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

来源:吉趣旅游网
初三总复习——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2008 年漳州市中考题)比较阅读【甲】【 乙】 两个文段,完成第9 一13 题。

【 甲】《 庄于· 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 庄子· 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ě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路。(4) 辞:谢绝。(5)奚:何,什么。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秋水时至 (2)河伯始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1)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1)望洋向若而叹曰 (2)若知具茨之山乎 ..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 ..D、(1)于是焉 (2)是进亦忧,退亦忧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12、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13 .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二、2008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北山愚公者,……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 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 ) (2)固不可彻(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18.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2分)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2分)

答:

三、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

(甲)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立有间 ②臣是以无请也 ③达于汉阴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甲: 乙:

10、(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答: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

四、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 ~ 4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以尽吾齿。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彻: 齿: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 B.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 ..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 D.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1)俶尔远逝 译文:

(2)斗折蛇行 译文:

(3)犯寒暑 译文: 4.填空、简答。(6分)

(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2)甲文段运用 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 的手法,使 和 形成强烈反差。(4分)

五、安徽省(09) (甲)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贤者能勿丧耳。 (乙)《过零丁洋》 文天祥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篇 目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六、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007呼和浩特市)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

(3)不以物喜 以:( ) (4)是进亦忧 进:(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鱼我所欲也》选自《 》一书,此书与《 》、《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甲)文中的“本心”是指( ),“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是

(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 )表现手法。

七、.2008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 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八大庆市(09黑龙江省)

【甲】 (韩愈《马说》)

【乙】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

一、参考答案:

9 、(1)按时 (2)穷尽,尽 (3)拜见,拜访 (4)正好,恰好 10 、D

11、 (1)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2)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12.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

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

13.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二.16、(1)苦于(2)通(3)通“慧”,聪明(4)不久(4分,每对一个得1分) 17、(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分)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2分)

18、A× B× C√ D√ (2分,每个0.5分)

19、提示: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能就一篇文章谈感想即可得满分)(2分)

三.8、(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汉水南岸(4)用箕畚运9、(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醒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10、(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

四、答案:(13分)

1.彻:笔直照射 齿:年龄 2.B 3.(1)忽然游到远处去了

(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3)冒着严寒酷暑 4.(1) 唐 柳宗元

(2)动静结合 对比、衬托 “赋敛之毒” 异蛇之毒 五、 :15.(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

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各占1分)

18.(5分)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

篇 目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共同的追求 舍生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取义 汗青。 六、(1) ( 好处) (2) (停止 ) (3) (因为 ) (4) (居庙堂之高 ) 2、1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

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一书,此书与《论语 》、《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甲)文中的“本心”是指(本性),“古仁人之心”在乙中的具体表现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甲乙两段都运用了(议论)表现手法。

七、答案: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共4分)

18.对比论证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八参考答案:

9.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10.B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向。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