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
作者:孙照彰
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04期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提升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其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能力 责任 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215-02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提升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其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二十年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服务奉献社会、提高素质能力、丰富阅历经验、培养创新能力、端正就业态度、强化社会责任、推进高校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定理想信念,熏陶道德素养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深入到广大基层、生产一线、艰苦地区,了解现实、直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困难、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加深对党的政策的领会,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在社会实践的熏陶中,从人民群众身上学到爱岗敬业、勤劳勇敢、正直纯朴、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热爱劳动、诚实守信、脚踏实地、奉献社会的道德情操和践行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加深群众感情,提高服务能力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在与人民群众同吃住、同劳动的体验中,感受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增进对人民群众的了解,缩小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深情友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与人民群众交朋友、结对子,赢得人民群众的欢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社会实践提供大学生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平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知识、智慧和力量,养成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联系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开阔眼界视野、锻炼成长成才,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三、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高校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载体,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面对不同的对象,要独立的解决各种问题。在社会实践中,要与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交道,学会分工合作,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实践活动要进行认真周密的安排,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实现书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现象的结合,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磨炼意志、塑造品格、陶冶情操、创新理念、提升能力、增长才干,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健康发展,成为综合性实用性人才。
四、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开发他们的智能,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通过活动,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使其勇于创业、乐于创业,体验到创业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更加理性地面对社会。在创业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业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观,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自己的价值观,把善于创新、敢于担当作为自己的创业观。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坚定创业信念,历练创业品质。创业过程中要不畏困难、雷厉风行、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创业即可以实现自身价值,改善现有的创业队伍结构,还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担当更大的社会责任。
五、丰富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
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职场中的决定因素,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大学校园里学不到的,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把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连接起来的平台。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继续学知识、得锻炼、长才干。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开窗口、扩大视野、激活思维、拓展知识、丰富阅历、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坚强的品质,养成务实的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风,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日积月累,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升华自身的阅历和经验,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就业创业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在将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六、树立市场意识,端正就业观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高校毕业生已由过去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模式过渡到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和认识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使大学生广泛的接触和参与社会,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根据社会需要来塑造自己,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认清就业形势,端正就业观念,培养竞争意识,认知优胜劣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消除心理误区,更加实际的规划自己的职业,寻找到社会与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祖国需要与个人志愿的有机结合。
七、客观摆正定位,强化社会责任
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重新评价认识自己,客观摆正个人位置,清晰确定自身定位,更快转换社会角色,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调整知识与能力结构。社会责任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强化,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中感受到个体与社会的真实存在,认识国情社情,学会判断选择,学会责任担当。通过亲自观察和体验,看到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就会对社会现实有真实全面的认识,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交流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使思想得到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八、评估教学质量,推进高校改革
社会实践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延伸,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素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地方,对教学成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积极主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找到新形势下改进教育工作的新路子,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在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中,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舞台,形成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体制,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强国的需求,社会实践活动应该长效化、规范化、阵地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真正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2-116.
[2]吴晓晴.浅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13-1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张子睿.大学生实践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7-9.
责任编辑:张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