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伴双下肢踩棉感半月。
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眼花.伴视物旋转。出现头昏.头重脚轻,头部前侧疼胀痛,头部两侧疼胀痛,头部后侧疼胀痛。呈间歇性发作,伴双上肢轻度麻木,伴双下肢踩棉感,不伴耳鸣。不伴恶心.呕吐。每遇转头、低头、劳累时上述症状可加重。平卧休息后症状可有所缓解。曾在当地医院行MRI检查以“颈椎病”给予“输液、按摩”等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为进一步治疗,于今日前来我院就诊。门诊阅MRI检查后以\"脊髓型颈椎病\"收住入院。发病以来饮食可,夜休可,大小便均正常。
既往体质较好,既往体质较差\"高血压病\"病史5年,最高血压值180/110mmHg 未坚持服降压药,血压控制不稳定,口服药物,血压控制理想。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急慢性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生于原籍,否认外地久居疫区居住史,平素生活起居规律,长期从事 工作。无烟酒特殊嗜好。家人均体健,家族史中无特殊可记。月经史:初潮15岁 .周期28天.经期5-7天。末次月经;
体格检查:T.37℃ ,P.78次/分, R.18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精神良好,步入病房,发育良好,营养中等,主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灵敏。耳鼻无畸形,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伸舌居中.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脊柱见专科情况,肛门外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不高,感觉无异常,无肌肉萎缩。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1 / 4
专科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第2棘突偏歪.颈5-6棘间压痛(+),颈3-颈6棘旁压痛左(+),右(+);旋颈诱发试验左(+),右(+);头颈分离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右(+);压轴试验(+);颈部活动度:前屈15°,后伸15°,左侧弯15°,右侧弯15°。
辅助检查:
颈部MRI报告示:1.颈2-7椎间盘变性并轻度膨出。2.颈3-4、5-6、6-7椎间盘突出(中央型)。3.颈4-5椎间盘突出(左侧型)4.颈椎骨质增生。
中医望闻切诊:头部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肩臂痛,转侧不利,手指酸胀麻木,恶心欲吐,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严重者出现四肢不完全软瘫,痛性病容,面色正常,面色晃白,精神可,乏力,语音清晰,气息均匀,小便频数,大便浠溏,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舌质红苔少,脉细弱。
中医望闻切诊: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身软无力,纳差,双肩痛,二便正常,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中医望闻切诊:四肢不完全瘫,畏寒喜暖,肌力下降,食欲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初步诊断:
1.脊髓型颈椎病。
2.寰枢关节半脱位.
2 / 4
3.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4-5椎间盘突出
4.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5.颈椎退行性改变。
6.颈2.3.4.5.6.7椎体旋转错位
中医诊断:
头痛(痰浊症)
痹症(气滞血瘀)
眩晕(气血虚弱)
痿症(脾肾阳虚)
中医症候:寒湿阻络型
中医症候:气阴两虚夹痰
3 / 4
中医症候:脾肾阳虚夹痰型
马莉诊断法:
1.颈2.3.4.5.6.7椎体旋转错位
温馨提示:请您行多普勒检查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