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上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区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计划精神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重点抓实三项工作:自能高效课堂建设、作业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研究。
二、工作目标
1、有效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开齐上足三级课程,完善课程实施评估机制,凸显校本课程建设,提升课堂效率。
2、有效推进校本教研。更新观念,完善机制,加大力度,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3、积极推进教师内涵发展。给机会,定目标,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典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4、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以作业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抓点带面,规范、创新教学常规。
5、强化质量意识。坚持“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理念,创新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一)规范教学常规,优化过程管理
进一步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促进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将《规范》贯穿到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环节。
切实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做到强化平时,淡化期末;既注重结果,更关注过程。常规管理的重点放在规范早读、创新集体备课、规范上课和创新作业教学上。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定期开展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督查,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按课表上好每一节课,坚决杜绝私自调课、占课的现象。
1
2.严格备课管理。继续探索语数英集体备课的有效方式,突出对教参的使用,加强对教参使用情况的督导。要求各主备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新性的处理好教材。广泛借鉴各种优秀教案,根据教龄和所任学科的时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设计出优秀教案。
3.抓好作业布批,落实“精细化”, 一是作业布置要做到精心合理,严格贯彻“减负”精神,布置量要适当,质要高,作业分层设置合理,落实作业审批制度。二是做到所有作业布置必收交,收交必批阅,批阅必讲评,讲评必反馈。二是扎扎实实抓好学生的写字质量,提高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提倡作业教学改革,从小处入手,从实际入手,探索作业教学的有效方式。
4.严把课堂教学关。本学期学校将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实行教干和教研员包靠制度,推门听课,当堂检查教案,当堂检测教学效果,课后点评交流制度,每学期对本组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科学、真实的量化打分,评出等级并按等级积分。要求领导不能提前打招呼,一视同仁,上课结束后,当场检查教案,进行点评交流,上课教师要根据本节课交流情况写出教学反思。同时将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欢迎家长到课堂听课指导。
5.强化质量意识、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充分认识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根本、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坚持月调研制度,严把质量关,在教学质量上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局面,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6.实行“八个一”的教学管理制度。即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订阅一份学科教学核心期刊,记一本学习笔记,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周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参与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或业务培训,每学期写一篇教研论文,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或公开课。通过“八个一”的落实,真正把教师的学、教、研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推进教师专业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师能
1.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继续实施“蓝青工程”、“名师工程”。学校将把新调入教师的培养做为近三年的重点工作,并对他们提出明确的
2
三年发展目标,通过蓝青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努力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使这一批新调入的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另外学校将通过教研培训、专题辅导、个别指导、外出学习等形式尽快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2.继续坚持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项培训学习活动。
3.鼓励教师大胆运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步伐。继续开展全校性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4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一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公开课,坚持每月培训一次,每学期考核一次。
4.抓好教师业务能力的考核、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重点考查教师对所教学科教材及教法的掌握和理解。
(三)重视校本教研,提高教研质量
1.完善教学研究指导中心的制度体系,打造优秀团队。强化中心的研究与指导功能,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中心的职能。
2.实行学科教研项目责任管理。要求教研员全部带所负责的学科的课,并确保2/3的时间深入教学一线,积极主动地研究和指导学科教学。积极发现和培养学科人才,打造优秀学科团队。
3.实施同伴问题式校内教研模式。继续抓实以学校为主体的问题式校本教研。各中小学都要设置校本教研问题征集平台,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研讨活动,切实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实施名师课堂引领教研模式。开展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每月组织两次优质课堂观摩活动,让老师们足不出校领略名师课堂风采。并通过我来模拟名师课活动,找差距,寻问题,进一步理清课堂教学思路,积极探索适宜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风格。
3
5.拓宽活动空间,开创网络教研新局面。继续开展网络教研,使网络教研真正成为教研的主阵地,有效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助与交流,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和专业化研究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每月至少发表一篇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原创作品,如教育叙事、教学随笔、论文、案例、教学反思等。建立教研QQ群,实时互动研讨,实现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相结合,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研活动时间定为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后统一进行,单周进行集体备课研讨,双周进行教研组活动。活动方式基本上采用集中与分散,集体学习与分组研讨相结合的办法,使教研活动尽量丰富多彩,使每位教师都乐于参与、学有所得。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专题讲座、观看优质示范课、录像课等形式努力提升全体教师的业务素养。继续开展不同层次的校级师范课、研讨课、汇报课活动,在老、中、青教师间尽快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读书活动,强化习惯培养
1.以《##区中小学“建设书香校园,创学习型学校”实施方案》为纲领,完善读书制度,继续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一是继续充实图书室,丰富图书角,为师生提供阅读资源。二是广泛开展师生读书交流写作竞赛等活动,大力倡导读书之风。三是抓好早读和阅读课的开设,通过检查评估,确保其效果。四是举办好书香班级评选活动,以此为载体,推动读书活动向深层次发展。五是加大激励措施,通过各种评比活动,提高师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师生养成主动阅读、喜好阅读良好习惯。
2.加大学习习惯的培养力度,开学初开展学习习惯养成月专项活动。①循序渐进,分层要求。进一步学习落实《##区小学生学习常规》,②强化训练,落实养成。以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将学习习惯落实到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把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形成良好的学风结合起来,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形成各科教师的有效合力。③活动推进,提高兴趣。如“一周无错题”,“谁的作业最认真及时”,“谁的
4
发言最积极”,“谁写字最漂亮”“谁读书最动听”等活动,并在班级内开设异彩纷呈的“收获台”,比比谁收获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多。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④注重检评,完善激励。本学期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对学习习惯的评估量化力度,中心将对各班各科进行专项检查,并把其成绩记入到教师期末考试成绩中。
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
1.学习习惯专题月活动 2.一年级教师专题培训 3.青年教师培训 4.教学能手示范课活动 十月
1.新上岗教师课堂教学调研 2.同课异构活动 3.作业教学专题研讨 十一月
1.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2.“我上名师课”活动
3.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十二月
1.学习习惯专项测评 2. 考查科专项测评
3.组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4. 教学总结,计划制定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