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士东平王氏一门两进士 ------- 梯门镇残存东王林
东王林神道和现存的一道石门
东王林中文官石人
“云蒙迁居,东原发祥”,墓葬门洞上书“少保茔”,彰显一个家族过往的荣耀。据东平县史料记载,梯门王氏始祖王海,于明朝初期从青州府迁居梯门。王宪和儿子王汝孝,都是进士出身,被后人赞为“父子二进士”,乡间至今流传着他们的佳话。
皇权交替之际 两赴南京迎嘉靖
东平出过四位尚书,王宪是其中之一。王宪墓葬今存封土堆高1.5米,宽6.5米。墓前一方建于明代的墓碑,上有“光
禄大夫勋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少保谥康毅荆山王公墓”题字。村民王旭镇指着墓后不远处三座线条柔缓的小山说,这块地方风水极好,背后的山连起来,远看像一座“太师椅”。 墓前神道碑曾在“文革”中被摧毁,后被王氏后人重新立起。原有石门三架,现残存一架;由南向北依次有望天狮一对,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造型高大,雕刻精美。据光绪版《东平州志》载,王宪墓修建于嘉靖十九年,占地二百余亩,林内古柏苍翠,遮天蔽日,“有神道碑”。
今王宪墓石碑上,墓主人生平清晰可见。王宪,字维刚,山东东平梯门人,《明史》有传,是东平一带有名的“东平四尚书”之一。他于弘治3年中进士,历阜平、滑县知县、大理寺丞、右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他奉旨巡抚辽东,在应州抗敌有功,封户部右侍郎,赐其子锦衣世百户;又改抚陕西,回朝改任兵部右侍郎;后因平盗乱有功,又赐锦衣。武宗朱厚照南征时,令王宪率兵、户、工三部各一人,督理军储,凯旋归来升为兵部尚书。
嘉靖4年,朝廷任命王宪为三边总制,治御边境,得到官兵的拥护。当时,吉襄率数万人渡过黄河,从石臼堆侵入内地。王宪调兵遣将,让总兵官郑通卿、杭雄、赵瑛等分兵占要地,设好埋伏,又派都指挥卜云迂绕敌后,切断敌人的归路。寇至青羊岭,王宪大旗一挥,大军从四面八方杀向敌军,“五战四捷”,“斩首万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寇大败而去。“帝大喜,加宪太子太保”,又赐宪子锦衣世百户,“至是凡三阴锦衣世百户矣。”
不久,“帝追念宪,召为兵部尚书”。当时,军事管理较乱,以军功而论,有生擒、斩首、殿后、奇功、头功等,但多有滥冒。
公元1521年3月,武宗病死。在皇权交替之际,王宪因办事忠诚稳妥,被委以重任。由于武宗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书信交由王宪,奔赴南京请朱厚熜继位。 王宪独身前往,一路星夜兼程。大约半月后,王宪赶到南京,朱厚熜见只有书信并无皇帝印玺,认为王宪戏耍于他,当场大怒,令人责王宪四十板,赶出南京。
王宪回到京师,皇太后亲授印玺,王宪重返南京。朱厚熜二见王宪,王宪呈上印玺。厚熜收印后,为辨真假,问王宪当时如何接过印玺,王宪回答说:“背后接印。若不信,印摔掉一角为证。”朱厚熜见王宪如此忠诚,当即口谕为王宪修王
府四十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