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选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读书对人有潜( )移默化的影响.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大师们的一句句箴( )..言都在敲击我们的灵魂.我听到杜小康了战胜孤独之后的感( );我看到孙少平经长途( )涉之后获得了不平凡的人生;我看到桑提亚哥大战马林鱼和鲨鱼的锲而不舍.他们都在我心里种下了勇敢、无畏的种子.
A .qián zhēn 概 拔 C .qiǎn jiān 概 跋
B .qián zhēn 慨 跋 D .qiǎn zhēn 慨 拔
2.在下面语段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因为崇尚英雄,争做英雄,所以才会英雄辈出,国家强盛.学习英雄模范,就是学习他们身上的鲜明品格.忠诚,就是矢志不渝,坚守初心(甲)执着,就是埋头苦干,坚守事业;朴实,就是认真工作,不计个人得失.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乙)不懈的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在平凡中造就伟大.
A .(甲)句号 (乙)逗号 C .(甲)分号 (乙)逗号
B .(甲)分号 (乙)顿号 D .(甲)句号 (乙)顿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个本来从容自若的姑娘也不禁有点窘迫了. ....B .小猴子总是担心月亮会掉下来,天天失眠,真是杞人忧天. ....C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 .谢老师的讲学, 语言幽默、精彩、机智,常常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次抗疫中,社会各界给学校捐赠了口罩、体温计、保健手册等医疗用品. B .去年六月,首府南宁地铁3号线开通试运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C .南宁积极推动旅游休闲业的发展,打造多条景区体闲路线,逐步改善广西国际影响力.
1
D .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也提升了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朋友送给小王一件礼物,小王对朋友说:“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B .会议开始前主持人说:“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C .张强在劝阻同学不要在走廊追逐打闹时说:“别再疯了,这里严禁追逐打闹.” D .陈红送客出门时正好遇上天下暴雨,她对客人说:“真不好意思,人不留天留.”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B .《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鲁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C .在《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他的丈夫牛魔王.
D .《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故事尤为精彩.
7.根据上下文提示獸写古诗文.
(1)“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借用典故,以①“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②“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用③“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中原失地的念念不忘.他们所表达的,都是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2)明末的夏完淳,以一首《别云间》表达了对山河沦丧的悲愤之情,请默写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净沙·秋思》文字精练,如“枯藤老树昏鸦”不用一个动词而境界全出. B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
2
C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想象,虚实结合.
(二)(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欧阳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①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枉直乖错:意思是冤假错案.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自劳军 无以自遣 ..B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日 谓文章止于润身 ..C .请以军礼见 以纵为宽 ..D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于是仰天叹曰 ..
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
军 中 闻 将 军 令,不 闻 天 子 之 诏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惜字如金,“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中,一个“直”字描绘出阵势不小的劳军队伍在军营里长驱直入、来去自如的状态.
B .乙文通过“因取旧案反覆观之”“仰天叹曰”等细致的刻画,表现出欧阳修关心民生,为百姓受冤痛心不已的形象.
②
③
3
C .甲文中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从侧面烘托了周亚夫的治军严明;乙文中的“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同此写法.
D .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汉文帝深明大义、知人善任;欧阳修勤政爱民,勤勉谨慎. 1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2)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
13.甲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试找出一处,分析其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14.周亚夫和欧阳修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坚守的人,结合选文说说他们坚守的是什么.
(三)苗族银饰
韩宗树
①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当你行走在苗乡时,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还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寨,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五彩的花边和闪亮的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让你感受到苗族银饰悠久、神奇、精美的文化魅力.
②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会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化得到一脉相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饰品做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馈赠也是常事.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终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③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主要有银雀凤冠、银牌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脚环等等.在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图案则多为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造型生动,玲珑精美.
④从古迄今,苗族银饰的工艺水平从粗糙不断走向精美.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奇葩,都是由银饰工匠们手工制作的,工艺方法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制作流程大抵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苗族银匠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在造型设计上也堪称高手,他们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经过银匠精心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其妙.其中最具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银匠聪明才智的是“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
4
它比现代魔方环巧妙,由四个连环组成,每个连环上有“L”形状物,平折成90度,其上饰有数朵梅花,每环交错套在一起,能分能合.此戒指若分开后,不熟悉之人难以复原,故名“呆四连环套”.
