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献报告

文献报告

来源:吉趣旅游网
价值观对蓄意创伤受害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

王建平王玉龙谢伟杨智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心理学报2007.39(5):873—879

讨价值观对蓄意创伤受害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mumatie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症状的影响方式。

方法:采用事件冲击量表、受害人认可评价量表、施瓦兹价值观量表作为测查工具,测查了163名蓄意创伤受害者。

1.假设:有些关于PTSD的早期心理学理论认为,刨伤受害者所持有的价值观是影响其PTSD症状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研究假设:权力,成就和安全与PTSD症状有显著的关系

假设,内敛价值类型的个体将更易通过外界的不接纳影响PTSD症状。 假设的提出:

本研究主要采纳了施瓦兹的观点。施瓦兹作为近年来成就最为突出的价值观研究者,他把价值观看成是一些概念或信念,设想人类存在着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价值观的心理结构。。施瓦兹通过对40个国家的研究发现,人类存在十种最基本的价值类型:权力(power).成就(achievement),享乐主义(hedon.ism),刺激(stimulation),自我导向(self—direction),大同主义(universalism),仁爱(benevolence),传统(tradition),遵从(conformity),安全(security)。金盛华按照个人取向一社会取向和发展取向一维持取向两个维度对中国人价值取向的模型进行重构发现.中国人价值取向的结构与施瓦兹提出的基础价值观结构有高度一致的地方。因此,本研究将采用施瓦兹的价值观量表作为测量蓄意创伤受害者价值观的工具。因为蓄意刨伤受害者的伤害是人为的蓄意的,他们的权力、成就和安全感也许会受到更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假设,施瓦兹的十种价值观中,权力、成就和安全与PTSD症状有显著的关系。

杨国枢基于人们在人类社会中不同的运作方式,认为人们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个体取向,这种取向是以自主性为重,强调个体如何经由支配、控制、改变及利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以满足自我的欲望、兴趣、及情绪;二是社会取向,这种取向以融合性为重,强调个体如何经由顺服、配合及融入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以与环境建立及保持和谐关系。这种划分方法仅仅是一种维度的划分,我们假设,施瓦兹的十种价值观能够划分到这两种价值取向之中,个体取向的为建构价值类型,社会取向的为内敛价值类型。那么哪一种价值类型更容易受到外界消极环境的挑战并影响PTSD症状呢?由于内敛型价值类型的人更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因此本研究假设,内敛价值类型的个体将更易通过外界的不接纳影响PTSD症状。

研究方法及思路:

本实验的研究思路很简单,首先选取有代表性的被试,接着采取信效度较高的量表进行测量,最后,也就是被研究的重点——数据的处理和路径分析。 被试选取量表测量数据处理及分析路径分析 2.1选择被试:本研究从北京市积水潭医院,山西某派出所、新疆某医院、广州市某派出所。创伤类型均为人为蓄意,如被打、被抢等;遭受创伤距今均在1个月以上。按要求完成问卷人数163人,其中女性70人(42.9%),男性93人

(57.1%),平均年龄为30.79(SD=10.146.跨距从18到68);有82人来自派出所(50.3%),81人来自医院(49.7%)。 2.2量表测量: 研究工具:

2.2.1事件冲击量表:由Weiss和Marmar于1997年修订而成,用来测定过去七天里个体的PTSD症状水平。问卷共22个题目,包括三个分量表,其中闯人症状(Intnmion)7个题目,回避症状(Avoidance)8个题目,高警觉症状(Hyper arousal)7个题目;在刨伤受害者中测定的a系数分别为:0.87,0.78,0.87。本研究中a系数分别为:0.736,0.773,0,825。 2.2.2受害人认可评价量表

由瑞士心理学家AndreaaMaereker和JuliaMIllle于2004年编制而成.用来测定创伤受害者主观感受到的外界对其处境的接纳程度。量表共16个题目,包括三个维度,其中接纳(Recognition)5个题目,d系数为0.87;一般性不接纳(General Di“ppwvM)6个题目,n系数为0.78;家庭不接纳(Family DisapprDval)5个题目,Ⅱ系数为0,85;总量表的a系数为0.79。本研究中d系数分别为:0.771,0.80,0.778,0.750。

2.2.3施瓦兹价值观量表(Schwartz Value Survey-Portrait Version。SVS)

由施瓦兹编制,用于测定人们的价值观,共40个题目,lO种价值观,分别是:权力3个题目,成就4个题目,享乐主义3个题目,刺激3个题目,自我导向4个题目,大同主义6个题目,仁爱4个题目,传统4个题目,遵从4个题目,安全5个题目。采用六级记分从1(非常像我)到6(根本不像我)。“”研究得出该量表各维度的d系数范围:0.45—0.79。m1本研究中各维度的n系数范围:0.542—0.761。

SPSS10.0; AMOS 5.0 三.数据处理:

3.1三大症状之间的比较: 三大症状(闯入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差异非常显著。F=16.144,p<0.001。(见表1)

3.2受害人认可评价和价值观对其PTSD症状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2.1相关分析:

先对受害人认可评价量表的三个维度与三大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蓄意刨伤受害者接纳水平与回避症状(r=O.228,P<0.叭)呈极其显著负相关,一般性不接纳水平与闻人症状(r=0.373,P<0.01)、回避症状(r=0.163,P<0.05)、高警觉症状(r=0.322,P<0.01)都呈显著正相关,家庭不接纳水平与闯入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o.176,P<0.05);然后对十种价值观与三大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警觉症状与安全有显著负相关(r=一0.221,P<0.05),回避症状与成就有显著负相关(r=一0.212,p<0.01),闯人症状与自我导向有显著正相关(r=0.170,P<0.05)。 3.2.2回归分析:

