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吉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来源:吉趣旅游网
。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开卷、A)

考试科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年级: 专业: 思政 学号: 姓名:李尚华

题号 得分

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3小题,共24分)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19年9月 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0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制定几个重要法律;听取审议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这次会议的另一个总要成果,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规定,全面建立国家机构。9月28日,大会胜利闭幕。这次大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和以《共同纲领》代行的国度状态,这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它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1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2、五·一六通知 答:即1966年5月16日,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由主持起草的《中国员会通知》。《通知》罗列了《二月提纲》的所谓十大罪状,逐条批判。《通知》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和“文化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会。《通知》反映了关于“”的主要论点,为“”确定了理论、路线、方针和,是“左”倾错误的纲领。它的通过和贯彻标志着“”的全面发动。 3、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答: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他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他深刻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原理,尖锐批评了“照抄照转照搬”的态度1978年11月10日开始的工作会议。在工作会议结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着重指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要不要思想的争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作了高度的评价。这标志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已经取得了成功。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历史问题决议》,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基本完成,也标志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结束。 二、辨析题:(每小题8分,3小题,共24分。先判断是非,然后请简要说明理由) 1、建国初期的没收官僚资本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答:正确。官僚资本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垄断相结合的资本主义,是派政权的经济基础.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形成于土地战争后期,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日本投降以后达到了顶-可编辑修改-

。 峰.它不仅压迫工农,而且还压迫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收官僚资本有两重的含义: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对买办资本,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带有民主性质的;另一方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业资本总额的三分之二,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本的80%,并控制着全国的金融机构,垄断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没收官僚资本也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必要步骤,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形成了比较强大的国营经济,可以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有利于在经济上引导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2、集中反映了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 3符合中国客观实际,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工业化是国家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是迅速实现工业化、建设强大国家的需要;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引导个体农业走集体化道路既是发展生产力整体水平的需要,也是工业化获得支撑的需要。 2、简述“”的深刻教训。 答:(一)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断对社会主义实践做出新的、科学的理论概括,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才能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里,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体现优越性的重要方面,是决定政权巩固至关重要的基础。(三)必须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和个人专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改革,坚持民 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而不能实行“大民主”和“造**有理”。(五)必须制定正确的党的建设的方针和,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而不能把阶级斗争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2、由于绝大多数右派分子已得到平反,因此,1957年的反右斗争是不必要的,应该彻底否定。 答:正确。对整风运动中极少数右派分子向党的领导和发动的进攻,在问题发生的范围内进行坚决的和适度的反击,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否则就会造成思想上和政治上 的混乱,对建设社会主义是极为不利的。但是,反对右派斗争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到1958年夏末运动结束时,全国被划为右派的人数达55.28万人,除极少数是右派外,绝大多数是错划的。同时,对右派性质的判定,开始认为是人民内部的除左派、中间派以外的右派,后来又认定资产阶级右派和人民的矛盾是敌我矛盾。这样就从数量和性质两方面导致了反右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3、“”必须彻底否定, 不能一分为二。 答:正确。一定要彻底否定“”,因为“”给中国社会带来空前的浩劫。具体的浩劫有哪些,网上已经不少,推荐看国防大学教授王年一写的《大的年代》,这是写史最好的版本。有人说,“”期间不是有那么多的科技成果、经济成果,工业化也不断发展,国防科技的两弹一星,还是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也打赢了。那么,是不是应该肯定“”呢?所以楼主提出“一分为二”的概念,也缘于此吧?我认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胡绳提的,把“”同“时期”区分开来。“”作为一个运动,无疑是错误的,应该彻底否定,而“时期”,作为1966年-1976年的十年间,中国社会总的历史车轮是向前发展,取得不少成就的,应该予以肯定。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答:(1)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2)全会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4)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来说,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综上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可编辑修改-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3小题,共36分) 1、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1、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总路线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 。 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它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四、论述题:(16分) 为什么说在曲折发展的前十年中(1956“党的”—1966.5)成就仍然占主导地位? 答:1、坚持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建设的具体实情相结合的思想,正确分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奋斗纲领;2、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人物, 确立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的路线是把生产作为当的中心任务,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强大国家的路线;4、成为当代中国由社会主义阶段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的历史坐标。

-可编辑修改-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编辑修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jqk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