎伤口的药物胶布 治疗心灵创伤的一个象征 4.A
5. ④ ① ② ③
6.因为创可贴代表了一个孩子稚嫩而纯真的爱心,让史密斯太太感受到邻居的关爱。 五、
1.风 云 声音 太阳 月亮 血液
2.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2 / 14
3.茂盛的花草树木是他的汗毛变成的。 4.勇于献身、无私奉献 5.《夸父逐日》《嫦娥奔月》 六、
1.兵马俑规模宏大
2. 列数字 作比较 3. 过渡句 承上启下 4. 略 略 七、
1.总—分—总
2.妈妈不但织毛衣快,干家务活更快。 3. 织毛衣快 干家务活快 一 4. 心直口快,干活麻利 乐于助人 5.马 八、
1.凛冽 慈祥 详细
2.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老师,您在休息,我们不能惊动您。
3.学习杨时谦虚求学、尊敬师长的品德。
4.杨时和同学冒雪在大学问家程颐门口等待请教问题。 九、
1.,“ ” 。,,。“,?”。
2. 显示、卖弄。 形容急促短时间就赶来了。 3.心想:这些人真是 ,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4.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把温柔如丝比喻春雨。
5. 写陈红被汽车撞伤后,一位小伙子主动要求送她去医院治疗。 当陈红得知送自己去医院的小伙子也曾被汽车轧断了腿的事后便陷入了沉思。 6.陈红骑自行车被汽车撞伤后过路的小伙子立即把她 送往医院治疗,并设法转告陈红父母,自己却连姓名也没留下就离开了 医院,这一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了陈红一家。因此,他们是多么希望能再次见见这位小伙子,当面向他表示谢意。
13 / 14
十、
1.从爱鸟的声音、爱鸟的形体两方面。 2.A
3.承上启下,将描写从鸟鸣转向鸟的形体。
4.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5.作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以往美好生活的思念和向往。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