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
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难点: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三、学情分析:多数学生对马有一定的印象,从电影电视上看过不同类型的马。本文
语言优美、生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建议从四个方面促进学生发展:一是培养和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二是领悟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并加以运用;三是掌握阅读科学小品的方法;四是培养敢于向作者观点挑战的勇气与能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1. 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
剽piāo悍hàn 窥kuī伺sì:暗中观察情况。疮chāng痍yí 遒qiú劲
妒dù忌jì 觑qú畸jī形 鬣liâ 剽悍 piāo hàn 疆场jiāng chǎng
驯良 xùn liáng 勇毅 yǒng yì 窥伺 kuīsì 迎合 ying he
疮痍 chuāng yí 枉然 wǎng rán 阔绰 kuî chuî 观瞻 guānzhān
妍丽 yán lì 庇荫 bì yìn 遒劲 qiú jìng 犷野 guǎngyě
畸形jī xíng 颚骨 â gǔ 慷慨以赴 kāng kǎi yǐ fù 相得益彰 xiāng dã yì zhāng 觑qù:看。
鬣liâ:马脖子上的长毛。 剽悍piāo hàn:勇猛,强健。 疆场jiāng:战场。 驯良xún:和顺善良。 勇毅:勇敢坚决。
妒忌dù jì:对比自己强大的人心怀怨恨。 窥伺kuī sì:暗中观察情况。 驾驭yù:驱使车马前进。
迎合:故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 疮痍chuāng yí:创伤。 枉然:得不到任何收获,徒然。 阔绰chuî:豪华奢侈,排场大。 观瞻guānzhān: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妍丽:美丽。
庇荫bì yìn:遮挡阳光的树木等。 遒劲qiú jìn:雄健有力。 犷野guǎng:粗野强悍。
畸形jī: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慷慨以赴kāng kǎi: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相得益彰zhāng: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明显。
剽悍:勇猛,强健。 疮痍:创伤。 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 相得益彰: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3、 作者简介:
布封(1707——1788)生于蒙巴尔,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4、第一部分(1—2)写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3—5)写天然野生的马。 三、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从老师的朗读当中听出了什么? 明确:就所听到的内容而言,我听出了家马的勇毅、驯良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马的形貌的语句。
明确:被奴役的标志:披着鞍辔 嘴巴变形 腹侧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标志:带黄金链条 编项鬣细辫 盖丝绸锦毡。
3.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野马特点的词语?
明确:天性:自由自在 精力充沛 精神高贵 品德:豪迈犷野 乐于群居 和平生活
4.快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野马的形貌进行描写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明确:身材匀称优美 头部比例整齐 眼睛闪闪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衬托装饰 尾巴下垂茂盛 皮肤坚实敏感 四、联系自己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明确: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2.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你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了吗? 明确:对家马深深地同情,对野马由衷地赞美 五、品词析句,发现亮点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美(修辞美 韵律美 画面美) 2.品味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被人工改进的家马与美丽天然的野马进行对比野马的形貌与其它动物的形貌进行对比,作者对家马的深深同情与对野马的由衷赞美进行对比。 3.找出你认为有疑难或者蕴含深意的语句,进行解读赏析。 如:“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拓展延伸,总结存储
1.拓展延伸:用倾诉性的语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马的情感,学生当堂深情朗读,师生共同分享。
2.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七、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2.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附:板书设计 马 (法)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 ←───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 性情:呈训良 天然:美(自由) 形体:被奴役 品德:美(和平) 精神:被玩弄 形貌:美(匀称) 深深同情 ←─────对比─────→由衷赞美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马》这篇课文时,主要设计了两个环节,整体感知和深层探究。学生的任务主要就是感知文本思想折射活动和开发文本联想体验活动。
我原本心为预设思路由浅入深,学生易于把握,然而课堂效果却并未出现热烈场面,学生反应平平。由此,我不禁开始反思我教学上的不足和课堂上的缺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