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云南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专项提分卷(二) 古诗词曲鉴赏

来源:吉趣旅游网


专项提分卷(二) 古诗词曲鉴赏 (满分:47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4分)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的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描绘了一幅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4分)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表现诗人隐居时闲适淡泊的心境。

4.“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随性而动(1分)。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心情(1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2分)

因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十分伤感,而王勃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与朋友的友情之深,又表达了乐观豁达的情怀。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诗人与友人的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解析】D.尾联指分别时,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浑泪告别,表达旷达之意,勉励友人乐观对待离别。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1分);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1分)。

8.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2分)

诗人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自己忧虑、孤苦的心情,地名与感情暗合(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意思对即可)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4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了一种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1分),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1分)。

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③乐观旷达的情怀。(答出两点即可)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4分)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2019·大庆)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尾联。(2分)

【示例】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蔼一

片迷蒙,眼底也生出了浓浓迷雾,面对此景,诗人以“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

12.(2019·梧州)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分别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解析】C.这些画面为引发乡愁做了铺垫,并不是抒发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不仅使文势跌宕,摇曳多姿,而且拓展了诗歌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和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经被剥削得到了贫无立锥、无衣食来源的境地。

1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解析】C.并未表现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5.赏析“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2分)

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16.这首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2分)

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4分)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黑”和“金”在色彩运用上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这两个字的妙处。(2分)

【示例】“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金”指日光,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通过对色彩的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诗人用浓辞丽藻描绘战争场景,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誓死杀敌的英雄气概。 B.首联“压”字把敌我两军人马众多、气势凶猛的场面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C.“临易水”使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视死如归。

D.尾联诗人用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解析】B.是敌军人马众多,而不是“敌我两军人马众多”。

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4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9.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星河欲转千帆舞”呈现的画面。(2分)

【示例】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银河中汹涌的波涛真像将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船舟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0.“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3题。(7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1.本词上片写景抒情,首先从空间上写出在北固楼上眺望所见之景,突出视野的广阔;

接着运用比喻,把连绵不断的往事比作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抒发自己对“千古兴亡”的感慨,营造了广阔、悠远的意境。(3分)

22.赏析“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表达效果。(2分)

这句既是词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联系起来,为下文的抒情奠定基调。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国家大事都像长江水一样逝去了,词人胸中此时不尽的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2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这是一首怀古词。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南宋朝廷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话,现在由辛弃疾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解析】B.运用的是设问而非反问的修辞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