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9-2 时间 辅导教师 学生类别 姓名 一、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训练内容 有力无距离(不动无功)、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力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 如: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效 果 初三物理培优补差记录
班级 9-2 时间 辅导教师 学生类别 姓名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训练内容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3.应用:斜面 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效 果 初三物理培优补差记录
班级 9-2 时间 辅导教师 学生类别 姓名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训练内容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效 果 初三物理培优补差记录
班级 9-2 时间 辅导教师 学生类别 姓名 4.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斜 面:训练内容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效 果 初三物理培优补差记录
班级 9-2 时间 辅导教师 学生类别 姓名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训练内容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效 果 初三物理培优补差记录
班级 9-2 时间 辅导教师 学生类别 姓名 (五)机械能 1动能和势能 2.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训练要做功。 内容 3.知识结构: 4.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效 果 初三物理培优补差记录
班级 9-2 时间 辅导教师 学生类别 姓名 (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知识结构: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训练内容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效 果 初三物理培优补差记录
班级 9-2 时间 辅导教师 学生类别 姓名 ?(七)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知识结构:训练内容 2.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练习:☆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大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 ? 答: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大水的重力势能,水下落时能转化为更多的动能,通过发电机就能转化为更多的电能。 效 果 初三物理培优补差记录
班级 9-2 时间 辅导教师 学生类别 姓名 七、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这种运动与温度有训练内容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也叫热量.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 4、?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关,所以称为分子的热运动 效 果 初三物理培优补差记录
班级 9-2 时间 辅导教师 学生类别 姓名 (二)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训练2、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它的物内容 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水的比热最大.?所以沿海地方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那样显着.?? 3、Q吸=cm(t - t0);Q放=cm(t0 - t);或合写成Q=cmΔt。热平衡时有Q吸=Q放即c1m1(t - t01)=c2m2(t02 - t)。其中t 表示后来温度,t0?表示原来温度。 效 果 初三物理培优补差记录
班级 9-2 时间 辅导教师 学生类别 姓名 (三)热机 1、热机的含义:热机是利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热机的分类: (1)蒸汽机 (2)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 3、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内燃机做功有四个冲程: 四冲程是指在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行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此间曲轴旋转两圈,做功一次:。 训练内容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汽缸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汽缸。 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 J/kg? 如: 氢气的热值(最大)是1.4?×10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108焦.? 5、热机效率: 蒸汽机的效率很低,只有6%~15% 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 柴油机的效率为30%~45% 8效 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