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 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⑶ 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⑷ 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反馈: ⑴ 学习《牧童》: ① 理解字词。 ② 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③ 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⑵ 学习《舟过安仁》: ① 理解字词。 ② 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③ 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 交流 全班交流 理解词语 谈感受 感情朗读 说诗句 谈感受 回答 自由发言 诵读 感受 理解词语 想象 谈感受 回答 感情朗读 的童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一个“横”、“弄”、“卧”,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诗,陶冶情趣 五、布置作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牧童》。 业,拓展延伸 2、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畅所欲言 板 书 设 计 修改人:刘颖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舟过安仁》 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老师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读,大家愿意吗?你们喜欢哪一首?我们一起读。
1.大家读得真好!很有感情,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古诗。 2.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一首古诗,是一首有关牧童的古诗。
3.请同学们看老师写“牧”字,写“牛”字应该特别注意哪一笔呢?“牧”的部首是什么?谁来给牧字组词。
4.老师板书牧童,牧童是做什么的?(放牛,放羊) 5.哦!放牛,放羊的孩子就叫牧童,请大家齐读课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