一般性不接纳水平可以非常显著地正向预测蓄意创伤受害者的闯入症状(B=0.343,P<0.001)、高警觉症状(D=0.319,p<0.031),接纳水平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回避症状(B=0,264.P<0.001),家庭不接纳水平对回避症状的正向预测达到了边缘显著水平(B=0.143,P<0.1);在施瓦兹价值量表中:成就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回避症状(B=一0.343,P<0.01)和高警觉症状(B=一0.254,

P<.05),安全能显著地负向预测高警觉症状(13=-0.454,P结果:

(1)蓄意创伤受害者的PTSD三大症状表现有显著差异,闯入症状水平最高.回避症状水平次之.高警觉症状水平最低。

(2)蓄意创伤受害者所持的价值观和对外界接纳的评价能较好地预测PTSD三大症状(具体相关见原文)。

(3)内敛价值类型通过诸如社会接纳等反映外在标准的因素影响PTSD的闯入症状。

结论:蓄意创伤受害者PTSD症状表现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外界接纳的评价和自身所持的价值观对其PTSD症状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蓄意创伤受害者的PTSD症状以闯入症状最为突出。其次是回避症状,再次是高警觉症状;外界对蓄意创伤受害者的接纳,对其PTSD三大症状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的熟人、同伴的不接纳作用更加明显;蓄意创伤受害者所持的不同的具体价值观对其PTSD症状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其中成就价值的预测作用较强;内敛价值类型通过诸如社会接纳等反映外在标准的因素影响PTSD的症状表现,而反映内在标准的建构价值类型的影响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果到结论的分析思路和解释:

根据Horowitz的理论,受害者回避创伤事件的愿望也就更强烈,但出于整合的目的,又无法控制地要对事情做出解释。于是出现了完成倾向与心理防御机制之问的冲突,使人们整合创伤信息和现有图式的渐进过程中,不断在强迫回忆思维与“否认一麻木”两种状态之间摇摆。这说明了蓄意创伤受害者为什么会有闯入症状和回避症状远远高于高警觉症状的表现。

本研究发现,一般性不接纳对PTSD的闻人症状、高警觉症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家庭不接纳只对同避症状的正向预测达到了边缘显著。这似乎说明,受害者受到来熟人、同伴及地方权威机构的不接纳,其消极作用要远大于来自家庭的不接纳。究其原因,可能是一般性不接纳反映的对受害人处境不理解的来源更广泛,而本研究的被试都是社会程度较高的成人。他们需要扮演更多不同的社会角色。这种来源广泛的不接纳会阻碍个体对社会角色的适应,从而更多地强化了创伤后的相关症状表现。

本研究对蓄意创伤受害者价值观的研究发现,自我导向价值对闯人症状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成就价值对回避症状和高警觉症状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安全感价值对高警觉症状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自我导向价值观表现为:独立的思想和行动选择,并具有创造和探索的热情。具有这种价值观的人可能有更强烈的“完成倾向”,也更习惯于“反刍”创伤事件,当然也就会表现出更多的闯入症状。

成就价值表现为:社会身份和自我声誉;控制与支配他人或资源,从而获得自我确认””。把成功当作一种信念,而创伤事件却使人挫败、无助。激烈的冲突迫使受害者动用否定和回避的防御机制;过度回避创伤相关事件表现在另一方面也许就是对创伤线索的过度敏感

安全感价值是指自我与社会、人际和谐稳定,有归属感。Janoff—Bulman把“世界是仁慈的”看成影响创伤反应最重要的假设之一,当假设破灭时,人们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世界是不安全的,而受害者高警觉的反应正是这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内敛价值类型是一种尊崇外在标准的价值,它更强调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性。内敛价值类型的受害者所感受到的无论是熟人、同伴,还是亲人的不接纳都表明了他们原有的价值标准受到了挑战,这种挑战引起的内心冲突要远远大于持建构价值类型的受害者。冲突的结果是受害者力图消除冲突,达到平衡,而创伤事件的不断闯人提供了个体对信息进行协调整合的机会。因此,可以推论,一个典型的内敛价值类型的受害者如果伴有很低的外界接纳水平,那么其患PTSD的可能性较同样处境的建构价值类型的受害者更大,且将有更差的预后。

名词解释:

心理评估:值评估者主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点及状态进行描述,分类,鉴别和诊断的过程。包括评估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如思维,记忆,情绪,性格治理等。

心理诊断:是指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评定个体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并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判断异常心理的程度与性质,并作出一个心理障碍或疾病的诊断。心理诊断是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或障碍的人进行判断,筛查和鉴定的过程。

心理评估和心理诊断的共同之处:

1、而这都采用心理学的方法与策略收集被评估者的信息 2、而这都是力图去准确把握被评估者的内心世界

3、心理评估与诊断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制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

前提与依据。

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的不同之处:

1、目标不同。心理评估更倾向于从正常人的角度对评估者进行分析与判断,

而心理诊断更具有医学的意味,更倾向于按照特定的模式去收集资料。因此,心理评估的范围较心理诊断广,程度可能更深。

2、其次,应用范围稍有差异,心理评估一次更常见于医疗系统以外的工作

领域,心理诊断一般在临床部门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