⑤苗族银饰丰富多彩,天成一韵,就像一首用白银写就的美丽诗篇,那么纯净,那么隽永,那么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15.下列关于“苗族银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苗族银饰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是苗乡亮丽的人文景观.
B .苗族的银饰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其传承发展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 C .苗族银饰的图案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与苗家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一致. D .令人叹为观止的苗族银饰都是由民间银饰工匠手工制作而成的. 16.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描述苗女的民族盛装,点明苗族银饰之美,引出下文,使全文形成“总—分”的结构. B .第④段中加点的“大抵”一词准确说明苗族银饰基本的制作流程,符合实际,也不排除例外. C .第④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地说明“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的特点.
D .第⑤段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展示了苗族银饰的非凡魅力,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苗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 B .银饰文化渗透于苗家人日常生活,男婚女嫁、祝寿送终、遗产继承都离不开银制饰物. C .苗族银匠锤砧劳作的行家,是造型设计的高手,其所制作的银饰堪称民间艺术奇葩. D .“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是最具苗族民族特色、充分展现银匠才智的苗族银饰.
(四)别把我当陌生人
尉克冰
⑴“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⑵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⑶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⑷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
5
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机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⑸“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⑹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⑺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⑻“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⑼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⑽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⑾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⑿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⒀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选自《读者》,有删改)
18.通读全文,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小姑娘邀“我”玩→②________ →③ _________→④我和小姑娘依依不舍分别.
6
19.结合语境,品析词句.
(1)“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一句中“味道”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2)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⑽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20.文中第⑼段划线句子 “我”的手既颤抖,又僵硬,原因是什么? 21.请说说本文开头段和结尾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三、综合题(10分)
22.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5个“文化遗产日”,学校为响应“文化遗产日”拟开展“保护遗产,留住乡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册,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三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乐游非遗遗迹 栏目二: 栏目三: 栏目四:
(2)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请你就这一现状写一段话呼吁人们重视并保护文化遗产.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字数在80字以内.
(3)下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对联,请根据上联填写下联.
上联:传承祖国文化遗产 下联: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进门时的一句主动问候,就能化解与父母的冷战;与好友们抽出时间约一场球赛,就是迈出重塑团队凝聚力的一步;主动伸出去一只手,就能握住久别疏离的友谊……不仅是你我,甚至于集体与民族,小小的一步往往有着大大的力量,勿以“步”小而不前. 请以“往前一小步”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7
8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选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读书对人有潜( )移默化的影响.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大师们的一句句箴( )..言都在敲击我们的灵魂.我听到杜小康了战胜孤独之后的感( );我看到孙少平经长途( )涉之后获得了不平凡的人生;我看到桑提亚哥大战马林鱼和鲨鱼的锲而不舍.他们都在我心里种下了勇敢、无畏的种子.
A .qián zhēn 概 拔 C .qiǎn jiān 概 跋 【答案】B
n yí mò huà【解析】潜移默化:拼音是qiá,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箴”读作zhēn.感慨:情感愤激;感触,感叹.与“心”有关.跋涉:意思是跋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拔:抽出、拉出、吸出、选取、提升、超出、高出、改变、夺取军事上的据点、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等意思.故选B .
2.在下面语段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因为崇尚英雄,争做英雄,所以才会英雄辈出,国家强盛.学习英雄模范,就是学习他们身上的鲜明品格.忠诚,就是矢志不渝,坚守初心(甲)执着,就是埋头苦干,坚守事业;朴实,就是认真工作,不计个人得失.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乙)不懈的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在平凡中造就伟大.
