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9-14T01:10:52.317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15期 作者: 唐建刚
[导读] 新农村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快速推进.拆旧立新带来了乡村建筑风貌的更新;与此同时.乡村所饱含的民间传统文化、民居建筑风貌在新农村建设中遭受了破坏。广西启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新农村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快速推进.拆旧立新带来了乡村建筑风貌的更新;与此同时.乡村所饱含的民间传统文化、民居建筑风貌在新农村建设中遭受了破坏。当今,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乡村建筑风貌问题,提出新农村建筑风貌设计的实践策略,对于重庆乡村建筑设计、规划、乡村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新农村建设;建筑风貌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目前打造“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而这些项目中最主要的是对农村建筑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角度展现新农村建筑风貌。 1 新农村建筑风貌状况 1.1缺乏乡村特色
新农村最具有独特魅力的因素就是乡村的环境。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是在乡村环境里营建符合乡村特色的现代化生产生活区。这既不等同于城市居住区小区化的特征,也不仅仅是把散落的农房归拢到一起。乡村生活晾晒作物、打理农具等室外活动较多,势必要将农房前后一定的场地空间纳入活动范围;集中安置的农房为了照顾平均的权属,同时要节约土地资源占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行列式、兵营式,“排排坐”的整齐划一布局,所有农房一个摸样。但是这样就丧失了与田畴、庄稼、果园、小河沟渠、丘陵山体等乡村要素相适应的自然属性,在环境协调上格格不入形象突兀。要不就是新农村建设城市(镇)化,在非建设用地里突然造就了一个新的村镇。 1.2建筑风格不一
传统农房具有稳固传承的建造方法,穿斗木结构的农房风格自成体系,型制颇优美。但是传统穿斗结构体系由于建造方式固有的缺点,如耐久性差、密闭性差、卫生条件不好等,加上传统建筑无法体现时髦与“洋盘”,而农村建房往往同时兼有家庭炫富的需要,传统建筑近年来逐步为农民所摒弃,转而采用砖石结构为主的农房建筑,甚至连熟练的房木匠(传统木匠按技术要求从低到高分家具木匠、车木匠、房木匠三类)也难觅踪迹手艺渐渐失传。 2、乡村建筑风貌设计实践要点 2.1 规划设计
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美丽乡村的建设要遵循“整体性”的原则。通过对村庄空间布局的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乡村环境的治理,实现乡村与城市的优势互补,使乡村获得错位发展的机遇。在乡村定位方面,要尊重当地自然景观与风俗文化,结合市场需求明确乡村发展的定位;在空间布局方面,要整合乡村资源,并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与特色小镇的联动;在旅游方面,要对景点进行策划与串联,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组合。 2.2 建筑设计
2.2.1基于古建筑特色的建筑设计
建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体现,“一座建筑,可以拯救一个乡村”。这里主要阐述对传统古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相关探讨。美丽乡村的建筑设计重点之一就是对古建筑进行改造设计与修缮。实现乡村的复兴,并不是只有建设小洋楼的办法。古建筑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对传统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设计,不是说要创建或重建当时的原状,而是要使得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而保留到现在的建筑更融入当地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古建筑一般结构为台基上立木柱,柱上设斗栱、梁枋等,这些组成荷载屋顶的骨架,然后在其基础上添盖瓦顶,装饰门窗与墙壁。在这种古建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加固与修缮,并对周围建筑的布局、形态进行修补,使其能够与周围环境成为一个完整安全的、能够供人参观学习的整体。以湖南上甘棠村为例,其悠久的明清文化历史和依山傍水的天然环境成为该村独特的资源优势。该村重点保护了古村村落的民居建筑与其他特色古建筑,古建筑群成为该村天然的民俗博物馆,也是游客来此地参观的吸引所在。
除了对传统古建筑的设计探讨,美丽乡村也可以将新鲜的建筑设计元素与理念加入其中。绿色建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建筑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排”的设计理念,也更加强调微尺度的设计感。其本质是使建成环境更加人性化,为
来此居住或旅行的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给当地村民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体验。在对设计绿色建筑时,首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基地,减少盲目的荒地开发引发的负面影响;其次,要追求灵活的设计来满足建筑对未来的需求;再次,选择与环境更加协调的建材,利用自然地形等策略回收水资源等等,来满足对四“节”的要求;最后,要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植物种类来满足景观的需求。 2.2.2基于气候特点和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 (1)乡土特色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规划中保留传统村落格局,运用绿化、小品以及富有文化特色的标识系统来再现其原有布局模式。通过树木、铺地、小品等形成村庄生活和历史文化展示的重要空间,环境设计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利用现有闲置地和空地,结合地形特点、景观要求、公共活动中心,以小块多数为原则,灵活采用硬化和铺装相结合,建成小型游园或观赏型绿地。绿化品种尽量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常见树种或者野花进行绿化,充分体现地域特色;也可以对河道部分对现有的脏乱状况进行整治,采用当地树种和地方材料,在降低造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美化河道景观,还原乡村原有的自然风貌。 (2)适应气候的和热通风技术应用
良好的室内环境不仅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自然通风改善室内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能够带走室内余热和有害气体;提高人体热舒适性;减少夏季使用空调的频率,从而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绿色建筑在能源的利用上,多依靠太阳能提供热能和电能,例如,将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屋面、阳台、外墙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建筑物形象,又避免了重复投资。而地源热泵供暖(冷)系统通过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冬季从大地吸收热量,夏季向大地放出热量,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新型热泵空调供暖系统。 2.3 景观设计
美丽乡村的景观设计宗旨就是“回归自然”。乡村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条件区分于城市钢筋水泥的景观,美丽乡村的设计需要用最少的设计与改造达到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使其更符合人对审美与生活的要求,达到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对立效果。这对乡村景观设计是更高的要求,因为除了要将自然资源进一步整合、修复外,还要营造新的景观并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美丽乡村的景观设计要更加突出旅游文化的主题,除了结合当地的本土景观,要注重一些节点的空间塑造。例如,通过对河道进行污水治理和生态修复,改善桥梁景观的整体风貌,打造小桥流水、垂柳护岸的美景;通过设置娱乐空间,并结合植物软景搭配,打造清风茶影的景观效果。 3结语
新时代乡村建筑风貌规划设计中,应立足于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树立乡村建设决策先行的乡村规划,不断创新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凸显特色风貌为核心,以景观环境美化为抓手来进行规划设计,将自然特征与乡村传统形态相结合,编制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乡村规划,根据不同建筑采取不同改造方案,体现乡村建筑特点为科学合理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筑持续的生产空间,优美的生态空间,宜居的生活空间,形成合理高效的乡村发展和建设格局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熹微,仇仁金,肖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住宅建筑的创新设计思路[J].科教导刊(下旬),2020(06):165-166+186. [2]孙皓,邱琪.乡村振兴视野下的乡村既有建筑外观更新研究——以岳石洪村为例[J].设计,2020,33(10):118-121. [3]陈辉,梁正大.浅谈新农村绿色建筑的设计[J].门窗,2019(11):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