A .(甲)句号 (乙)逗号 C .(甲)分号 (乙)逗号 【答案】B
【解析】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析与运用.三个“……就是……”形成排比句式,故甲处分句之间应该用分号隔开,排除A D ,“坚定的理想信念”与“不懈的奋斗精神”是并列的两个词语,故乙处两个短语之间应该用顿号隔开,排除C ,故选B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个本来从容自若的姑娘也不禁有点窘迫了. ....B .小猴子总是担心月亮会掉下来,天天失眠,真是杞人忧天. ....C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
9
B .qián zhēn 慨 跋 D .qiǎn zhēn 慨 拔
B .(甲)分号 (乙)顿号 D .(甲)句号 (乙)顿号
D .谢老师的讲学, 语言幽默、精彩、机智,常常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答案】C
【解析】A .众目睽睽: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选项正确;B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选项正确;C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也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不好的行为;是贬义词;使用语境错误;D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选项正确;故选C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次抗疫中,社会各界给学校捐赠了口罩、体温计、保健手册等医疗用品. B .去年六月,首府南宁地铁3号线开通试运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C .南宁积极推动旅游休闲业的发展,打造多条景区体闲路线,逐步改善广西国际影响力. D .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也提升了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答案】D
【解析】A .结构混乱,“保健手册”不属于医疗用品,可将后句改为“社会各界给学校捐赠了口罩、体温计等医疗用品和保健手册”;B .成分残缺,缺宾语,在“拥堵”后加“的压力”;C .搭配不当,“改善影响力”动宾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升”;故选D .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朋友送给小王一件礼物,小王对朋友说:“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B .会议开始前主持人说:“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C .张强在劝阻同学不要在走廊追逐打闹时说:“别再疯了,这里严禁追逐打闹.” D .陈红送客出门时正好遇上天下暴雨,她对客人说:“真不好意思,人不留天留.” 【答案】B
【解析】A .“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C .用语不当,语气生硬;D .“人不留天留”这一说法不礼貌;故选B .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B .《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鲁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C .在《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
10
他的丈夫牛魔王.
D .《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等故事尤为精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C .“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他的丈夫牛魔王”不对,“她”指的是“铁扇公主”,应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她的儿子红孩儿”;选项错误;故选C . 7.根据上下文提示獸写古诗文.
(1)“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借用典故,以①“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②“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用③“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中原失地的念念不忘.他们所表达的,都是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2)明末的夏完淳,以一首《别云间》表达了对山河沦丧的悲愤之情,请默写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已知泉路近 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是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携、忧、州、满、毅”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净沙·秋思》文字精练,如“枯藤老树昏鸦”不用一个动词而境界全出. B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 C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想象,虚实结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
11
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图,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选项错误.故选D .
(二)(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欧阳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枉直乖错:意思是冤假错案.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自劳军 无以自遣 ..B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日 谓文章止于润身 ..C .请以军礼见 以纵为宽 ..D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于是仰天叹曰 ..
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
军 中 闻 将 军 令,不 闻 天 子 之 诏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惜字如金,“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中,一个“直”字描绘出阵势不小的劳军队伍在军营里长驱直入、来去自如的状态.
B .乙文通过“因取旧案反覆观之”“仰天叹曰”等细致的刻画,表现出欧阳修关心民生,为百姓受
12
①
冤痛心不已的形象.
C .甲文中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从侧面烘托了周亚夫的治军严明;乙文中的“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同此写法.
D .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汉文帝深明大义、知人善任;欧阳修勤政爱民,勤勉谨慎. 1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2)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
13.甲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试找出一处,分析其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14.周亚夫和欧阳修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坚守的人,结合选文说说他们坚守的是什么. 【答案】 9.D
10.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11.C
12.(1)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车前横木.(2)你治理政事宽松简易,却不耽误事情.
13.示例一:汉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示例二: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
14.他们坚守的都是自己的原则: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周亚夫为了国家安全不因皇帝的身份而让军营纪律有所改变;而欧阳修为了百姓生活安宁,不求政绩. 【解析】
9.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 .亲自/自己;B .对……说/认为;C .用、拿/把;D .两个都表示承接;故选D . 10.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原句的意思是: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故断为: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11.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C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的意思是:从那时开始,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这句话是正面描写,而不是侧面烘托,“同此写法”的说法错误;故选C .
1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重点词语:
13
(1)为:被;容:神情. (2)为:治理;驰废:耽误荒废.
13.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运用.由“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和“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可知,汉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来体现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由“将以下骑送迎”和在细柳军“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可知,霸上和棘门军松散的军纪和细柳军严明的军纪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
1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分析.甲文中周亚夫为了国家安全而坚守岗位,完全不因皇帝的身份而让军营纪律有所改变,说明周亚夫以国家利益为重,恪尽职守;乙文中欧阳修为了百姓生活安宁,不求政绩,实际上也是因为他心中热爱着国家、关心百姓,所以坚守岗位,以国家利益为重.因此两个人所坚守的都是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安危. 【参考译文】
乙:欧阳修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发时间,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假错案不可胜数.因此他仰天叹道:“连荒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从那时开始,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是根本.他治理过好几个郡,都没有什么表面上好看的政绩,也不追求声誉,对百姓很宽松,不去惊扰他们,因此他所到的地方百姓的日子都过得不错.有人问:“你治理地方那么宽松,却不耽误事情,怎么做到的呢?”欧阳修说:“如果把宽松当成放纵,把简单当成粗略,那政务就会被耽误,百姓也会受到损害.而我所说的宽松,是不苛刻、急催,我所说的简单,是不做烦琐的事情.”
(三)苗族银饰
韩宗树
①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当你行走在苗乡时,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还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寨,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五彩的花边和闪亮的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让你感受到苗族银饰悠久、神奇、精美的文化魅力.
②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会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化得到一脉相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饰品做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馈赠也是常事.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
14
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终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③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主要有银雀凤冠、银牌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脚环等等.在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图案则多为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造型生动,玲珑精美.
④从古迄今,苗族银饰的工艺水平从粗糙不断走向精美.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奇葩,都是由银饰工匠们手工制作的,工艺方法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制作流程大抵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苗族银匠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在造型设计上也堪称高手,他们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经过银匠精心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其妙.其中最具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银匠聪明才智的是“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它比现代魔方环巧妙,由四个连环组成,每个连环上有“L”形状物,平折成90度,其上饰有数朵梅花,每环交错套在一起,能分能合.此戒指若分开后,不熟悉之人难以复原,故名“呆四连环套”.
⑤苗族银饰丰富多彩,天成一韵,就像一首用白银写就的美丽诗篇,那么纯净,那么隽永,那么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15.下列关于“苗族银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苗族银饰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是苗乡亮丽的人文景观.
B .苗族的银饰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其传承发展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 C .苗族银饰的图案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与苗家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一致. D .令人叹为观止的苗族银饰都是由民间银饰工匠手工制作而成的. 16.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描述苗女的民族盛装,点明苗族银饰之美,引出下文,使全文形成“总—分”的结构. B .第④段中加点的“大抵”一词准确说明苗族银饰基本的制作流程,符合实际,也不排除例外. C .第④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地说明“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的特点.
D .第⑤段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展示了苗族银饰的非凡魅力,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苗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 B .银饰文化渗透于苗家人日常生活,男婚女嫁、祝寿送终、遗产继承都离不开银制饰物. C .苗族银匠锤砧劳作的行家,是造型设计的高手,其所制作的银饰堪称民间艺术奇葩.
15
D .“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是最具苗族民族特色、充分展现银匠才智的苗族银饰. 【答案】 15.C 16.A 17.B 【分析】
15.(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 .文中第四段“苗族银匠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在造型设计上也堪称高手,他们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可以看出C 项“与苗家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一致”说法不正确;故选C .
16.A 项“全文形成‘总—分’的结构”说法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A .全文结构为“总—分—总”,错误;故选A .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 .银饰文化渗透于苗家人日常生活,但未涉及到“遗产继承”;故选B .
(四)别把我当陌生人
尉克冰
⑴“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⑵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⑶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⑷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机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⑸“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⑹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16
⑺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⑻“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⑼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⑽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⑾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⑿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⒀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选自《读者》,有删改)
18.通读全文,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小姑娘邀“我”玩→②________ →③ _________→④我和小姑娘依依不舍分别. 19.结合语境,品析词句.
(1)“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一句中“味道”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2)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⑽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20.文中第⑼段划线句子 “我”的手既颤抖,又僵硬,原因是什么? 21.请说说本文开头段和结尾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
17
18.②小姑娘分发荔枝 ③我给小姑娘讲故事、编辫子、拍照
19.(1)母亲身上特有的温情及母亲对孩子的关爱.(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姑娘纯洁无暇的心态,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敞开心扉、真诚相待的重要.
20.手的颤抖是因为小姑娘的热情让我感激;“僵硬”表明我当时不自然,为自己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心里感到惭愧与难过.
21.开头段引出了下文的故事.结尾段与开头段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分析】
18.本题考查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本文三到十二段写了“我”和小姑娘相处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接触到最后分别时的恋恋不舍.第⑻段“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一个小姑娘邀请我聊天.第⑼段“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没有人拒绝她”——小姑娘给“我”和其他人分发荔枝.第⑾段“我”把最好吃的都图给了小姑娘,还让她坐在我腿上,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拍了很多照片.下车时,“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我”和小姑娘分别了.
19.本题的考点是词语和句子的分析.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1)“味道”原意气味,感觉,在这里指“我”给小姑娘讲故事、编辫子、拍照后,小姑娘在“我”身上感受到了母亲身上特有的温情及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2)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的心”比作一把钥匙,把人与人之间不信任比作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姑娘的纯洁无瑕的心灵打破了“我”心中的警惕,让“我”明白了互相信任,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20.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颤抖”是因为“我”接受孩子荔枝的激动心情,不敢相信别人的“我”一路紧张和戒备,小女孩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真诚,为此而激动;“僵硬”是因为面对孩子的天真纯洁,想到自己对别人的不信任,对别人的戒备,心中不免觉得羞愧.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点段落作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应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在火车上与同包厢的乘客和睦相处的事件,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信任,真诚相待”的主旨.而开头和结尾两段的内容却恰恰与文章主要内容相反,这就构成了对比,更强烈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并且在结构上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据此理解作答. 三、综合题(10分)
22.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5个“文化遗产日”,学校为响应“文化遗产日”拟开展“保护遗产,留住乡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8
(1)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册,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三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乐游非遗遗迹 栏目二: 栏目三: 栏目四:
(2)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请你就这一现状写一段话呼吁人们重视并保护文化遗产.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字数在80字以内.
(3)下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对联,请根据上联填写下联.
上联:传承祖国文化遗产 下联:
【答案】(1)栏目二:探访文化名家 栏目三:体验非遗民俗 栏目四:阅读非遗历史
(2)示例: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儿女的精神归宿.我们应大力保护文化遗产,全体动员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文化遗产在新时期展现新的面貌,发挥新的作用 (3)保护中华精神家园
【解析】(1) 考查设计栏目.开放类试题,围绕着“保护遗产,留住乡愁”的主题,与已有栏目名称格式相同,言之成理即可.如:寻访非遗传人、领略非遗魅力、走进非遗家庭等.
(2) 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如:保护文化遗产,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3) 考查拟写对联.开放类试题,与上联语义相关,符合对联的格式要求即可.如:保护华夏绵延血脉.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进门时的一句主动问候,就能化解与父母的冷战;与好友们抽出时间约一场球赛,就是迈出重塑团队凝聚力的一步;主动伸出去一只手,就能握住久别疏离的友谊……不仅是你我,甚至于集体与民族,小小的一步往往有着大大的力量,勿以“步”小而不前. 请以“往前一小步”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9
【立意指津】 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根据题干,“进门时的一句主动问候”、“与好友们抽出时间约一场球赛”、“主动伸出去一只手”都是“往前一小步”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经历的事情,但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举动,却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所以写好这篇作文,要深入理解“往前一小步”的意义.“往前一小步” 可理解为出发,即事情的开始,对目标的追求,准备面临的考验等.“往前一小步” 的结果可能是事情的结束,理想的实现,成功的喜悦等.
其次,立意.此标题是在强调“往前一小步”的必要性.迈出去一步,彼岸是我们要到达的地方.不迈出去这一小步,一辈子只能望洋兴叹,唯有出发,方可到达.愿所有人以出发为舟,往前一小步,找准方向,付诸行动,坚持不懈,最终成功到达彼岸.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文中写人记事,紧扣“出发才能到达”的主题,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来突出中心.
最后,结构.文章的开篇,我们可以使用倒叙法、题记法、环境描写、修辞法,使文章更吸引人;中间部分需要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征,点明“迈出一小步”的举动和带来的结果;结尾可以呼应开头、再次点题,也可以将自己的感情进行深化,让文章收尾干脆有力,或者可用议论、抒情句子升华中心,总结全文.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